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善知识福生无量天尊
夏季三个月,是植物生长茂盛,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道医学认为,此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合,万物也就开花结果了。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虐,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资料图)
夏天适宜调养“长气”
根据自然界之“五化”,夏天适宜调养“长气”。人们在起居上遵循着“夜卧早起”的原则,不厌恶日长天热,使心情平静,勿生怒气,如含苞待放的植物畅茂而秀丽,使体内的阳气得以向外散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逆之则伤心,秋为痎虐,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是夏至后一阴复始之际,宜保养阴气,使其勿泄。(资料图)
夏三月属火,与人体的心相应,五味中为苦味。火能克金,金与人体的肺相应,五味中为辛味,所以夏季所食之味适宜减少苦味增加一些辛味以保养肺。三伏天正在此季节开始,人们常食用生冷食物,这样会容易导致下利,而此时正是夏至后一阴复始之际,宜保养阴气,使其勿泄。夏季心气旺盛而肾气伏藏,为保阴气,适宜兼服补肾汤药。虽然气候炎热也不宜食冰水、凉粉、冷粥,宜食用加热过的熟食,不可吃得太饱,宜少食多餐,另外对于肥甘厚腻之物应敬而远之。此时节适当喝些豆蔻水,可以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防备风邪入腠里
平日纳凉避开檐下、过廊、破窗等处,因为这些地方虽然凉爽,却也是贼风之所在,而贼风也是伤人最急猛的,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病安从来”。自然清凉之处应该是宽敞明亮而舒适整洁的,这样的地方更适宜也更容易调息净心,所谓“心静自然凉”。星月之下露宿或睡时使人扇风取凉固然是便利,但是图一时之快,风邪入腠里,后患无穷。如果因为身体汗出而贪凉躺在当风之处,则容易出现肌肤不仁,手足麻木,说话迟钝或言语不清,四肢瘫痪等症状,古人称之为“风痹”。所以,夏季养生尤须注意防风邪。尤其为诸阳之总的头部,卧处最要防备侵害头部的风。每日在无风之处轻梳头一二百下,有去风明目的功效。
古人认为,洗浴是很讲究的一件事儿。(资料图)
夏季人们多汗,自然每天沐浴。但如今的沐浴往往“简单粗暴”,冲一下打个肥皂再冲一下就好了。古人认为,洗浴是很讲究的一件事儿,配合一些药材一起洗浴,不仅更为清洁,还能祛病延年,尤其是对湿疹一类的皮肤病,更是好处无穷。这儿介绍两张出自《遵生八笺》的夏季沐浴防,五枝汤方和傅身香粉方。
五枝汤方
桑枝槐枝桃枝柳枝各一握麻叶半斤,煎汤一桶,去渣,温洗,一日一次。本方有驱瘴毒,疏风气,滋血脉之功。古时贵人运动少,肢体气血疏于通达,易有痹症,夏季湿气重,更是肢软倦怠,故用此法沐浴,以通血脉,疏风气。
尤其要注意莫要贪凉,少食或不食生冷食物。(资料图)
傅身香粉方
用粟米作粉一斤,无粟米以葛粉代替。加青木香麻黄根炒香附甘松藿香零陵香以上各二两,捣罗为末,和粉拌匀。制成的细粉用希绢袋装盛,沐浴之后,取适量香粉均匀的傅于身上。本方能爽身止汗,香肌美容。对于汗湿阴处,皮肤燥痒,平时亦可使用。
总之,三伏天养生就是要顺应体内阳气向外散发,保养体内复生之阴气,使其勿泄。尤其要注意莫要贪凉,少食或不食生冷食物。
友情链接
宫观简介:
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全国著名宫观;公号以“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发布北京白云观相关信息”为主。
名山简介:
青城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祖天师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
宫观简介: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是道教发源地之一,为道教正一派祖庭,三界仙灵都会,天师金科演教,玄门万法宗坛所在。
名山简介:
尊居五岳之首,历代封禅之地。千年碧霞祠,万代祈福地。碧霞祠供奉碧霞元君,是全国娘娘庙的祖庭,中国二十一处重点道观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