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松 >> 甘松作用 >> 叔父的家书

叔父的家书

叔父的家书

叔父退休了,离开他工作了四十多年的藏羌之地,这一次,叔父没有写信,被岁月直接邮寄回故乡。归来的已不再是少年,祖父祖母早已故去,站在堂屋前,看着相框里的黑白照片,他瘦削的身体微微颤抖,沉默良久,泪水忍不住滚落下来。

叔父是我们家 走出大山走向远方的人。他从学校毕业,招工进了机床厂,几年后遇到企业分流,选择从*去了阿坝。七八十年代,阿坝民族地区条件艰苦,汉族干部缺乏,叔父转业复原时,便留在了那里。在一个偏远乡镇工作数年后做了*委书记,然后又做区委书记,一步一个脚印,做到县委书记。他像一缕明亮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温暖。对叔父的印象,大多是通过书信来勾勒的。

他总是忙。几年也回不了一次家,书信成了 联系的亲情纽带。每隔一段时间,叔父就会给家里写信,信多数寄给在县城工作的父亲,这样方便收取。父亲步行百余里山路,将那些饱含浓情的家书一次一次带回家。在童年的记忆里,昏*的 灯下,父亲母亲,三叔三婶,堂兄弟一大家人聚在祖父祖母身边,神情庄重地看父亲用双手轻轻撕开棕色或褐色的牛皮纸信封,展开带有地域标识的白色纸笺,“父亲母亲二弟三弟及全家,你们好......”随着父亲的声音,我们的思绪越过崇山峻岭,缓缓飘向天际。透过信里的讲述,叔父一家的境况渐渐浮现于脑海,虽然谁也没去过,但他和那片遥远的山水在父亲一字一句的阅读里慢慢靠近。

叔父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总要挤出一部分寄给祖父祖母,大包大包邮寄衣物,分发给兄弟姐妹。此外就是每月给家里写信,不论多忙,从不间断。那个时候,他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尽可能地从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家人关爱。

在外人看来,家里出了个当官的,那是让人颇为自豪的事,甚至可以“好风凭借力,扶我上青云。”然而,后来发生的两件事不仅让邻里唏嘘,更让我汗颜不已。

那一年,我即将初中毕业,学习好的同学都选择读师范,中专,国家不仅有生活补助,还可以先就业,为家庭减轻负担,这对很多农村孩子极具吸引力。我的成绩不算好,又偏科,考取师范中专的机率不大,上高中考大学的胜算更小,加之还有弟弟上学,母亲一个人挣工分,每年都要补社。父亲虽有工作,薪水很低,还要赡养祖父祖母,接济他的兄弟姐妹,日子捉襟见肘。我上不上下不下的成绩让父亲犯了愁。一天,和邻居闲谈提起这事,邻居说,咋不找找老大(叔父在家中排行老大)?听说少数民族地区的录取分数线很低。父亲一想,这么多年没有让叔父办过什么事,为了孩子,他破天荒给叔父写了信,希望把我转到他工作的地方,在那里参加考试。不久,叔父就回信了。至今记得他在信中的一段话:“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靠自己脚踏实地努力,才能心安理得。我手中有权力,但并不是我的,在藏区工作的外地干部很多,都有亲属子女,我今天给你办了这件事,明天就会有更多人这样办,别人都看着呢。民族地区发展缓慢,想想那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他们很多人上不了学,更艰苦,更需要帮助,老家教育质量高,你就不要动这份心思了”。我满怀期冀,却被浇了一盆冷水。那个在我心目中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叔父一下子有了距离。心想,这点忙都不愿意帮,真是六亲不认。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热衷去祖父祖母那里听父亲读叔父的书信,好像他和我和这个家的距离突然增加了几百里。那一年,我进了职业中学。

学习生活一晃而过,我毕业了。正赶上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大潮,开始艰难的找工作。到处投简历,到处石沉大海,做过两三份临时工皆好景不长,便有了生不逢时的挫败感。我是家中 的女儿,他对我的学业甚为关心,常常满含鼓励。正好家中收到叔父的来信,家人遂又有了向其求援的想法,打算让我去他那里觅一份工作。我借故去看他,从老家乘车去了叔父工作的高原一探虚实。

那时没有电话,一上车就失去了联系,途中转了两次车,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颠簸,于傍晚时分到达那座历史悠久的高原古城。叔父和婶娘早已等在路边,将我接回家去,一阵嘘寒问暖。每日精心准备饭菜,对我关怀备至。 次上高原, 次和叔父见面, 次看见那么简陋的家。叔父住的是平房,两室一厅,厨房安在阳台上,没有护栏,一步就能跳出去。家具除了床,衣柜外,只有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架着天线,雪花点时不时兴风作浪,遮盖了屏幕上的图像。这与我想象中的领导干部的家大相径庭。

叔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堂哥堂弟皆在外地,有的工作,有的在部队服役。家中清净。住下之后,叔父和婶娘每天上班,我在家除了看电视外就是翻看书柜里的书。叔父所在之地是一座古城,其山产甘松,因甘松岭而得名。高高的城墙像一道屏障,延伸出很远。蔚蓝的天空下,苍古而幽然。人们来来往往,穿城门而过,生活节奏缓慢,多出一种久远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半月之余,叔父忙着开会,出差,骑马下乡,穿高筒靴穿越湿地去调研,几乎空不下来,更来不及与我细谈。高原的气候变化无常,雨说来就来,一会儿又晴朗得喜笑颜开。云朵飘在窗外,一伸手仿佛就能摘下一朵。时不时有鹰从天上飞过,棕褐色的身影划过一道沧桑的暗痕,异地风土人情渐渐在心里烙下印记。

一个雨后初晴的傍晚,叔父从一个村寨回来,坐在院外与我长谈了一次。明白我的来意后,他语重心长地说,给你找份事做并不难,但这里的气候不适合你,眼前你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证实自身的价值吗?我抬头望着他,高而瘦的面颊上一脸慈祥,又有几分深沉,目光里带着笑意,鬓角已泛起缕缕白霜。眼前的这位老人并不那么威严,他既要牵挂民生疾苦,还要操心家中琐事。我顿时鼻子一酸,再也不能说什么。几天后,我愉快地返程。

次年,经过精心准备,以我在职业中学所学知识,全力参加社会招考,顺利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叔父得知后,竟比我还高兴,给我写来长信祝贺,他说:“你完成了人生一次重要的跨越,脱离所有庇护独自面对生活,就像这高原的鹰,经过千百次飞行,羽翼一天天丰满,直至翱翔蓝天。叔父为你自豪。”随信还寄来一套上下五千年的书籍,勉励我珍惜机遇,勤奋工作。那一刻,我读着叔父的信,没有丝毫怨气,只有热泪成行。

如今,叔父年事已高,迈入古稀。回想过去,才感知到叔父的一片良苦之心,他不徇私情,清清白白做事的品质深深留在记忆里,只有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在人生的紧要关口,有叔父的谆谆教诲和指引,才没有偏离轨道。又想起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年没有走捷径的我,多了一些磨砺,却走得更充实和笃定。许多年过去,我秉承着这种自食其力的家风为人做事,稳健踏实。叔父的那些书信和他的言行像一缕阳光,带给我无尽的温暖,永远伴我前行。

主编:广哥子(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 专科
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y/12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