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机农业标杆承载脱贫攻坚重任——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月25日,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喜讯从首都北京传到永靖大地,公司员工无不欢欣鼓舞、饱含热泪。回首往昔公司发展的峥嵘岁月,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苏成顺深有感触地说:“7年前,我在永靖县西部山区的红泉镇工作,考察永靖农业农村发展的专家来到滩子村,看到干旱荒凉的土地,感慨这里不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当时,我的心里很悲凉……”
黄芪晾晒
黄芪整理时隔几年,科研人员在这块无污染的土地上,培育出了优质的有机黄芪,全国知名药企北京同仁堂指定这里为他们的黄芪药源基地。春夏之际,满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黄芪花,秋冬时节,一根根黄芪从土地深处挖出来,被运往公司加工基地,农民脸上挂满了笑容。年,滩子村红格达社的村民魏尕吉逢人便说:“我种了30亩黄芪,全部由农发公司收购,收入达到27万元。”和魏尕吉一样,有多建档立卡户种了黄芪,户均黄芪收入超过5万元。黄芪分拣在短短4年中,甘肃刘家峡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带动发展起黄芪、百合、党参、金银花、马铃薯、苹果等产业,承载起永靖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金银花分拣公司组建于年,当时,永靖县产业扶贫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如何突破缺少龙头带动、产业链条不长、市场销售不畅的发展瓶颈,培育壮大富民产业,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成为该县最主要的工作任务。产业发展只有依靠大型农业企业来完成,当时,县内农业企业实力弱、规模小,舞不起产业龙头;县外企业又因县内土地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无法实现大面积机械化作业而引不进来,县委县政府在全省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大胆创新,整合盘活沉睡零散的农牧、农机、林业、水保等涉农部门国有资源资产,自筹、自建、自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的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公司成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选派了一批优秀的管理干部,聘用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极大地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永靖县徐顶乡百合收获中国百合在兰州,兰州百合属永靖。百合是永靖县东部山区关山、徐顶、陈井三乡镇的主要产业,由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大多自产自销,市场价格受制于人,百合质量数一流,但卖不上好价钱,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百合的积极性。针对这种现状,年10月,公司与厦门两家国有企业联合,组建了甘肃黄河农谷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百合收购加工、销售以及百合系列产品研发等。为了丰富百合产品的多样性和进一步提高附加值,投入了碗装百合生产线和百合干生产线,并且与北京九州国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百合菜品开发工作室”,研发出多种百合系列菜品,同时在北京开设一家刘家峡农特产品直营中心。就在当年,“刘家峡百合”品牌被越来越多的北京批发商、消费者看重,永靖百合终于登上了北京百合销售榜首;随后在上海、天津、厦门等城市“刘家峡百合”品牌备受青睐,销售量扩大,永靖百合保持着历年来的最高价。徐顶乡农民张维义,是百合种植大户,以前他的百合主要通过兰州百合商贩出售,百合质量虽好,价格却不理想。年,公司开始大量收购百合,收购价每斤12元,比外地商贩收购价高3元,一万斤百合比往年多卖3万元。张维义说,有了农发公司的托底收购,再也不怕百合卖不出去,卖不上好价格。陈井镇瞿家庄村支部书记、千合合作社理事长瞿学保说:“我们村每年产吨百合,原先我们的百合价格始终低于兰州等其他地方市场,如今农发公司收购我们的百合,每斤比兰州市场平均高2元,一年下来,百合种植收入提高了很多。”田野里百合花盛开公司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的要求,依托西山土地利用率低和东山土地肥沃的优势,发展种植基地,且东山百合种植过程中农户有使用农家肥的习俗,很少使用化学肥料,两个地方的空气清新,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都是零检出,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理想之地。农发公司利用这些土地,对种苗调运,生产管控,包装加工,严格按照有机规程闭环管理,将出产的黄芪、百合、党参等农产品向有关机构申报有机认证,拿到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同时向国内积极推介宣传,引起了国内许多大型农业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