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她矢志不移耕耘科技一线,把满腔的热情和美好的青春播种在绿色的田野,通过试验栽培中药材新品种、研究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有力地助推了全县中医药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她就是首届陇西县道德模范张玉云。
张玉云是首阳区域农技推广站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她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首阳药圃园里度过,在中药材示范种植大棚和分块种植的试验田里,她总是细心观察和记录着每一株新品种中药材的生长情况,并不时为年轻的农技工作者传经送宝。
年,张玉云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多年来,她结合大学所学知识,虚心求教老前辈、“田秀才”、“土专家”,潜心试验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有助于农作物提质增效的科学方法。从年开始,她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中药材新品种引进栽培和标准化种植试验研究工作中,先后主持引进野生及名贵中药材品种共计种,通过对这些中药材生态适应性及产量的综合分析,成功筛选出适应我县生长条件、产量高、质量优的羌活、丹参、独活、关防风、知母等30多种药用植物,同时根据市场动向及栽培习惯,向大田推广了牛蒡子、关防风、丹参、独活等14个品种,使我县中药材种植品种由原来的5个传统品种发展到目前的36个大宗品种,中药材大田种植面积稳定扩大到35万亩。
近年来,在无公害农业日益受到重视的大环境下,张玉云与同事们积极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试验研究。主持实施的《黄芩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和《秦艽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分获定西年和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她参与的《甘肃省陇西黄芪GAP基地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黄芪新品种陇芪1号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分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和定西市科技进步奖。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张玉云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篇,参编专业著作3部,还获得了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方面发明专利四项,其中《一种中药材的50cm地膜露头栽培方法》成为近年来药农栽培党参、黄芪、黄芩技术新宠,年推广中药材地膜露头栽培面积1.3万亩,地膜穴播育苗面积1万亩,增产率达10%到30%,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张玉云深知,先进适宜的农业科学技术只有真正让农民掌握推广到大田应用才能收获致富希望。为此,她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宣传培训和推广工作,现场指导农民解决技术难题,让广大农民熟练地掌握了黄芪、党参、甘草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地膜小麦、膜侧小麦、节能温室等农业新技术,尝到了农业实用新技术带来的甜头。
作为首阳区域农技推广站站长,张玉云不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还扶持培养年轻一辈农技工作者不断成长,让科技之光薪火相传。
首阳区域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说:“对我们年轻的同志学习生活各方面都比较关心,她的工作作风我们大家都比较佩服。”
首阳区域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说:“有时候我们试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话她就会要求我们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有时候她又会像长辈一样也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张玉云先后被授予“全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甘肃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全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年被省农牧厅向国家农业部推荐为农技推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