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介绍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草、佩戴香囊等习俗。

每当端午节快到时,家里人都有包粽子的习俗,粽子有红枣糯米粽、肉粽、绿豆粽、豆沙粽、蛋黄粽等多种馅料。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每当粽子节,人们就有吃粽子的习惯,吃了粽子就代表过端午节了。

粽子

早在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浆划舟。龙舟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出现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春秋之前,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一些部族会在端午这天以龙舟竞渡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这是五月初五龙舟赛最初的样子。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人,桡手约80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桡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颜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

赛龙舟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曹娥、马媛、王审知等的仪式,人们还有祭祀龙神庙,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崇、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

赛龙舟

端午节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胡蒜,都有其他原因。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艾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中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端午节有戴香囊的习俗,香囊又叫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儿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两枚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香包

端午节习俗多样,我们要传承端午习俗文化,学习端午节的文化,过好端午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jj/21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