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音频方言依次为云南曲靖话、江门礼乐话、陕西西安话、湖南绥宁话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一直以来,端午节都与植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接触”。情丝寄玉叶,玉叶系端午,今日我们便要探索植物与端午之间的秘密。
艾草
端午
艾草,一种几乎遍布中国的植物,与端午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艾草(图片来自凌芝妈妈)
艾草散发出的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虫,净化空气,提神通窍,正因如此,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流传已久。特别是在端午节时,插艾草被视为一项重要活动。
据晋代《风土记》记载,每逢端午节,人们就把艾草扎成人形,或编织成虎形,也或用彩布剪成虎形,然后再用艾草贴上去,这样编成或剪出的物件被称为“艾虎”。妇女们在端午节把“艾虎”别在发际,男人则将“艾虎”佩戴在胸前或挂在腰间。艾虎(图片来源于“花瓣网”)
此外人们还充分发掘了艾草的食用价值。人们把采摘的艾叶和糯米一起制成“蒿子糍粑”,寓意食后可“攘病保安康”。
端午与艾草的故事源远流长,但无论是挂艾草还是食用艾草,人们始终在这一天把对生活的向往寄托于艾草。柳树
端午
柳树,一种与端午有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的植物。
柳枝(图片来自“花瓣网”)
射柳游戏——这一端午节的娱乐活动,把柳树与五月初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射柳,顾名思义就是朝柳树射箭,起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祭祀祈雨的重要活动。后来北宋为了增强军队战斗力引入射柳为军队练兵项目,规定三月初三和五月初五举行射柳比赛。到了金朝,射柳正式成为端午节必备的节日娱乐项目并不断发展。而且北方民族端午没有竞渡习俗,射柳就成了广为欢迎的游戏活动。射柳(图片来自“花瓣网”)
粽叶
端午
粽叶,端午包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粽叶种类多样,南北方的粽叶也存在差异。不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芦苇叶、一种是箬叶。箬叶:广州、上海地区大都是用这种粽叶包粽子的,福建大街小巷卖的粽子和自家包的粽子所用的粽叶也大多数是箬叶。在《本草纲目》的记载中,箬叶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痈肿等功效。箬叶(图片来自“聚餐网”)
芦苇叶:北方地区用的最多。相比箬叶,北方农村芦苇比较多。
北方苇叶叶子新鲜,做出来的粽子香,人们可就地取材且价格便宜,但缺点是叶子较窄,包粽子难度较大。而南方竹叶比较宽,对于初学者包粽子更加“友好”。芦苇叶(图片来自“聚餐网”)
白芷
端午
白芷等中药粉,是端午香荷包“香气”的来源。
白芷(图片来自”图行天下图库“)
端午节佩戴香囊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简称,又名香包、荷包、香袋。
香囊(图片来自陆叉叉)
端午节佩戴香囊源于公元前年。据《初学记》中记载,汉光武年间,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屈原官名)对一长沙人妻子托梦说:“你们祭祀的‘简棕’(即竹简贮米)被江中蛟龙偷走了,以后可以用艾叶包住,五色线捆好,蛟龙最害怕这两样东西。”于是其妻就用竹简制棕,并缠上五色丝线投入江中。后来世代相传,发展为端午节五色丝线缠粽子的民俗。
香囊都是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的。香囊下面还垂上各种颜色的线穗,再穿上银珠光片等装饰。在端午节早晨,大人会把香荷包给孩子佩戴在身上,希望香荷包里的香味和表面的刺绣可以祛病除恶,祈福降寿。在古人眼中,这些植物的一茎一叶都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如今端午节的欢乐团聚就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最好印证。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承载着美好祝愿的植物一起庆祝我们的端午节吧!
方言朗诵:周靖瑶许晶陈灏轩刘叶
题图来源:网络图片,侵删
文字编辑:语保志愿者工作站吕家蓉周靖瑶王楚涵
内容排版:语保志愿者工作站王楚涵
—语宝—
—语保志愿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