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ldquo端午rdquo

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6872.html

?

端午节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3

佩香囊

传说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悬艾草

古时有采艾的习俗,鸡未打鸣前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来挂在门上,以驱邪防疫。艾,菖蒲,蒜,被称为“端午三友”。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和蒜一样具有杀菌作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小编说了这么多的端午节习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吧,但关于端午节的一些禁忌你们知道嘛

相关禁忌

不宜多食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因其性黏滞,不易消化糖分也很高。所以老人、儿童、胃病肠道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正常人每次也要少吃一点,吃粽子的同时可搭配蔬菜、水果,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消化不良,但不要与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一起食用,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粽的习俗。

最后,小编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同时,即将来到的端午节假期也是考试复习周,同学们在端午假期可以边过节边好好复习,小编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哦~~

审核老师:孙大东

图文编辑:郭月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fb/15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