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事,觅香籍非遗保护与传承

孤独恐惧应挖其深层原因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kongjuzh/33575.html

“古来无香,燔柴炳萧尚气臭而已。故香之字虽载于经,而非今之所谓香也。至汉以来,外域入贡香之名始见于百家传记。”

---《叶氏香录》序

“焚香之法不见于三代,汉唐衣冠之儒稍稍用之。”中国香文化著作丰富,一般分为专论和兼论。从汉至今,部分已佚,仅存书名,所幸仍有佳作存世。

·壹古来乐雅著书言香专论

史籍中未记载关于汉代的香方。传汉代郑玄(-年)著《汉宫香方》,但经学者考证宋代张邦基(?-)所撰的《墨庄漫录》[6]最早提到《汉宫香方》的少许内容,但其推测《汉宫香方》并不是汉代时期所成,或为后人托郑玄之名所作。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隋书》[2]所记载的香方多已佚,如宋明帝的《香方》、《杂香方》、《龙树菩萨和香法》、范晔的《上香方》、《杂香膏方》原籍均不存,其中《龙树菩萨药方》是目前关于西域合香最早的著作。

范晔(年—年)所撰的《和香方》在沈约《宋书·范晔传》[1]中尚存序文,其成书约于年前后。原书已佚,已无法考证所载的香方内容。《宋书》之《和香方·自序》中云:

“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蕾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奈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国外,无取于中土。又専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増于尤疾也。”

序列举了麝香、藿香、沉香等六种香药的性味功效。同时指出甘松、苏合香和安息香等是外来香药。指出可以根据香药的特性来决定用量多少及采用辅助香材达到期望效果。说明南北朝时期合香理论已有雏形。

《宋书》

隋唐

隋唐时期,唐孙思邈成书于永淳二年(年)的《千金翼方》[3]、唐代王焘于天宝十一载(年)所撰的《外台秘要》[4]有记载沉、麝、苏合香、丁香、白胶香。

﹏﹏﹏﹏

宋代专设药局,将药局成药处方公刊,称为“局方”。王佑、陈昭遇等所撰的医方著作《太平圣惠方》(《圣惠方》)[5]中有用沉香、龙脑、麝香等香药,与香方组方相似。香专著尤以宋代为盛,北宋沈立写的《香谱》(-年)为《香谱》第一书,收录了熏衣香、帐中香、衙香、印香、梅花香、衣香、供佛湿香、公蕊香、窖酒龙脑丸、球子香、香饼和香粉等十二种香方,但无传本。

宋代官谏议大夫洪刍(-1年)所撰《香谱》[7]被晁公武赞之为“集古今之香法”,同时也是最早的烟香专著。此外,还有曾慥(-年)编撰的《类说》[8]中收录的《香后谱》,徽宗政和八年(年)颜博文编撰的《香史》,范成大的《桂海香志》[9]。

宋洪刍《香谱》

南宋时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叶廷珪任泉州军州兼舶司期间,著录的《南番香录》。宋元之际的陈敬撰《陈氏香谱》[10],为中国古香专论成系统性的第一本著作。《陈氏香谱》对宋代前期大量香谱做的收集整合,内容包括沈立、洪刍、张子敬《续香谱》、潜斋《香谱拾遗》、颜持《香史》、叶廷珪《香录》等,共十一家所著的《香谱》汇为一书。全书四卷,记载了当时的香料种类、出处、历史及香的功效。核心内容是合香的配方,书中所列香料达八十种,其中产于域外者占三分之二,产于洛阳等中原一带的占三分之一。书中记载合香方一百多个,有印篆香方、凝和香方等。《陈氏香谱》将香方明确分为印篆、凝和、熏佩、涂傅等四类。陈敬撰《新纂香谱》[11],集《沈立香谱》、《洪驹父香谱》、《武岡公库香谱》、《张子敬续香谱》、《潜齐香谱拾遗》、《颜持约香史》、《叶廷珪香录》、《局方第十卷》、《是齐售用录》、《温氏杂记》、《事林广记》之精华。

﹏﹏﹏﹏

明朝也是用香繁盛的朝代,晚明周嘉胄(年-约年)所著《香乘》[12]算得上是香事的百科全书。全书共二十八卷,四库全书誉其为“谈香事者固莫详备于斯矣”。内容包括对香材的辨识、香方、典故趣事、香具使用等。王欣于嘉庆年间所撰《青烟录》一卷[13]主要记载各种香料、《青烟录》二卷六记载汉宫香方、玉华香方、芙蓉香方等。

明周嘉胄《香乘》

还有成书于明景泰壬申年(年)的《晦斋香谱》;《墨娥小录香谱》(据有关学者考证为《墨娥小录》的卷十二“香谱修制”),《猎香新谱》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年)。明末著名藏书家毛晋所著《香国》上下卷记载了一百零三种香料。

清朝《钦定四库全书》子部《香谱卷》、卷十五都有香谱记载。董若雨(公元-年)撰《非烟香法》,其中包括非烟香记、博山炉变、众香评、香医、众香变、非烟诸两,博山变等内容。

兼论

兼论著作很多,这里仅列举几本主要著作。如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号兰陵笑笑生的屠隆撰《考盘余事》、戏曲家高濂的《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画家文正亨《长物志·香茗》,明收藏家项元汴在《蕉窗九录》中最后一篇作《香录》,嘉靖年间吴从先《香本纪》、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香谱都有描写。

1

李时珍《本草纲目》

清代关于香的著作有屈大均《广东新语》[14]卷二十六《香语》描写香料,陈梦雷撰《古今图书集成》香卷四部,华淑的《香韵》,董说撰《丰草庵诗集》[15]卷四《金陵故宫遗香》关于烟香诗歌十九首。葛洪撰《笔记小说大观》辑七,万泰撰《黄熟香考》,王日卓、张潮的《檀几丛书》余集等等。

2

今人立作以香之名贰·

以香之名立作,还原古人雅致生活。民国时期林天蔚所著《宋代香药贸易史》[16]第二编总论第一章第一、二节对宋代的香药做了列述。

现代作家孟晖的《花间十六声》[17]、《画堂香事》等,扬之水先生所撰的《香识》[18],从多种角度阐释中国传统香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

﹏﹏﹏﹏

因查阅手段有限,故所查的著作并不完全。如有不当及缺漏处,尚请方家斧正。

参考文献:(按年代序列排)

[1]沈约:《宋书》,中华书局,年。

[2]魏徴:《隋书》,中华书局,年。

[3]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华书局,年。

[4]王焘:《外台秘要》,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

[5]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6]张邦基:《墨庄漫录》,中华书局,2年。

[7]洪刍:《香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8]曾慥:《类说》,文学古籍刊行社,年。

[9]范成大:《桂海香志》,唐宋丛书本(明刻)。

[10]陈敬:《陈氏香谱》,台湾商务印书馆,年。

[11]陈敬:《新纂香谱》,中华书局,年。

[12]周嘉冑:《香乘》,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明崇祯十六年版。

[13]王欣:《青烟录》,不详。

[14]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华书局,年。

[15]释南潜:《丰草庵诗集》,清初刻本。

[16]《宋代香药贸易史》,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印行,中华民国七十五年十月。

[17]孟晖:《花间十六声》,三联书店,年。

[18]扬之水:《香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撰文:有无间

校对:有无间

美编:科学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y/14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