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ER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全国各高校及中小学面临延期开学、居家自主学习。如何在长时间、大规模的“宅家”行动中落实并科学推进“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成为一项艰巨挑战。“疫”有尽,学无涯。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推出“‘疫’境中的教与学”专题,邀请教师教育学科领域专家及一线名师,发出教师教育者的声音,守护您的“教与学”。▎▍▍▎今天为您带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资深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夏林清教授与浙江湖畔大学老师万善、李丽娜携手带来的抗疫思考——《疫情中的危与机:湖畔大学班主任与学员企业的协同探究》
▽▽▽作者简介夏林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资深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咨询博士,曾担任台湾辅仁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心理系主任。夏林清教授师从行动科学、组织学习与反映实践理论共同开创者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阿吉里斯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唐纳德?A?舍恩。作为中国反映实践取向行动研究和“斗室星空家庭方法”的创发推动者,其研究和实践聚焦为行动科学、社会与家庭治疗。万善:浙江湖畔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学生工作负责人,湖畔大学第一届班主任。李丽娜:浙江湖畔大学研究与师资发展负责人。引言
湖畔大学以发现并训练具有企业家精神潜质、令人尊敬的创业者为出发点,旨在激发、唤醒更多的创业者乃至各领域从业者的社会担当。在建校之初即明确湖畔大学前几届学员不只是学生,更是这所大学的合伙人和共建者,共同探究企业的基本规律,把握未来判断的方法论,找到一种企业家精神传承的方法;这里不教大家怎么成功,而是学习如何面对失败;这里不教大家怎么创业,而是教大家怎么把企业活得长久;这里不提供答案,而是激发思考的地方;这里不教大家怎么赚钱,而是跟大家一起研究如何创造价值,赚钱不难,创造价值难。这样的定位,决定了湖畔大学是一所正在生成的学校,无论是学生或是教师,都不断地在面向未来的实践中,形塑自己对商业与教育的理念。
自00年1月始,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湖畔大学学员企业作为中国商业组织的代表,第一时间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支援行动,竭尽所能。同时,他们也首当其冲受到疫情对经济生产的深重影响。企业是否能快速恢复组织生产能力、保持业务的正常运转,将会给经济复原、社会复苏带来直接影响。
随着疫情席卷全球,影响的程度和方式超出绝大数人认知,湖畔大学的学员及其企业既身处高度复杂、不确定、多变、模糊的挑战,又肩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这既在考验他们是否能践行创立企业之初的使命愿景,也在检验湖畔大学是否能真正切实支撑企业活得久、活得好。
01
湖畔教育工作者与学员企业的协作关系
(一)“小棉袄”型的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教育者、学生和学校间信息和信任的纽带。在湖畔大学,班主任负责紧密连接创业者,关心冷暖探知变化,站在创业者(学员)角度,去支持每一位学员的成长。湖畔大学的学员永不毕业,班主任这个岗位是湖畔教育体系中与学员接触陪伴时间最长、与学员亲密度最高的群体,因其在教学组织中的支持性角色与投入敬业的工作风格,大家都称之为“小棉袄”。而万善有幸成为湖畔大学第一届的班主任。
00年初,当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并不断加重之时,万善警觉到这对创业者来说必将是严峻的挑战,内心期盼这样的挑战只是暂时、能早日过去。但对创业者来说,这只是艰难的开始,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会先到来。
(二)疫情初期湖畔大学班主任的工作
月4日湖畔大学班主任召开电话会议,确认行动方向:一方面收集各班同学在疫情下对于医疗、生活等物资的捐赠信息汇总,定期在校友群里做通报,表达感谢的同时也在激发更多湖畔学员多做贡献;另一方面,疫情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班主任们通过电话、网络快速推进学员企业受影响情况的了解,推动“企业史自记录”项目,鼓励湖畔学员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企业在抗疫过程中宝贵的经历,通过如何做决定、如何与各方互动采取行动、如何面对纠结和烦恼、哪些有效哪些无效的措施来学习领导力和组织应对疫情的复原力。
万善作为湖畔学生工作负责人兼第一届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