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本品始载于唐·《本草拾遗》,其后列入《海药本草》和《开宝本草》。《图经本草》曰:“今黔、蜀州郡及辽州亦有之。从生山野,叶细如茅草,根极繁密,八月采之,作汤浴令人身香。”
香松《中药志》。
本品为败修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jatamansiDC.的干燥根及根茎。
多年生草本,高7-30(-46)厘米;根状茎歪斜,覆盖片状老叶鞘,有烈香。瘦果倒卵形,长约3毫米,无毛;宿萼不等5裂,裂片半圆形至宽三角形,长0.8-1.2毫米,光滑无毛。
生于沼泽草甸、河漫滩和灌丛草坡,海拔-米。
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阿坝州阿坝县(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野)等。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杂质,晒干或阴干。
除去杂质和泥沙,洗净,切长段,干燥。
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l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过去,甘松商品规格有“把松”、“正甘松”、“条把松”等名称,多分为两等。现不分等级,均为统货。以身干、主根肥壮、气芳香、味浓、条长、无碎末及泥沙者为佳。
辛、甘,温。归脾、胃经。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
水分:水分不得过12.0%(通则第四法)。
挥发油: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含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松新酮(C15H22O3)不得少于0.10%。
免费领书籍!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
全套《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共20本)免费领?你没有听错,真的免费领
▼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