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趣史中国篇大唐香文化简史

山东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8.html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香文化的发展就随着唐王朝的兴盛而快速发展。

香,就是唐朝人民的第二层空气。

01有底气的买买买!

说到与香文化有关的政治因素,就俩关键词:

第一,广阔。本国疆域广阔之外,向唐帝国朝贡的国家还有三百多个,到唐玄宗时期已经有七十多个藩属国。

唐朝与其他国家外交紧密频繁,促进了物资、人员、文化等的交流。

地大而物博,因此唐朝的各种资源极其丰富,让唐朝人有底气说:咱还有啥没见过?!

第二,开放。比如,在唐朝的众多著名将领中,异族将领占据了重要地位,比如胡人安禄山、百济人黑齿常之、高句丽人高仙芝、契丹人李光弼等等。

另外,各行各业的交易兴盛,消费能力超强的女性地位也有所提高,有钱有闲,就剩下使劲花、随便花的“高强度”运动。

就这两点就足以让用香盛行起来,有货源、有市场,就只剩买买买。

02“膨胀”的购买欲

唐朝设置的工部中,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致力于让唐朝人买得开心,用得放心。

因此,用香也不能随随便便,要精致,要讲礼,要优雅。卖香也不能像批发市场,搞什么“跳楼价”,就得走高贵、“轻奢”路线。

唐朝还有多元的货币制度体系,拿一块板砖一样的金子出门买东西,既不安全,也不优雅。铸的货币要有标准,不能太重,以便拉动内需,增添“消费税”。

大城市中还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过程行云流水,商户、顾客笑呵呵。

内需不够,进口凑。在大肆用香的社会风气的薰染下,唐朝香料或香材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本土出产又非常有限,所以进口就成了唐朝香料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就唐代主要香料或香材品种而言,沉香出天竺诸国;没香出波斯国及拂林国;丁香生东海及昆仑国;紫真檀出昆仑盘盘国;降真香生南海山中及大秦国;没药是波斯松脂;安息香生南海波斯国;苏合香来自西域及昆仑;龙脑香出婆律国等等——外来香料在唐朝香料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而由于唐朝市场的吸引,有许多胡商专门从事东、西方的香料贸易。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在扬州采购了麝香、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栈香、零陵香、青水香、熏陆香、毕钵、诃梨勒、胡椒、阿魏等近千斤香料。

广州出现了有婆罗门、昆仑等地来的海舶,装满了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而海南大盗冯若芳也从南海“波斯舶”上掠取大量香材或香料,并以此致富。

03熏香是一种瘾让,唐人疯狂

就社会生活而言,首先是宫廷贵族大量用香,根据《香乘》记载:“唐明皇君臣多有用沈、檀、脑、麝为亭阁何多也,后周显德间,昆明国又献蔷薇水矣,昔所未有,今皆有焉。”高官贵族并以沉香等高级香木作为建筑、家具之用。

我们不可忽略的是,自古以来女性对美丽的追求。

唐朝女性自我意识强,美颜清洁用品、彩妆美容用品、妆饰品、涂身香膏等是当时极为流行的女性生活必需品,以香粉香膏美容香身是唐朝女性的时尚与流行。她们会用花卉美容秘方养颜肌肤,宫廷贵族的仕女除了服用美容药方、膳食、配戴香囊,也有外用的香药敷脸面膏,可淡斑净白肌肤。

唐朝女性也重视彩妆,喜欢在眉型、面颊、额头等处大胆新潮的展现自己的独特之美。被称为驻颜有术的杨贵妃以“杨太真红玉膏”为美容秘方,晚唐诗人韩偓在《昼寝》一诗中写道:“扑粉更添香体滑,解衣唯见下裳红。”香艳之气扑面而来。

大唐的“理工男”也顺势研发出了“香球”─这一科学与工艺的完美结合的香具。这种熏球的外壳是个圆球,布满繁丽细巧的镂空花纹,可让香气散出。

其内部巧妙地利用重心原理,无论香球如何滚动,内部的小圆钵皆能保持水平,香料及燃炭皆不会倾翻落下。这种“黑科技”放在现在,肯定就是独家专利。

科技走在前沿,“医科生”也不甘落后,研发出了香料中不可抗拒的魅力——药香。

唐朝的药学发达,药香利用中医理论的君、臣、佐、辅来调配、炮制,有滋养百脉、调理气血、养生治病的疗效。唐朝香料多元,大大拓展药香的制作,药学、医学因此更加纯熟。

在香雾缭绕中,唐朝人尽享盛世狂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yx/20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