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天香夜染衣

来源|香道(ID:xiangdao)

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对花总有非同一般的情愫,在花木中看到君子,看到小人,看到自己人格化的品格,进而倾心交好,携之为友,待之如宾。

牡丹花容瑞妍,花色绚丽,被称为“贵客”。是人们心中的富贵之花,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独立人间绝世无双”的美称。

在秦朝之前,人们不分芍药和牡丹,芍药为草本,牡丹为木本,牡丹又被称为木芍药。

诗经《溱洧》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男女青年互赠的爱情之花,或许也有被称为木芍药的牡丹。

牡丹兴起于隋朝,声名大振于唐朝。唐玄宗与杨贵妃乘夜游赏沉香亭前的牡丹,召李白赋诗、李龟年高歌助兴。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国两相欢”至今脍炙人口的诗句。

后来唐文宗再现“赏名花,对妃子”的风流,李正封赋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让牡丹有了“国色天香”的美誉。

牡丹花型硕大,香气怡人,唐代诗人皮日休称赞牡丹花的香气为“独立人间第一香”。秦韬玉用“香如扑”形容牡丹香气的远透之力。

“压枝金蕊香如扑,逐朵檀心巧胜裁。”

牡丹花色品种的丰富多彩,给人们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享受。激发起唐人一浪又一浪的审美高潮。

牡丹盛开时,妇女们喜欢用作头饰插于鬓边,既增加了妇女的媚丽,又寓意着富贵吉祥。

牡丹的馨香曾经萦绕在古人的鬓发之间,也曾停留于文人书斋案头。舒元舆在《牡丹赋》中说:“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满室。”

李商隐的《牡丹·锦帏初卷卫夫人》中“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以荀令不必用香爐熏香,来比喻牡丹的香气。

荀令汉魏时人,是个极爱熏香的美男子,所坐之处,香气三日不散。可见诗人李商隐对牡丹香气的赞美。

牡丹最初被人熟知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而是人们发现了它有药用价值的根皮。

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牡丹生山谷间,二月、八月采根,暴干入药。中药学称之为牡丹皮、丹皮。

作为药材的牡丹皮是白色牡丹的根皮。性微寒,味辛,无毒,有散瘀血、清热止痛的功效,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作用,久服可益身延寿。

据研究成果透露:“牡丹皮”还有13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抗癌物质。

牡丹皮具特殊香气,也是传统和香中常用的香药,牡丹皮的气味具有驱虫作用,可和其他药材一起贮存而达防虫效果。

宋《陈氏香谱》中记载一款“洗衣香”,以牡丹皮辅以甘松制作而成。

洗衣香

牡丹皮一两,甘松一钱。将以上香药研磨成粉。每次清洗衣物时,在最后的一遍清水中加入一钱。香气染于衣物上,历经一月,香气不散。

此香制作比较简单不妨一试。或许,在宋代大街小巷都荡漾着此香气。

花香一直是宋代合香的特色之一,其中以牡丹花入香的方子有“逗情香”、“玉华醒醉香”。

模拟牡丹花香的香方却很少,估计在宋代牡丹不及梅花受文人喜爱的原因。在“佩熏諸香”条目中记载了一款“牡丹衣香”。

牡丹衣香

丁香、牡丹皮、甘松各一两,同研磨成粉;龙脑一钱,单独研磨;麝香一钱,单独研磨。以上原料一同调和,用花叶纸沾取香末,或用新绢袋贴身佩戴,香气如牡丹。

有朋友觉得,按古方调和的“凝合花香”感觉与花的香味不太像,其实古人和香是用香药来模拟各种花的香韵,属于写意派,不像精油、香水般写实。

古人赏花,动用五官和肺腑,全身心地投入与花儿融为一体。这就是东方美学的魅力所在,对日常中的事物多一点心思和想象,自然就会获得心灵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合香、品香也是一样。

-THEEND-

你会喜欢

苍术一味,诸症皆消!

静室一炉香,岁月坐中长

当归,当归,气血来归!

燃一炷清香,宁静清雅

乳香:传说中的“白色黄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jj/14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