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丨ldquo全国脱贫攻坚先进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位于北辰区的天士力控股集团凭借创新的扶贫模式和高效的扶贫行动,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近年来,天士力控股集团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优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消费扶贫等多样化扶贫模式,扶贫项目分布在甘肃、新疆、陕西、云南、贵州、吉林等省份,让帮扶成效看得见、摸得着、能持续。

产业扶贫让农业富起来

天士力集团秉承“一地一品一模式、一乡一特一品种”理念,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资源、区位和文化特点,打造覆盖中药材种子培育、育苗加工、基地初加工、仓储、饮片生产、免煎颗粒制造等产业扶贫带动平台。

在甘肃,天士力按照“政府+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银行”模式,在道地药材核心产区建设药源基地;按照“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农户”模式,在贫困地区建立扶贫项目基地和扶贫车间,带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截至目前,已在甘肃临潭、宕昌等地建设12个扶贫药源基地、4个扶贫车间、3个扶贫项目基地,开展中药材种植10万亩。

除此之外,在新疆于田县,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农户”模式,产业链上下游联动2万亩肉苁蓉产业发展;在云南文山者底村,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向贫困户发放丹参种苗4万株,带动农民增收;在陕西商洛,建立“公司+贫困户合作社+政府定向帮扶部门”扶贫模式,建立丹参、土荆芥等药源基地1.95万亩;在贵州黔西南,与安龙县签约收购贫困农户种植的红高粱,惠及贫困户户。

志智双扶让农民强起来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着力推动贫困群众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要我就业”到“我要就业”的转变。

天士力实施“2+3”培训模式(即专业理论培训2天、实践及参观考察3天),深入道地产区,以培训新农民、推广新技术为目的,组织中药材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干部、合作社等进行中药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培训。

广泛吸纳贫困户,开展就业扶贫。在甘肃,积极推动贫困户由“农民”向“药工”转变;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分配制度,帮助农民增收。除此之外,在云南文山、陕西商洛,通过发展药材种植基地,为贫困户增加就业机会。

产销对接让农产品火起来

充分利用产业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推动贫困地区产品更好地“走出去”。与天欣堂医药公司联手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项目。投资1.6亿元,与1.5万户农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及收购合同》,年新种植5.2万亩,带动1.5万户农户人均收入元(其中贫困户户3.1万人)。

与此同时,旗下医药公司中药材采购向贫困地区倾斜。年,向商州、山阳、洛南等贫困地区采购丹参、三七、夏菇草等中药材共计1.2亿元。拓宽贫困产区成品销售渠道,以北京国台大健康体验店、甘肃陇渭堂大健康连锁店、天津市甘肃商会扶贫大厦等为窗口,建设甘肃有机健康产品体验营销平台,以产品消费带动甘肃名优特产销售。

生态安居让农村美起来

甘肃庆阳原县闫沟村三面环山,一面傍河。多年来,当地村民土里刨食、靠天吃饭。如今的闫沟村一派新气象,入眼可见一排排白墙灰瓦、简欧式的“小洋楼”。这些“小洋楼”是天士力开发建设的集生态居住、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工程──“聚德小镇”。

为实现当地村民可持续增收致富,天士力按照“打造川道现代农业田园生态旅游综合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利用机制转型,盘活农业资源,逐步实现土地流转;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健全合作社科学规范管理,让村民分享合作社发展成果。短短几年,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聚德小镇大力培育苹果、中药材、肉羊、林下散养鸡等特色产业,村民致富门路越来越宽。

注重医疗和教育帮扶。天士力集团投资,在当地建设占地平方米、包含12个教学班的华夏未来天人智慧幼儿园,通过支教、代培等形式,引入天津地区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为当地儿童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天士力医院挂牌上线,让当地患者看病足不出户。

◆编辑:霍云龙马俊颖

◆来源:“天津扶贫支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jj/17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