《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甘松
理气药。
为败酱科植物甘松、或匙叶甘松的根及根茎。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本草备要甘松香、香松、甘香松。
辛、甘,温。
入脾、胃经。
本品多弯曲,上粗下细,长5-18cm。根茎短,上端有残留茎基,外被多层枯叶殖基,呈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有的数条交结,并列或分枝,长6-16cm,直径0.3-1cm;表面皱缩,棕褐色,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叶苦、辛,有清凉感。以条长、根粗、香气浓者为佳。
甘松:生于海拔-的高山草原地带。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
匙叶甘松:生于m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带或疏林中。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1、脘腹闷胀,疼痛:本品味辛行气,芳香醒脾,性温散寒,故能行气消胀,醒脾开胃,散寒止痛。
2、思虑伤脾,不思饮食:本品有开郁醒脾、行气消胀之功。
3、湿脚气:本品有收湿拔毒之功,可配荷叶、藁本煎汤外洗,治湿脚气。
此外,单用泡汤嗽口,可治牙痛。
气虚血热者忌服。
1、甘松汤《普济方》:甘松、荷叶心、藁本。治湿脚气。
2、大七香丸《和局方剂》:香附、麦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陈皮、丁香、甘松、乌药。治脾胃虚寒,心腹满痛。
溫州一濟堂中醫藥研究院
聯繫電話
-
溫州市縣學前16號(溫州軍分區大樓)
溫州一濟堂中醫診所
諮詢電話
-
溫州甌北雙塔路鎮政府旁(人人國際大酒店東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