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松 >> 甘松药理 >> 香囊

香囊

本期导读

《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威盥漱,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古之容臭即为香囊。

容臭垂帐,红袖添香。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即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有了佩带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有佩戴芳香性植物以防秽避邪,清代有用中药香囊佩戴胸前预防四时感冒、瘟疫等的记载。古人素爱佩香,可追溯至先秦,岐伯游历山川时常于腰间佩戴香草药袋,而后此容香之袋即为香囊;香囊系肘后,所到之处步步生香;罗带轻分,香囊暗解,暗香浮动。

囊中之香,可为花香,可为药香。屈原《离骚》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说明当时在香囊中就有江离(现名川芎)、辟芷(现名白芷)、秋兰等香草之属。而雄黄、苍术、菖蒲、藿香、佩兰、香附、薄荷、香橼、辛夷、艾叶,冰片,苏合香、益智仁、高良姜、陈皮、零陵香、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之流也在传统香囊中广泛运用,或药用,或避邪,或安神,或传情。香囊之气,越千年而未泯。这一汉族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依旧沾染着生气,也保留着古朴之美。

防疫香囊

疫气是一种秽浊之气,芳香类药物能辟秽化浊,常作为驱疫的常用药物。《黄帝内经》记载:岐伯曾携一药袋即香囊,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熏蒸法”;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降香)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小儿带之辟恶气。”熏烧和佩戴降香也可辟秽浊恶气。明朝龚信的《古今医鉴》更是记载了以乳香为主要成分的宣圣辟瘟丹,可保“一年不患时疫”;陈可冀院士主编的《清宫医案集成》中,记载了辟秽香,由生川大黄、荆芥穗、红枣等组成,若制丸熏用可疏风、解毒、辟秽;天花流行时,用此药熏室,可消毒空气,预防感染。

那香囊如何能防疫呢?其实是源于传统医学的“衣冠疗法”,香囊内药物散发出的芳香之气,具有辟秽化浊、开窍醒神、祛邪解毒、清热消肿、安神定志、祛湿醒脾等功效,通过口鼻黏膜、肌肤毛窍、经络穴位,经气血经脉的循行而遍布全身,起到调节气机、疏通经络的作用,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现代中医药理学证实,香囊中的芳香类药物能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也就是说,除了通过“闻”来服气,我们全身的毛孔,都能够吸收药气,也就是“透皮吸收”的途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富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香囊中的挥发油能促使鼻粘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的含量提高,而S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其散发的中草药香味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

驱虫香囊

《山海经》有云:“流赭以涂牛马之病,熏草佩之可以己疠”,这里的意思是,将红色的硫磺涂抹在牛和马匹的身上可以治疗动物的病症。《周礼》有以“莽草薰之”,“焚牡菊以灰洒之”等利用香药防治害虫的记录。古人此时就已认识到,许多芳香之品有灭虱驱虫的功效。蚊子,其实是通过气味“闻”到你的!呼吸重、出汗多、代谢快,都会让你成为它的目标。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许多芳香类药物可挥发油的气味为蚊虫所恶,如雄黄、霍香、艾叶、紫苏等药物都具有很好的驱蚊功效。通过中药所散发出的特殊气味让蚊虫“敬而远之”,从而达到驱蚊防虫的效果,保护孩子娇嫩的皮肤,还能预防某些传染病。“带个香草包,不怕五虫害。”农历四五月,气候湿热,蚊虫众多,屋内悬挂香囊有一定祛蚊的作用。亦可用作日常保健,研细粉装囊中随身佩戴,有提神醒脑、除困乏的作用,尤其适合潮湿或湿热的气候。至今,除了端午节“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灾”的风俗,“佩香”已然成为比蚊香更天然健康安全的选择,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安神香囊

《孔雀东南飞》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古人多在床帐四角挂上香囊,除了装饰帏幔外,也有助于睡梦酣甜吧。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篇》引嵇康言:“养生有五难……喜怒不除,为二难;……神虑精散,为五难。”故调摄养生,当以精神情志为佳。古人用香囊安神养身,古籍记载可以支持此说法,如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取雄黄如枣核,系左腋下。令人终身不魇寐”;李时珍《本草纲目》叙述了辰砂装囊,戴身及髻中,用治失眠的经验。临床实践表明,根据芳香疗法的原理,将含有檀香、石菖蒲、夜交藤、艾叶、薄荷、合欢花等气味芳香的药物制成的“安神香囊”放置于枕边,其散发出来的药香沁入五脏六腑,芳香开窍、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可有效舒缓紧张焦虑的情绪,缓解失眠的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中药香囊用于防病保健历史悠久。汉代已出现使用香囊进行辟秽,防御疾病的记载,华佗将麝香、丁香、檀香等装入花雕制成的香囊悬挂于屋内用来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清代医书《理瀹骈文》中也载有用辟温囊佩胸前防治四时感冒。随着时代发展,佩戴香囊作为中医“治未病”的一种特殊疗法,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预防保健领域。

新冠防疫期间,何不衣系佩香,闻着放心,放着安心,戴着舒心。芳艾香囊身佩戴,辟邪祛病祈安宁。

香囊的应用

一、使用方法

1、佩戴香囊1个,嗅闻数十次。

2、成人可佩戴在胸前,孩子可挂在脖子和腰的周围,或用别针固定到衣服上,夜间摘下放于枕边,香囊佩戴位置离鼻孔越近,效果越好。

3、车里、家里、办公室、书包亦可长期存放。

二、适宜人群

老少皆宜,尤其适合于抵抗力较差的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及老年人等易感人群,若已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感冒患者,也可选用。尤其是在流感季节,建议佩戴3个月,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三、注意事项

1、香囊刚取出时,香味浓郁,久用渐淡,属正常情况。香味一般维持10天左右,建议更换,连续使用4周。香味淡后,可取出用电熏炉熏点,或用密封袋/罐装好,闷一段时间后再拿出使用。

2、避免将香囊日晒雨淋,因为芳香药物的有效成分易挥发,日晒会挥发得更多,雨淋之后应打开香囊阴干。若暂时不使用,请密封、避光、干燥保存。

3、请放置在安全区域,避免儿童误食。

4、新生儿及孕妇不宜佩戴。

5、过敏性体质者(有药物或食物、花粉过敏史,热性体质的孩子也不宜佩戴香袋),伴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6、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停用香袋,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7、夏天戴口罩觉得憋闷不适时,可以提前将香囊药芯和口罩共同放置一刻钟,让口罩沾染上中草药的芳香,不仅能驱避口鼻病气,清香的气味还能让人感觉心安神宁。

如何自己动手做香囊?

辨证选药囊方→中药研粉→装囊→佩戴(悬挂)

01准备香囊空包

香囊空包可购买,也可前期自行缝制。准备棉花、药勺、中药粉末(备选中药打粉过60目筛,部分质轻体积大者如辛夷,可剪碎备用)。

02中药选取

根据自身需求,选用合适的香囊配方。

03香囊制作

用药勺舀取中药粉末填装香囊,最后填充棉花在袋口,既可防止粉末外漏,又可使香囊形状饱满美观,最后缝合香囊包,香囊就制作好了。

END

文图周方园、郭荣

编辑李梦婷

审核吴林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级硕士三班党支部出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yl/17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