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其亡羊补牢,何如未雨绸缪?
说到中医药领域的改革方面,有目共睹,近几年来,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于我们行业领域的各个层面多管齐下,相应措施步步连续推进,力度非常之大,成绩甚是突出,赢得了社会各界一片赞誉之声不绝于耳。
但是,基于行业领域多年淤积下来的顽疾沉疴所在,虽一再励精图治,短期内仍有些许不尽人意的地方。
例如这行业之中已经推行十多年的“三G”方案。目前进程仍然处在“斩不断、理还乱”阶段!
哪“三G”?既:GAP、GMP、GSP。
当前,一路风雨一路歌,不忘初心的GMP、GSP仍在行业领域希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但是,方向没错,却因“启点定位主体”有所偏移的GAP中药材生产种植质量规范标准,终因相关药企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在有名无实、缺乏相应突破的现状下,不得不面对现实困顿“迂回曲折”了十多年后重又回到原点,作以新的定位,继续整装出发!
事后反思,之所以GAP走了这么大一圈弯路,依然无功而返,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当年把它太“理想化”了。总认为只要把GAP种植规范管理,一并归纳到中药生产企业的名下,与GMP相结合让企业“双拥有”就能达到事半功倍。
按当时的思路,以为这样一来可利于相关部门管理,二来亦会帮助企业自身发展提升更快,三来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方面,将也会由此直接受益,一举多得,根本没有什么瑕疵可言。
如今想来,当时这种因为“馒头坊每天要用到面粉,我们就“想当然”地让他“必须学会种地、自己生产小麦磨面”的要求似乎是有点考虑欠缺。由此产生的企业“硬着头皮被动去搞GAP种植规范”方面的工作,十多年来一直踌躇不前的尴尬状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于此方面,国家国务院“及时叫停”并在GAP起点上重新寻找新的定位加以扶持鼓励引导、让行业自身按市场规律谋求适合发展的路子,确实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正确选择。
那么,当前已经踌躇满志的行业自主发展、政府侧翼护卫前行,中药材产地种植基地公司化、规模化、规范化,以及农业合作社自由组合化,大户租地连片承包种植产业化等发展趋势方向,是否就是完全正确呢?
应该说,在接受了“历史的教训”之后,痛定思痛的反思之下,这次属于“主体方自由选择,一切自愿”的GAP种植规范管理之路,从起点方向来看,是没有任何方面的失误可言的,完全属于切合当前实际情况的“精准定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精准定位”的规范之路,如果把握不好,或者相应遗漏措施不能及时跟进补缺完善的话,恐怕依然未必真能一帆风顺地保证前路无虞!
——也许,最终收获的可能仍有部分意想不到的失望而不是一场完全“丰硕成果”的盛宴!
为什么呢?因为再好的设想规划蓝图,如果我们内里缺乏真正实质的深度细化分析、或者换位思考方式,以及未雨绸缪式的风险意识,总是一贯秉持“想当然”的乐观思想去理想化某件事情的“完美”过程——未来等待我们的哪怕是“成功”,其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
二、“杞人忧天”不止可笑,还有值得尊重的思考
从当前行业向好的一面具体形势来看,GAP种植规范落地实施,相关中药材品种发展区域,我们肯定要选择在道地产区种植。并且在种质种源,育苗、种植期间施肥、施药方面,肯定都是选择科学的、有效的、安全的,利于行业未来整体发展的程序化方式进行。
这种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所种植出来的中药材品质,与以往千家万户、一盘散沙、胡乱喷洒高毒农药、南辕北辙的非道地产区失控的无序种植方面而言,自然不在一个层次,应该是确定无疑!
再加上当前相关部门管理指导方案的条例不断完善跟进,《中国药典》方面的高质量要求标准,以及《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年)》等规划指导方案的推行,和目前中医药整体产业链的溯源制体系正在有效建立,《中医药法》的护驾前行,《中国道地药材认证规范(标准)》将要出台等……
凡此种种,前后呼应,应该说,未来的中药材GAP种植规范已经面面俱到,一切看来都是那么完美、防范无虞。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深化分析,或者暂且放下我们乐观的一面,用未雨绸缪“杞人忧天”式的反向思维来看,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中药材GAP规范种植落实情况,仍有一些不够完美、尚属欠缺的疏漏之处。或者说,这些我们目前不曾注意,不愿去想、不愿去看的事情,未来一定将会出现,且是无可回避的现实。必将成为我们行业领域GAP前行之路难以发展的瓶颈所在,再耸人听闻一点去讲: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有效化解,也可以说是致命要点!
那么,未来GAP的中药材生产种植质量规范管理进程,都有哪些不可避免的矛盾问题,会对我们二次雄起的GAP造成伤害和打击呢?
例如:风雪、大雨、雾霾、淹旱年景、连阴天……等等,这些非正常天气及自然灾害,都将是未来GAP方面我们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障碍与痛点。
纵使没有上述所说的这些外在因素,那怕是一个正常的年景,对于未来步入生产质量规范管理的GAP而言,药材成分含量、农残方面也许我们可以做到有所保障,但是,相关浸出物、灰分、重金属等等这些内、外在因素复杂叠加“形成”不好把控的“东西”,我们也真能完全保证随着二次“启动出发”的GAP征程,从此一并彻底“合格”吗?
三、这里面,你能忍心用去几个“扔掉”?
中药材原材料,毕竟不等同于其他行业存放于厂企仓库里简简单单的相应物料,库房换车间,动动机器互为切割拼凑一下就可以宣告完成。这些长在地里的草草棒棒,它的真正“合格”与否,在人为辅助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以及正常无虞的丰收年景,和受时令限制的采挖过程。三者互为掣肘约束,乃是缺一不可的现实状况。在这方面,如果其中任何一项与GAP相辅相成的有效进程被打断,无论以什么样的“科学形式”出现的规范管理,目前仍然无法完全改变、或者短期内根本无法整体改变其“自然现象”带来的诸多困扰!
下面,笔者就这方面的情况,向大家作以细化分析一下。
例如:
1、一般一年生草本植物,都是春天撒播种子或栽种种苗,秋天收获的比较多。正常年景也就罢了,如果遇到非正常年景,前期7月份之前因为天气干旱严重导致苗弱不长,后期临近采收的两个月之间突然老天发威雨水连绵,药材出现“疯狂旺长、快速拔节”现象,在这整个生长过程中由于“前挫后扬”的“过山车”情形,致使药材因后期多雨生长过快变得“骨质疏松、内涵不足,”按药典标准检测,成分含量不合格!怎么办?
2、以上说的是种植基地按“较正常”时段采收的结果,如果雨水在采收季节期间仍是肆虐不绝,导致采收期推迟,以致这些草本植物药材因不能及时收割而造成外观色泽由青变黄或者泛灰色,不再如正常年景或药典描述的那种“鲜艳入眼”,也或者色泽勉强还行但茎杆上却出现“灰斑、黑斑”,以致从药典性状标准而言,外观已经极不符合,怎么办?
不要说是雨水,这方面就是雾霾也会导致某些药材外观从正常转向不正常,曾记否两年前的几次雾霾漫过之后,河北保定某些地产种植的荆芥药材,在采收时期其茎杆竟然从正常年份的青绿变为灰褐色。象这种“特殊情况”导致的药材外观成色“变异”,以后如果发生在我们的种植基地身上,我们的监管与药典怎么应对?是让用还是不让用呢?
4、以上说的是“全草类药材”将会遇到的状况,如果是各种“果实、种子、穗、花、壳皮类”种植品种,因为天气原因导致这类药材出现残色、斑点、甚至直接造成成分含量不合格,怎么办?
一点半点的我们也许能爽快地说声:扔掉!但是,从基地种植面积而言,一家千亩甚至万亩——我们是不是也能依然毫不犹豫地说声:全部扔掉?如果是一个品种我们忍痛选择“扔掉”也罢!某一道地产区,那么多不同种类的种植药材,在此期间,自然不会仅是一两个品种受此恶劣天气影响受灾——我们是否也都会爽快地选择“统统扔掉”呢?
5、还有因为天气阴雨连绵,已到生长年限,却又导致药材错过正常采收期,众多收获的“根茎类”品种,出现自然“退粉”情况达不到药典标准,是不是也要跟着继续:扔掉、扔掉、继续扔掉呢?
这许多遍布全国各地的种植基地,每年总会有“这样那样”因为各种“类似原因”导致千亩万亩的收获“成果”与药典要求有所“些微差距”——如此,莫不成我们也要全部一块都“扔了不要”吗?……
四、关键时刻,谁能借我“十万大军”?
话说到这里,也许仍会有人用“想当然”的思维解决问题,你讲的以上这些情况:提前防范、及时抢收不就行了!——可是,这不是我们阳台上晾晒的几床被子,一看天气要变,马上卷起抱进室内即可,一看天气放晴,大不了我们再抱出去继续晾晒就行。
这些药材也不是一亩半亩的数字,十个八个人冒雨抢收一下即可,这可是动辄“以百、以千、甚至以万计算”的亩数药材,不要说在“雨下不停”中我们的种植基地一时组织不到抢收的“十万大军”,就是我们冒雨能抢收到一部分,场里场外阴雨绵绵何处选择晾晒?连夜炕制又能赶出多大成果?
别说这么大的中药材种植面积需要时间和人力或机械化的采挖机器予以配合才能逐步完成,打个最简单的比方说:就是你们自己家田头地角的一棵杏子熟了,只需要半小时即能完成“采摘任务”,你会泥里来水里去,一步一滑地冒雨爬到树上“抢摘、抢收”吗?……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中药材非比其它存放于厂企仓库里的相应物料,仓库转车间挪个地方进行加工即可解决。它是生长在地里的草草棒棒。有些事情是不能按照常理或“想当然”的思维推断的。
再例如:我们不妨换个轻松的角度,把以上所论述的自然灾害都一概推翻当做“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基地种植的大批量中药材也都全部按时顺利如愿收获入仓——这样总可以了吧?
但是,“咫尺天涯”之间仍会出现某些意想不到、节外生枝的问题:货到药企,成分含量也够,农残也不超标,而它的浸出物却偏偏不够,灰分也是超标的,于此方面,遵循药典标准是确定不能用的,像这种问题、这么多药材又该怎么办呢?
以上情况,我们用一个比喻去讲,也许更能说明问题:如果按照当前药典规定执行标准,某品种的浸出物、灰分或成分含量方面为“3.0”它是合格的,那么达到“2.9”它就是不合格的。”药典规定如此搞“一刀切”之下,监管自然依法监督不允使用,厂企按章办事肯定拒绝入库,接下来便是造成很大伤农事件发生。
过去这种现象不是没有存在,而是时过境迁、情况有所不同,以往“不合格”的经济损失,一来由遍布全国千家万户的药农共同面对承担、分而化之,倒是不显得问题突出。未来一旦中药材种植转型为基地化、规模化,类似现实问题便会在某些产地集中化出现,并会对相应基地公司、农业合作社、包地药农大户产生灾难性毁灭式打击。
二来我们也实事求是地讲,由于以往国家相关部门管理不太严谨,许多合格不合格的中药材最后通过各种方式、渠道都在某些部门睁只眼闭只眼的情况下“勉强”用掉了,于此“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但是,未来愈来愈加严厉的药典至高无上的规范标准,像这种相关部门睁只眼闭只眼“法外开恩”、稀里糊涂和稀泥的现象肯定不会再任其随意出现。
如果不会出现,那么,这偏偏没有达到3.0检测结果,它就是2.9或2.9.9“或成分含量、或灰分、或浸出物”化验结果——那么,这事关基地生死、仅因0.01“毫厘之差”陷于尴尬境地的大批量“问题”药材怎么处理?
五、胜利后,你是首先检阅战利品,还是检视曾经浴血奋战的士兵?
当然,无规矩不成方圆,从监管、药典的定位出发,以上种种情况造成的某些中药材出现“遗憾”现象,肯定是不允许使用的。
但是,别忘了,这些首先站起来与政府倡导的二次雄起的GAP进行积极呼应的人群,都是此次“雄起”中意志坚定的“中间力量”、以及维护中药材道地产地GAP规范种植的“实际践行者”。也可以说是继首次由企业执行的GAP“无疾而终”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并身体力行积极去做的“第二梯队”。
如果他们一旦在此次进程中因上述任何一个原因遭到重挫,那么,明年或下次他们还愿意重整齐鼓、或者他们还会仍然有继续践行的经济实力吗?
老实去讲,基地公司也是要吃饭养家的,他们的资本投资来源多是靠合股或贷款方面启动项目,任何一个“不愿发生”的现象如果发生了,他们都将无法全身而退或会因此走向倾家荡产的境地。
而这种情况,无论是政府或行业本身,无论从某种角度去讲,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一面。因为维护基地药农的利益,就等同于是在维护中药材GAP生产种植质量规范发展本身。
于此,相信这方面有关部门比我们大家更清楚它所引起的后果严重性。这就好比一位将军攻下一座城池,首先他第一想到的不是这次胜利获得了多少战利品,而是马上进行检查自己还剩多少具有战斗力的士兵。因为战利品随时都可能拥有,但拥有它的基础,首先还是取决于自己必须提前拥有可以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强大军队才行。
同理,GAP基地规范种植亦是如此?纵使我们在某一阶段拿到了暂时中药材整体质量向好的成绩,但是,如果那些为我们打前站的开路先锋——种植基地,因为种种原因“损伤”惨重,那么下一阶段,也就是“下一座需要拿下的城池”目标,我们又去靠谁在前进的道路上攻城掠地实施执行呢?我们还有可召唤驱使的“第三梯队”“第四梯队”继续跟上吗?
如果没有,是不是我们还要再走一遭回头路?跌入“起起落落、反复轮回”的怪圈呢?
六、请给“适者生存”拥有一个良好的“横向发展”空间
那么,既然我们提出了以上这么多问题,是不是因为有了问题的存在,我们就放弃对中药材GAP种植规范的实施才对呢?自然不是!
而是如笔者在第一章节所言,当一个新的模式已经出现并打破原有状态时,我们不能只看到它优点的存在,某些由此产生的不利弊端我们更要未雨绸缪、加以白癜风品牌医院中科爱心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