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从中医角度看端午的民俗

本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每天2分钟重温胡希恕先生讲伤寒,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订阅号对话页面回复“搜索”,查询更多内容。

按照历法来分,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其说法不一,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因此“端五”就是“初五”。“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更多的风俗与禳毒避疫有关。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吕氏春秋·仲夏记》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究其原因,端午时值农历五月仲夏,各种蛇虫都出来活动,所谓“五毒并出”,也是容易发生疫厉流行的季节。因此,古人把它看成毒月恶日。选择端午这一天开展卫生防疫活动有一定道理。

1.蓄兰沐浴

这是对端午节风俗最早文献载录的内容,故古代端午节又称为“浴兰节(《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明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广东有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者,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沐草药浴的目的不仅在于清洁,也有一定的治病作用,譬如对某些皮肤病。民谚“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防治措施。

2.挂艾草、菖蒲

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是端午节流传最广的民俗。艾和菖蒲都是中药,含有挥发性芳香油,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环境,因而衍生出“禳毒辟邪”的含义。《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是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常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人们挂艾草、菖蒲,主要寄托保健祛病的愿望,如山西解州一带端午节戴艾叶称为“去疾”;陕西同官一带端午以蒲、艾插门称为“镇病”。菖蒲叶片呈剑型,方士们称为“水剑”,所以又叫“蒲剑”,取其镇邪之意。

3.佩饰

后世由挂艾草和系百索衍生出种种佩饰。晋代《风土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削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4.挂香囊

香袋又叫香囊、香包等,似也从系百索衍生而来。将五色丝与具有杀虫作用的中药雄黄结合起来,可更好地表达祛邪毒的意义。《清嘉录》上说,端午“制绣囊绝小,类荷包之形,中盛雄黄,谓之雄黄荷包……皆系襟带间以辟邪”。又引《江乡节物词·小序》说:“杭俗,妇女制绣袋绝小,贮雄黄,系之衣上,可辟邪秽。”现在的香囊内容物已复杂得多,除雄黄外,还常装入一些苍术、白芷、菖蒲、川芎、藁本、甘松、山柰、冰片、樟脑等芳香中药,使这些药袋具有更好的祛毒防疫效果。

5.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谚云:“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白蛇传》里白娘子在端午节误喝了雄黄酒显了原形,已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常用来治皮肤病。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毒,饮用有一定危险性,小孩尤不宜喝,人们就改在五月五日前后以雄黄酒洒在墙壁门窗来达到驱邪杀虫的目的;小孩则涂抹在额头或手足心,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个“王”字,因“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借虎威以镇邪。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

亦有饮蒲酒、朱砂酒者。《五杂俎》:“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可消毒杀菌;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等处,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南京习俗,端午节,各家以清水一盆,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预防眼疾。

总之,端午是各个节日中民俗花样最多的节日,各地还有许多习俗,不能一一尽举。从上述主要习俗看一个核心内涵就是清洁祛毒,健身禳灾。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杀菌防病。避恶去毒,并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实在可算是我国传统的卫生防疫节。纪念屈原固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但我们绝不能丢了其初衷目的,端午节各种民俗在卫生防疫方面的原义似乎更值得我们去提倡发扬。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

顾植山.端午节与古代卫生防疫节[J].中医药文化,,9(02):41-46.

推荐:呆萌的八段锦学起来更简单

推荐:经方科普:空调与太阳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yl/14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