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保心丸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名方苏合香丸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药理研究方法研制而成的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具有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的功效,在冠心病的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均有较好的疗效。其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稳定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心肌纤维化而发挥疗效。
在安全性方面,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麝香保心丸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麝香保心丸不良反应主要是舌下含服一过性口舌麻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胃肠不适等。荟萃分析显示,麝香保心丸与常规西药联合使用1年以上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麝香保心丸MUST研究的安全性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使用麝香保心丸2年未显著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损害,既往大剂量使用(每日3次,每次4丸,使用3天)对肾功能也未产生不良影响。麝香保心丸MUST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2年,肝肾功能相关不良事件(如谷丙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等)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风险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麝香保心丸与阿司匹林联用短则1个月长则1年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患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此外,麝香保心丸在临床剂量下与常见多种冠心病药物联用不会产生代谢性和转运性药物相互作用。总之,麝香保心丸的安全性良好,不影响患者肝肾功能、不增加出血风险、与其他药物联用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可长期服用。通心络胶囊是在“脉络-血管系统”概念基础上,发现遍布全身的“脉络-血管系统病”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演变规律,因其所处部位不同而分别表现为心、脑、周围血管等不同疾病,中医均称之为“络病”。通心络为“脉络-血管系统病”的代表方药,治中有防,防中有治,防治结合,开辟了不同于活血化瘀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新途径。主要药理学作用为:1、调脂抗炎抗凝,保护血管内皮;2、稳定逆转斑块,解除血管痉挛;3、保护微小血管,改善心脑缺血。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血管病疗效确切。通心络胶囊改善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PCI术后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可改善氯吡格雷抵抗,降低出血风险,改善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针对通心络胶囊的用药安全性系统评价,检索分析至年篇临床试验研究发现,与其他化学药或中药比较,单独使用通心络胶囊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独使用化学药物。同时,通心络胶囊组与对照组的各类型不良事件发生率均相当。在15项系列病例研究中,共例使用通心络胶囊。其中,发生胃肠道反应不良事件52例,皮炎或皮疹不良事件1例。2项病例报告提示1例皮炎或皮疹不良事件。总而言之,通心络胶囊治疗的总体安全性可接受。心肌缺血后因心肌损伤,影响心脏电传导,可导致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较多见,而且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主要的死亡原因。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具有疏通气血、定悸安神等作用。实验证实稳心颗粒可通过调节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来降低心肌梗死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稳心颗粒可能是通过保持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改善缺血心肌能量代谢障碍以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各种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在安全性方面,稳心颗粒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口干、上腹部不适等。大样本研究显示,稳心颗粒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与安慰剂组差异不显著。大多数不良反应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停药即可。根据病情需要可长期应用,有报道连续应用稳心颗粒6个月和12个月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