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松 >> 甘松禁忌 >> 古画今看

古画今看

白癜风医院哈尔滨哪家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088710.html
古画今看

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名妓,才学卓然,同时又是怀有强烈爱国之心的一代奇女子。本图旨在突出李香君的才华与气质。画中李香君绣衣缃裙,正专心致志的捧读书卷。衣纹多用钉头鼠尾描,画风近似改琦。作者生平不详。

  作者在自题中称此画是仿改琦笔意,画中仕女宽袖长服,手持帛巾,正回头顾望。人物的刻画虽近似改琦,但却少了几分灵润和变化,略显呆板,尤其头部。衣纹用笔粗放,以淡墨渲染,形成质理的变化。作者生平不详。

 

 唐寅的这幅吹箫图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继承了五代和宋人工笔重彩的传统,兼用写意笔法。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敷色浓艳鲜明,技法精工,尤其对细部的刻画,可谓一丝不苟,颇具新意。

 

 此图工整纤丽,飘逸优雅。庭院内修篁疏淡,奇石卧立,一仕女,宽袖长裙,信步闲踱,凝视远方。画家用细腻的笔墨,刻画仕女脉脉含情的心理状态,也透露出其空虚、无聊的精神面貌。此图吸收唐宋仕女画的技法,人物线条用兰叶描而又稍细,劲挺流畅。高耸的发髻,丰满的体态,似周防笔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

  仇英(约—),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工匠出身,曾从周臣学画,天赋不凡,深得理法,设色、水墨、白描,无所不精,知名于时。尤擅作仕女,精工艳逸,端庄华贵,有“周防复起亦未能过”之评。与沈周、唐寅、文徵明被称为“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右军书扇图》、《修竹仕女图》、《人物故事图》、《桃李园图》等。

  此图人物造型取前人之画,但笔法更加细腻。图中绿蕉似伞盖,一女子坐于湖石之上读书,不知是有感于书中所写,抑或想起什么心事,正支颐沉思。此画色彩极其清丽,背景简洁,反衬着人物妩媚娴静的姿态。人物造型虽未脱改、费氏的美女模式,但已加入一些写实的笔法,人物的比例更趋合理准确。风格上清雅秀美,不着俗粉之意。

作者生平不

  此图写李白醉酒于唐玄宗(李隆基)宫殿之内,由内侍二人搀扶侍候的情景。图中省略布景,人物造型准确,李白戴学士巾,五绺清须,面部用工笔描绘,层层晕色,表情活脱若生,眉宇间流露出高傲之态,十分传神。李白身穿白色朝袍,朱色靴、带,色调鲜明;内侍的服饰作皂帽、青杂色衣履,色调灰暗。以服装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烘托出李白高昂尊贵的气势。运思十分巧妙,多用方正之笔钩勒线条,设色富有层次。是作者于道光24年()二月创作的名作。

 

 图中款识可知此画是刘彦冲以其八兄为描绘对象绘出的。图中文人身着高冕宽服,抱膝而坐,正听一位歌女弹奏阮琴。阮音清扬,四处芳草如茵,梧桐枝叶繁茂,又配以湖石、芭蕉、翠竹,清幽异常。

  图中人物用线细劲圆润,颇有古意,设色妍丽明快。草地以大面积花青渲染,以重色细笔根根绘出,间以浓淡的变化,形成雾动云涌之感。梧桐近乎淡墨白描,更有幽深清丽之意。整个背景有一种缥缈空灵的虚幻意味,衬托出人物笔墨的写实生动;画中人物的表情动态,又反衬阮音的悠扬动听。虚实相辅,以有写无,形成脱俗越尘的艺术效果。(下图为局部)

  刘彦冲(—),初名荣,字咏之,四川铜梁人,侨寓江苏苏州。朱昂之弟子。工诗文,擅绘事,山水、人物花卉师古有深造。泼墨作小米云山,苍郁可观。传世作品有《柳燕图》、《群峰秋翠图》、《松阴高士图》、《听阮图

  

此图工笔写一仕女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衣纹线条刚劲、飘洒,时出方折之笔,笔致细腻,设色浓丽,有更多世俗趣味。人物描写着重刻画动态。造型略带夸张,风格近似陈洪绶,是任熊的传世杰作之一。

  任熊(~),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曾至上海卖画。工人物、山水和花鸟。人物学陈洪绶,风格有所变化。笔力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趣味。传世作品《瑶宫秋扇图》、《于越先贤传》、《四红图》、《高士传》、《人物图》等。

九歌系列

1

2

4

5

6

7

8

此图以唐杜牧所作《杜秋娘诗》为题,图中杜秋娘唐装高髻长裙,手执排箫独立凝思,其面容丰满端庄,衣带飘拂,婀娜多姿。画家用浓墨重染发髻,衬托出白晰的面容。衣纹用笔细劲飘颇有唐人遗韵,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位歌舞伎的丰姿与惆怅的周朗,生卒年不详,字朗伯,号冰壶画隐。元顺帝时人。擅画马,亦工仕女画。《杜秋娘图》是他仅见的传世之作。

此图描绘的是游牧民族入元朝进贡宝马的情景。人物、鞍马均以线条钩勒,细劲宛转,连绵流畅。马鞍上的装饰纹样描绘尤为精细。设色基本用平涂法,面部及衣纹稍加晕染,显出凹凸明暗,有立体感。全图仅画人马,不画背景环境,造型、敷色几乎全用唐人之法,透出古雅气息。(下图为局部)

任伯温,生卒年不详,元末画家,字士硅。松江(今属上海)人,任仁发之孙。擅画鞍马、人物,师承家法。

2

图中画佛教十六罗汉。罗汉或休闲纳凉,或观山赏梅,或诵读经文,或闭目静坐。人物衣纹柳叶描、游丝描、钉头鼠尾描并用,笔法随意轻松,线条流畅。淡墨勾画,浓墨点睛,使画中罗汉表情生动,神态各异。背景树石用笔潦草,采用泼墨写意法。

“朝元图”为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永乐宫原在山西永济县永乐镇,相传为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的故宅。永乐官内,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处均绘有壁画,总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它是道教壁画中最重要的作品群,集中反映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朝元图画在三清殿内,四壁及扇面墙两侧均绘壁画。为泰定二年()洛阳马君祥、马七等人所作,内容描绘道府诸神朝谒元始天尊,故名“朝元图”。壁画以八个高3米的主像(南极、北极、东极、玉皇、勾陈、木公、后土、金母)为中心,前画青龙、白虎二星君,后有天蓬、天犹二元帅,周置仙曹、仙官、天丁、力士、太乙、侍臣、金童、玉女、二十八宿,三十二帝君等,共画像身。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他们之间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有的注视,神情姿态彼此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长达数尺,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贴金,更觉绚烂眩目,此风格远承唐宋壁画传统,在元代画坛上独树一帜。这里选取《朝元图》中的二个画面,其一为主像之一的金母,温柔娴雅,高贵富丽;其二为三十二帝君之一的扶桑大帝,庄严肃穆,形神兼备。马君详、马七等人,皆元代画工,河南府洛京(今洛阳)人,生平不详。

1

此图绘东晋名士陶渊明,神情淡逸,手持空白诗卷,似在构思。笔法秀逸,主以白描勾画,只在发罩、肩牦、袖口处略加淡墨渲染。衣纹的线条舒畅、潇洒、飘逸,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画风继承了元代赵孟颊的白描手法,并更加细腻隽永。

王仲玉,生卒年不详,洪武中(一)以能画召至京师。擅长人物画,作品仅有《陶渊明像》传世。

此图作于明正统二年三月初一日,内阁大臣休假,大学士杨荣、杨士奇、杨溥及阁员五人雅集杨荣家的杏园中,宫廷画家谢环亦被邀参加并作此图,共画了二十四人之多,画家本人亦入画中,是当时仕宦生活的真实写照。图中人物面貌具有肖像特征,形象生动,画法工细,衣纹线条准确、挺劲而秀逸,富有质感。界画画法工细,色调艳丽,位置布置得宜。画法源自李唐、刘松

年而又有所变化。

谢环,生卒年不详,字廷循,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后以字行,知学问,喜赋诗。宣德年间征入画院,大被赏遇,授锦衣卫千户,后又升指挥。擅画山水,师张未起,并宗荆浩、关仝、米芾,洪武时已有盛名。《杏园雅集图》是他国内仅存的传世精品。

该图是描绘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访问功臣赵普的故事。在这个雪夜,赵匡胤和赵普边饮酒边商定统一天下的大计。画中屋内三人,当中穿龙袍正襟危坐者,为宋太祖赵匡胤;左边着便服拱手而坐者为赵普;右侧捧怀盘侍立的女子为赵普之妻。屋外白雪皑皑,寒鸦缩栖树上,门口四个侍卫,或呵手,或捂耳,更显得寒气袭人。该图布局平衡而概括,线条秀劲有力,设色精丽典雅,人物形象精确,厅堂界画一丝不苟,树石笔法则比较放纵。风格继承南宋“院体”而又有所变化,属于典型的明代宫廷画风。

刘俊,生卒年不详,字廷伟,擅山水,入能品,人物也佳。为宫廷画家。传世作品有《雪夜访普图》、《刘海戏蟾图.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诗,诗人以亲身经历,描写沦落江湖歌女的遭遇,来寄寓自己因人妒嫉而遭贬谪的愤懑心情。此图根据长诗的内容而创作。上方自书行草琵琶行》全诗,画中不设背景,仅画诗人白居易与歌女邂逅相逢的情景。歌女怀抱琵琶,头绾高髻,身穿曳地长裙,身姿窈窕,面貌秀美,文静中稍显忧伤憔悴,似向诗人诉说不幸身世;诗人端坐于旁,双手抚膝,面部微微侧向歌女,大度雍容,意态温雅,似在倾听歌女诉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有所呼应,笔法流畅,用意精道。突出表现了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主题,给观者以艺术感染力。

郭诩(~约),字仁弘,号清狂,江西泰和人,、致力于书画,多游名山。弘治中征入京师,授锦衣官,固辞不就。擅作写意人物,信手点抹,笔势形动,尤擅杂画小品,笔墨简括,用没骨法画花鸟,颇有生趣。传世作品有《人物草虫图》、《东山携妓图》、《琵琶行图》。

吴伟的人物画有粗笔写意和上笔白描两体。《武陵春图》属于工笔白描一体,流畅秀润,风神隽永。武陵春是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传说她与傅生相爱五年,后傅生获罪被徙,慧贞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忧惋成疾而死。吴伟同时代的金陵著名文士兼画家徐霖写小传歌颂她,吴伟便据此画了这幅画。画中的武陵春,一手支颐,一手执卷,沉浸在哀惋不平的思绪中。背景只一具石案、一盆疏梅,案上是琴、书、笔、砚,衬出武陵春的才女气质。画面上寥寥三五陈设造成的清幽气氛,可说以极简洁的象征手法烘托出她的高尚情操和悲剧遭遇。吴伟在这幅画上表现出对封建礼教压迫下,坚持真挚爱情的纯洁女性的深切同情,从一个侧面反映着画家的生活理想和民主精神。(下图为局部)

吴伟(~),字士英,号鲁夫,更字次翁,号小仙,湖北武昌人。成化间为宫廷作画,官仁智殿待诏。弘治时孝宗晋授其为锦衣卫百户,赐“画状元”印章。人物宗吴道子,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势奔放。早年作白描,则以秀劲见长,兼能写真,也擅山水,是明代中叶继戴进后“浙派”健将,从学者颇多,人称“江夏派”。传世作品有《铁笛图》、《崆峒问道图》、《武陵春图》等。

红拂女是隋朝权贵杨素的侍女,原名张出尘,因手执红拂而得名。李靖以布衣求见杨素,红拂女见他气度不凡,遂夜奔归李。这一美人慧眼识英雄的故事,后世广为流传。画中所绘正是李靖求见杨素场面。人物用白描法,线条流畅,仕女体态优美,生动传神。人物众多,神态各异。尤求,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字子求,号凤山,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写山水,兼人物,学刘松年、钱舜举,又擅仕女画,继仇英以名世。传世作品有《红拂图》、《人物山水图》。

全册共十二幅,此选人物二幅。之一为仕女倚柳远思;之二为青琅万竿之琼畔,仕女漫步凝眺。其笔墨或工整,或粗放,或干枯,或滋润,设色或青绿,或浅绛,称而不俗,淡而不薄,足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的闲情生活,成为明代文人画家的创作之源,以寄托宁静旷远的胸怀。此图册具有明代中期绘画风格特点。

此幅墨梅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画中以“飞白法”画枝干,兼有书法笔意,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下而上,一气呵成。画细梢或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竿,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王冕一改扬咎之等画梅旧法,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此图中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王冕(~),字元章,号老村、煮石山农、会稽外史,浙江诸暨人,出生农家,幼年穷困,白日为人牧牛,晚上即就寺中长明灯下读书,终为当时有名的诗人。他擅画墨梅、竹石。墨梅师法宋扬无咎,传世作品有《南枝早春图》、《墨梅图》等。

此图梅枝倒挂,枝条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四出之势。枝头缀满花朵,或含苞欲放,或初绽花蕾,或盛开怒放,或残美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画中一改宋人画梅“疏枝浅蕊”之法而以繁花万枝,千丛万簇胜出,更显风神绰约。用笔挺劲有力。行枝连续如弯弓秋月,圈花“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笔法洒脱,繁花似锦,无妩媚纤弱之态,反显清贞孤傲的气概,显示出画家不凡的创造能力。图中自题诗五首,雄奇跌宕,直摅性灵,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

王诜(—约),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官附马都尉,定州观察使。嗜书画,其山水近规李成,远习王维。亦擅用青绿重色,起着从“金碧”过渡到“水墨”的桥梁作用,被称为“不古不今,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图》、《绣栊晓镜图》。

图画维摩诘侧身倚坐榻上,似正与文殊菩萨进行论辩。旁逸流畅的美感,衣纹皆由劲利流畅的铁线描绘出,只在衣边、发边站立一个天女。当为对幅之一(另一幅应是文殊菩萨)。画面无缕等处用墨渲染。画面清雅、秀润,突出了人物脱俗不凡的气质。款,旧题为李公麟画。此图白描功力精湛,作品于严谨中又具飘不失为一幅传世白描精品。

“阆苑”乃神仙住的地方,作者将其描绘为茫茫大海中一片宁静的仙岛。水天浩瀚,波浪环抱,礁岸崎岖,松柏挺立,竹林间白云缭绕,岸边珊瑚琅歼。女仙将在树下举行盛会。此画十分工细,多用双钩填色法。人物的组织形式已趋繁密。作者笔下的女仙、女侍体态比较纤弱,衣纹较圆软繁密,行笔尚有唐人之凝重,但爽利不及。竹用双钩、树用钩勒、短皴、点染,石用钩勒、晕染,较少用皴,更适合仙境的表现。(下图为局部)

阮郜,生卒年不详,历史上对他记载极少。《宣和画谱》和《图绘宝鉴》都只说他“入仕为太庙斋郎”。传世作品为《阆苑女仙图》。

局部

此图为北齐杨子华创稿、唐阎立本再稿,画北齐天保七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高乾和等十一人共同刊校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故事。画卷上人物分为三组,第二组即居中一组是全卷的中心,也是最精彩的部分。画中人物,神态各异,有安坐校勘的年长者执笔审读,有侍立执卷的年轻人恭请批示,还有的仿佛在专注思考。用笔纤细,刻画精致,有张有驰,生动逼真。作者吸收了顾恺之、张僧繇等前代画家的长处,技艺精湛,在当时被称为“画圣”,成为名重一时的御用画家。其原作早佚,该画虽为宋代摹本,但人物、技法尤存北齐风范,可使人想见画作原貌。

(下图为局部)

杨子华(约—约),北齐画家。武成帝时官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帝甚重之,使居禁中,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阎立本评云:“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惟子华于!”,杨子华尚在长安永福寺作壁画。传世作品有《北齐校书图》。

唐朝张彦远评展子虔的此画:“细密精致而臻丽。”从这一幅《授经图》中可以看出其刻画人物手法之高超。人物衣褶用“高古游丝描”绘出,线条流畅,圆滑宛转,以淡彩晕染人物面部、手部富有立体质感,人物造型准确。所衬背景点染粗疏,更加反衬出人物清逸飘洒的学者风范和出尘脱俗的清高品质。展子虔,生卒年不详,北周末隋初画家。历北齐、北周,入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擅画人物、山水及杂画,几无所不能。人物描法细致,画马入神。与董伯仁齐名。亦上台阁,但不及董伯仁;写山川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曾在洛阳天女寺、云花寺,长安灵宝寺、崇圣寺等绘制佛教壁画。传世作品有《游春图》、《授经图》。

“十八学士”是唐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陆德明等十八人,分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讨论文献,商略古今,号为十八学士。后世多以此为画题。此幅名为《十八学士图》,画面上却只画其中四学士正在品评画卷,四学士神情风度皆不同,连僮仆也各有姿态。用笔工整,描画细致,有院体之风。桌椅栏杆也写实逼真,突出大同质感,推测此画作者也是界画高手。

此画中绘一高士翘足高卧于榻上,袒胸露怀,超然洒脱。人物刻画细致,用线圆润细劲,设色极具古雅之意,腰带、鞋履、衣衫边褶、榻沿、案几,色彩呼应统一,整个画面有一种沉静、安逸的韵味。

此图与天官图和水官图的想象性场景不同,更具有现实生活的色彩。图中地官乘坐白马,侍从前呼后拥,俨然似朝廷官员出巡。背景的画法,受北宋郭熙和李成的影响。画面下端是钟馗,身着红衣,面目可怖,身后有两名形象狰狞的鬼卒,牵着一只猴和一个鬼,想必是献礼之物。

元代绘画的复古之风早在元初“吴兴八俊”之一钱选的作品中已经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包括人物服饰、构图特点、设色及取材等几个方面。此卷绘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玄宗骑照夜白,侧面望着贵妃,贵妃旁有两侍女协助。图中共绘十四人,皆着唐装,人物身形饱满,姿态、动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画细微、生动。衣纹线描工整,连绵转折,顿挫有力,皆为游丝描。敷色虽艳丽而又雅洁清润,画人物不着背景,也是受唐代绘画的影响所致。

钱选(约—),宋末元初画家。字舜举,号玉潭、譬川翁,家有习懒斋,因号习懒翁,湖州(今属浙江)人。南宋景定间乡贡进士。南宋亡,自谓“耻作黄金奴”,甘心“老作画师头雪白”,隐于绘事,以终其身。擅画人物、花鸟、蔬果和山水,人物师李公麟,花木、翎毛师法赵昌,青绿山水师法赵千里,喜作折枝花木,笔致柔劲,着色清丽,有装饰味,传世作品有《柴桑翁像》、《卢仝烹茶图》、《浮玉山居图》、《扶醉图》等。

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将此场景置于炎夏树荫。童子抵树根而眠,庄周坦胸仰卧石榻,鼾声醉人,其上一对蝴蝶翩然而乐,点明画题。笔法细利削劲,晕染有致,虽略似画家的消夏图》,但其人物面貌、神情、衣纹及木石器物法与《消夏图》颇异,且文献著录中不见此画,故是否为刘氏所作尚存疑问

两千年前的一天,荒凉的戈壁滩上有一群人坐在骆驼上风尘仆仆地在赶路,你若问他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他必定睁大那圆溜溜的眼睛,说:“你闻闻看,那空气中顺着热气飘散出来的,是来自西域的甘松、苏合。”

顺着丝绸之路往前走,那尽头就是长安。

1.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常年向外征伐,其中的掠夺品便有香料。当肉桂的味道从船舱中溢出来,迟暮的船长站在船头,从西欧一路出发,顺风航行半个地球,装满东方的香料然后回程,仅为满足荷兰皇室贵族的需求,那王座上的女子略一蹙眉,不知多少航船便又在奔波了。

先秦的男男女女,将自然赋予的花草采撷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晒干了制成香囊送给心仪之人。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溱洧》

这个“勺药”,便是一种香草,又名“江蓠”。那个时候,心意相属的男女在离别时互赠江蓠,抒发离别情怀。

在《离骚》中,我们也能嗅到香草的芬芳。楚人重视对香花香草的采集,也将它们作为德操的代名词,屈原“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随意撷取十三字便出现了三种香草:江离、辟芷、秋兰。纫秋兰以为佩,将秋兰串缀起来,制成香包佩戴在身上。

2.

在中国的古代各国,对美人的宠爱各有千秋。《九歌·湘夫人》中,湘君就用各式各样的香木、香草盖起一座华堂,等待湘夫人的到来,这华堂的墙壁,就是由花椒子和泥涂抹而成。

到了汉代,未央宫有一座著名的宫殿,名“椒房殿”,是皇后的住所。红泥椒殿缀珠珰,帐蹙金龙窣地长。这宠爱,大可媲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南朝的亡国皇帝自是更甚一筹,对于美人张丽华无所不用其极,建起了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香阁,材质大多为沉香木与檀香木等名贵香材,据说微风拂来,这香味久久不散。

3.

过去的大户小姐似乎一天都离不开香草。

晨起梳妆,这美人的一头青丝,需得用上“桂花油”,将桂花采集煮至半开,再与清麻油搅拌,合一后封在陶瓷罐子里,放锅里用大火煮上一会。再取出放干燥处十余天,挑开桂花,便可得成品。

红楼梦里有一回:

湘云举着筷子说道:“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

众人越发笑起来,引的晴雯、小螺、莺儿等一干人都走过来说:“云姑娘会开心儿,拿着我们取笑儿,快罚一杯才罢.怎见得我们就该擦桂花油的?倒得每人给一瓶子桂花油擦擦。”

女孩子喜欢将头发梳理得当,将桂花油抹在头上,这样头发便能一丝不乱,还能保养发质不易枯干。

脸上的香粉也是含糊不得。

在唐代有以细粟米制成的迎蝶粉;宋代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腊脂、壳麝及益母草等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提炼而成的珍珠粉;清代有以珍珠直接研粉加工而成的珠粉等。

这香粉多少需加入些香花露调制而成,抹在脸上,味道便扑散开来,非常好闻。

女孩子们还喜欢调制胭脂,“胭脂”其实就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捣制而成,阴干后便可成为脂膏放入香盒,在未来使用时,浸在水中就行了。用其染红的汁水扑腮、抹唇,红扑扑的,美。

《红楼梦》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这种胭脂也不是—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

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之后最重要的一笔便是画眉。

眉墨当然也是香料制成,在墨台中加入龙脑、麝香,沾上细小特制的眉笔,对着镜子左右画上一笔,任你要柳眉、分梢眉……通通不成问题。

有些女孩子还有专用的口脂,有用指甲花兑蜡制成的,也有添加名贵香料制成的,装在袖珍剔红盒子里,沾一点抹唇上,像开了一朵朱红色的花。

梳妆完毕,侍女们将隔夜香薰过的锦衣罗裙给小姐们穿上。

熏衣,就是在香炉或熏笼中焚上准备好的香丸,香丸必须以蜜来调和特制,不能太干燥。衣服挂在香炉上,把香点燃熏上一夜,就可以保持衣服的清洁与芬芳。

清代以前,浥衣香流行,熏香或放衣柜中防虫防潮都是一等好品,而到了清末,樟脑流行开来,浥衣香用的就少了。

4.

当然少不了最香艳的沐浴。

大户人家的女子连洗脚水都有数十种香草调制而成,根据功效四时不同,何况沐浴?

汉代最有名的风流韵事私以为莫过于汉成帝偷看赵合德沐浴之事。彼时赵飞燕与妹妹赵合德同时受到汉成帝的宠爱,为博帝王恩宠,她们以讲究的香汤浴身,赵合德用的便是荳蔻香,一次汉成帝恰巧撞见赵沐浴的情景,万分迷恋,也为她专门修了个浴兰室。

后人形容赵合德洗澡的情景是:“兰汤滟滟,昭仪坐其中,若三尺寒泉浸明玉。”难怪汉成帝也不惜落下此千古逸事了。

这古代女子沐浴之时不仅要煮上香汤,还要在木盆里洒上早晨采摘的新鲜花瓣,美人垂散着乌发倦漫地步入浴池,明清之时还有茉莉或玫瑰花露调制而成的香皂,沾体生香。

五代之后,洗完澡还将新鲜花草制成的花露均匀拍在面上、手上、身上,数数花露种类,各有千秋,随季节不同,效用也不尽相同。

扑完花露,往往再打上些香粉,时称“傅身香粉”,来擦遍身体,这些以丁香、甘松等香料研成细粉,掺在小皿里,可滋养身体,使皮肤白皙洁净。

这时,侍女在屋中早早换上了宁神的香料,用小扇晕开熏炉边浓浓的香味,待她一踏入,这暮色也四合了。

还有手炉、香扇、手串、香囊……

推荐阅读

艺道宗琴道修学

艺道宗书画修学

艺道讲堂

古琴公益讲座系列艺道讲堂|弘一书法临习

灵性之境—郭关道长玄画

郭关道长古琴演奏专辑

艺术欣赏

郭关道长:生于湖南,书画家,古琴家,道家全真派道士,艺道院住持。作品涉及书画、古琴、斫琴等领域;晓音律、幼随祖父习琴;二零零六年闭关参禅一年,出关后系统研习中观、唯识学,画风大变;二零一三年修道,通斋醮科仪;其曾就学于人民大学,宗教哲学硕士。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现“郭关绘画全球巡回展”已在台湾、佛光山、英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圆满举行。台湾建立有“郭关艺术馆”,长年展示郭关作品数百件。

《阳关三叠》郭关道长演奏,自斫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jj/179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