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百病儿科

国内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903.html

厌食

儿童长期饮食不振,饮食量少甚或拒食者称为厌食。本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脾胃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多由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所致。厌食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四季散发,但夏秋暑湿当令,脾胃受困时发病率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常高于其他季节。

各年龄段儿童均可发生厌食,其中以1到6岁儿童多见。一般而言,城市儿童厌食发生率高于农村。

诊断依据

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

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胀。

3、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未定时定量;过食生冷、肥甘、甜腻厚味;乱进零食、长期偏食。

鉴别要点

1、积滞积滞的特点是乳食停积中焦,蕴积不消,气滞内郁,故脘腹胀而满痛,厌食,嗳气出而口馊,大便腐臭、滞涩难解,烦躁多啼。积滞的厌食乃食积于中,气机郁阻所致。厌食者的厌食乃不思进食,脘腹并无痛苦。

2、疳证疳证是一严重的脾胃系疾病,有长期的厌食,但也有部分患儿表现为饮食亢进或嗜食异物。有明显的消瘦,并有烦躁或萎靡以及因疳证日久病及五脏而出现的眼疳、舌疳、疳肿胀等病情。厌食患儿除饮食量少、略显消瘦外,并无其他不适。

3、疰夏疰夏除进食量少外,同时伴有身困、身热、大便不调,其病有严格的季节性,所谓“春夏剧,秋冬瘥”,其病起于春夏之交,在江南湿地发病率高,秋凉之后其症多能自行缓解。厌食虽于夏季发病率高,但秋凉之后并不能自行减轻,也无其他疰夏所具有的症状。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厌食、食少甚或拒食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一般病程较长,或伴有面色少华,体重减轻,但精神、运动却无明显改变。

(2)其他慢性疾病如疳证、慢性泄泻、肝炎等疾病造成的厌食反应。

(3)一般认为,微量元素的缺乏特别是锌缺乏常可造成单纯性的厌食,故临床检验血清锌小于11.47μmol/L,PICR>15%,临床表现有明显厌食者,更能使本病诊断成立。

2、治疗原则

脾胃以运化为健,故本病的治疗原则当以调和脾胃,消食助运为主。根据临床分型,或益气、或养胃、或消导,各得其所。

3、分证论治

(1)脾胃不和

厌食或拒食,面色少华,精神尚可,大便偏干,舌苔、脉象无特殊改变。

健脾和胃。

调脾散加减。制苍术6g,陈皮8g,焦山楂18g,鸡内金15g,佩兰(后下)6g,甘松(后下)6g,建曲15g,炒枳壳6g,丁香10粒。

(2)脾胃气虚

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精神稍差,肌肉松软。或形体消瘦,大便或溏,或伴有未消化食物,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

健脾益气。

参苓白术散加减。生晒参12g,炒扁豆、陈皮各10g,淮山药12g,炙甘草3g,砂仁10g,薏苡仁15g,桔梗8g,炒谷芽、麦芽、建曲各15g,甘松(后下)6g,丁香10粒,藿香(后下)6g。

(3)脾胃阴虚

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形瘦,口干饮多,甚或每食必饮,烦热不安,便干溲赤,舌红苔净或花剥,脉细无力。

养阴益胃。

养胃增液汤加减。乌梅8g,白芍10g,石斛12g,北沙参18g,玉竹10g,淮山药12g,芦根、白茅根、建曲各15g,山楂18g,炒谷芽、麦芽各12g,花粉15g。

(4)肝旺脾虚

厌食或拒食,性情急躁易怒,好动多啼,咬齿磨牙,便溏溲少。舌光苔净,脉弦。

舒肝和胃健脾。

四逆散合左金丸。醋柴胡5g,白芍10g,炒枳壳8g,炙甘草3g,黄连2g,吴茱萸1.5g,乌梅、木瓜各5g,建曲、炒谷芽、麦芽各12g,山楂15g。

预防与护理

1、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纠正偏食或嗜食肥甘厚味习惯。进食要按时、定量、科学。

2、患病后应及时治疗,避免因治疗不及时造成其他脾胃疾患。

3、注意调护患儿情志,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情绪无偏,治疗、调节皆可获良效。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fb/17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