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拆解不同行业,解析最新市场动态,分享赛道观点及未来趋势洞察。
作者:Janet
编辑:小橘
迪奥曾在其上线的纪录片《寻香之旅》中,将旗下香氛生意的实质归为“出售一种幻想”。
嗅觉与记忆、情绪相联结,在群体文化下被进一步放大。围绕着「气味」,香水香氛市场衍生出不同品类,增长空间逐渐扩大。
其中又以中国市场为盛,据欧睿数据显示,年中国香水市场整体增长达到了24.7%,预计年中国香水市场的整体规模将达到亿元。香水巨头们的财报同样证实了这一点:以科蒂集团财年第四季度报告为例,数据显示旗下高端香水为公司贡献了约51%的净收入,中国区总销售额增长了31%。财年第一季度,集团中国区业绩再次大涨近50%。旗下几乎所有高端香水的销量均增长强劲,其中Gucci、Burberry、HugoBoss、MarcJacobs、CalvinKlein和Chloe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来源:未来迹)
我们很难不感受到行业中的种种波动:气味图书馆「凉白开」系列在或猎奇或情怀的评论下成为中国气味的爆品、字节跳动等非业内团队下场造香、闻献成为香水新品牌中的高价代表......资本、品牌、消费者,每个人都在为这一增长中的市场添砖加瓦。
市场风口为什么会在现阶段出现?品牌们如何在迅速升温的香水市场之中翻覆?高举高打的产品策略是品牌和投资人的幻想吗?行业未来发展又会如何?
一起来看看。
01
市场上行,香水效应显现
作为西方舶来品,香水在我国的发展远比我们想象得更早。
年,Dior等品牌开始在中国拓展零售业务,上海友谊商店迎来首批香水。90年代,中国式古龙水「六神花露水」上市,Chanel香水及化妆产品进入国内,成了市场上稀奇又新鲜的玩意儿。但尝鲜背后是高昂的价格,绝大多数人拒绝为自己的好奇心买单。
年,丝芙兰首店落地上海淮海路,玲琅满目的玻璃罐子映射出国际香水品牌对规模化进入中国市场,加速消费者市场教育的渴望。经过近十年的漫长发展,行业逐渐升温,许多海外香水品牌在14年左右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不乏英国沙龙香水品牌「祖玛珑」,Prada旗下品牌MiuMiu也联合Coty推出首款「蓝色之水」。
品牌人和调香师开始崭露头角,气味图书馆在线下迅速铺开,时光馥、RE调香室等原创品牌初试锋芒。正如时光馥创始人傅杰妮所说“我们想表达属于中国人自己有思想、高品质的,而不是山寨的、复刻的香水香氛作品。”这一时期,香水香氛市场的消费者教育和品牌文化推广初步完成。
年,香精巨头们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投入,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供应链得以步步完善。大型集团掀起收购海外小众香水品牌的热潮,试图补充旗下产品线。国内社交电商兴起、资本尝试进入市场,中国香氛香水品类进一步得到发展。
面对令人措手不及的疫情,香水香氛市场同样站上了制高点。疫情期间,许多人不得不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消耗大量时间。通过或熟悉或喜好的气味愉悦自我,不失为饮酒小酌、宠物陪伴外的一种新方式。正如小众香氛futchi创始人周逸平所观察到的一样,疫情后品牌用户数量开始自发产生裂变,香氛消费用途也从送礼“悦人”明显转变为自用“悦己”。
逐渐饱和的传统美妆市场也提供了机会。美妆个护产品的部分原料及目标客户群和香水香氛类似,许多人早已顺畅自如地使用香水为自己创造另一种美。除了提升外观,香水还带给消费者「基础款奢侈品」的仪式感和体验感,在一定程度上接替了口红的位置。
市场再度迎来小高潮,据《高端奢华美妆品牌消费趋势报告》调研显示,香水品类销售额在淘宝天猫的销售数据持续呈上升趋势,年第四季度销售额突破28亿,达到峰值。年第一季度香水线上销售额达到15.25亿,同比上升3.11%。
年至今,我国香氛(香水)企业注册量累计已超过2,家。无一例外,品牌们都想通过气味锚定消费者。(数据来源:企查查)
资本循着香气而来,同样发现了一罐罐气味分子的可为之处。投融资领域,气味图书馆、Scentooze三兔、Plustwo普拉斯兔、御梵等香氛品牌先后完成千万级别的融资。
年-年中国香水香氛品牌及相关孵化机构投融资事件
资本热之下,国内香水品牌大量涌现,高端沙龙香、新式国潮香成为可能。纯粹的东方香调亦在探索中前行,越发惹人注目。
02
东方香气兴起,品牌决意锚定消费者
数百年前,莞香、胡椒、甘松等香料就曾跟随商船飘摇世界,藏进海外商人的绮丽瑰梦之中。
但向来懂香用香的中国人,面对「香水」时却难以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
巧妙的市场营销人用小众香、街香、初恋香等词汇为香水赋予意义,对大量涌入的产品和品牌进行分类。毕业于美国香水院校的调香师Selina在与“泡腾VCer”的专访中提及,这些词汇在一定程度上捉住了国人「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