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小伙伴要迎来
“三月三”+“清明”小长假啦!
大家是不是很嗨森啊!
广西人放假出游
肯定少不了找吃的!
快快跟着汇哥一起
品味广西舌尖上的“三月三”
艾粑粑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馃泛香,艾叶糍粑遍布广西街头巷尾,深得人们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糍粑糍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糯米蒸熟后,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出糯浆做成圆团,放入蒸笼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内馅,如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如趁出笼时热气腾腾,再裹上点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鲜,口感细滑沁甜。
梧州纸包鸡说到梧州美食,很多人在第一时间会想到纸包鸡,这已经是名扬省港的食品,纸包鸡的威水史,主要表现在两大事件上,其一是街知巷闻的,陈济棠用飞机将纸包鸡运抵广州,食用时还是热的;另外一件是关于陈北水师傅的,年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与全国烹饪大赛,展示烹制纸包鸡的风采,据说其技法和香味,令在场参观的领导人赞叹不已。
梧州纸包鸡色泽金黄,香味诱人。吃起来,入口甘、滑、甜、软,食后齿颊留香。
梧州乌米饭在广西梧州,吃乌米饭是“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很多人会选择在市场上买枫叶,自己在家里做乌米饭,三月三当天,街道上乌米饭飘香。乌米饭的口味分为咸、甜两种,有人说乌黑发亮的乌米饭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
柳江水油堆水油堆,壮家特色小吃之一。在一些古老的街道或者学校附近,经常可以看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仅凭着一个锅头,一堆炭火,一瓶油,一盆面粉,一碗芝麻,转瞬之间,白面在油锅里上下翻腾,白进黄出,一股浓浓的香味在街道上空弥漫,久久不散。
凭祥竹筒饭广西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竹筒饭。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吃起来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
宁明壮粽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壮家粽子起源于宋代,叫“风莫”。它是一种特大的粽粑。大年夜,姑娘们便把煮熟的“风莫”从铁锅里捞出来,以备正月食用。正月十五,出嫁姑娘都要回娘家吃风莫饭,父母打开风莫,分给全家人。儿女须将风莫吃完,以示孝敬父母,祈求父母高寿。
北海鸡屎藤面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面,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鸡屎藤面是选用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的鸡屎藤叶子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当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除了面,还有鸡屎藤糍粑。
清蒸漓江桂鱼桂林山清水秀,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道,长年清澈见底,出产的桂鱼,向以肥、嫩、鲜、滑著称,堪称“漓江清水桂鱼”。用于清蒸风味甚佳。
用漓江桂鱼和猪肉丝蒸制而成,成菜鱼肉细嫩,滋味鲜美,爽滑适口。
将桂鱼宰杀,治净。在鱼身两面用斜刀各剞上几刀花纹,加盐、味精、酒稍腌。将葱放入盘底,放上桂鱼,上加肉丝、葱丝、冬瓜丝。上笼用大火蒸熟取出,淋上热油,锅中加上汤,用湿淀粉勾成稀芡,淋上麻油即成。
巴马香猪在众多的巴马特产中,巴马香猪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巴马香猪皮薄肉细,脂肪分布均匀,烹调时不加任何辅料都香气扑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的美誉。
烤香猪有三吃,首先是吃皮(包面皮点酱料,有点象北京烤鸭);把切剩的猪皮带蹄成二吃;最后是肉加上辣椒放上铁锅,做干锅。
宜州豆腐瑶当你走进宜州,无论去到哪个乡哪个村,尤其是到远离圩市的峒场人家作客,热情好客的山里壮家人,都会有粥有酒招待你。在满桌丰盛的菜肴中,还有一只大品碗装的“糊糊”,淡黄色的糊里,碧绿的菜叶上凝结着一朵朵、一串串“恋枝不舍的桂花”。这碗“糊糊”,壮家人叫它“豆腐瑶”。由于汉、壮语言的语序有别,城里人称为“瑶豆腐”,即是“瑶家人的豆腐”。
钦州蚝油柚皮鸭蚝油柚皮鸭是钦州市一道美味佳肴。将柚子皮用炭火烤糊,再打磨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去其苦涩;鸭子则过热水晾干,上酱油,炸至金黄色,用文火焖至适度;再把切好的鸭子和柚皮放进铜锅,配以猪油、鸡骨、鲮鱼及蚝油等调料煮至入味而成。
柳州蒸炒香酸鱼酸鱼的腌制工艺,是选新鲜的草鱼或鲤鱼,洗净后剖开鱼腹去除内脏,整条整条地置入干净的大水缸或大木盆里,撒上食盐腌三到四天,使盐味慢慢渗入鱼体。再一层层地放置入大木桶内,每放一层鱼,就抹上一层糯米饭或甜酒糟,再撒些许炒黄豆粉,有的还要放置适量的辣椒粉。如此反反复复,直到把木桶装满,最后在表面泼上度数较高的白酒,盖上毛桐树阔叶,再用几块重磅石头将其压紧,使空气隔绝。经过一年的腌制,才取出食用。这时,鱼肉色泽红润,香气袭人,酸咸可口。
隆林黑粽子“隆林黑粽子”是广西隆林县独有的风味特产,千百年来,一直以味香、细嫩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驰名区内外。
相传在古夜郎国时期,该国的国君患了“厌食症”而头昏目眩、四肢乏力。一位神医前来为国君治病,用云贵高原盛产的草果、板栗、绿豆、胡椒、黑糯米、芝麻秆灰、猪肉等药物相拌,并用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粽粑叶包成粽子,煮熟后献给国王。国王食用后胃口大开,不久,即肌骨强壮,百病俱消。于是,此药用黑粽子便世代流传下来,成为家家户户节庆时制作的传统小吃。
南丹糖糕粑取色质上好的糯米粉碎成面粉,把切成细沫的红糖拍和破的生姜放进内含新鲜猪油的开水中。然后待姜糖水冷却到不烫手的温度,开始和面。最后把揉好的生食放进四周和底部铺满芭蕉叶的蒸笼里,用芭蕉叶严严实实地包裹好,这样糖糕粑就算全部做成。
玉林牛腩粉牛腩粉是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因以调制好的熟牛腩做佐料而得名。起于民间,解放前就已出名。至今已遍及两广。将选好的牛腩、牛筋等用沸水“飞过”捞起过冷水。中火起镬,下料把牛腩炒至收水后,配以沙姜、甘松、草果等煮30-40分钟即可。将炖好的牛腩、米粉下碗,然后把牛腩汤、骨头汤、肉丸调味下碗即成。清香、可口,富含高蛋白。
广西美食实在太多太多啦
还没吃过的赶紧约起来!
彩蛋来了:
另附一张
祝大家节日愉快!吃好玩好哈!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