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鼻祖和藏香之源,这是你应该知道的典故

从拉萨出发,过曲水县继续西行,就可以到达毗邻国道的尼木县吞巴乡。同样的蓝天白云,同样的藏式民屋,同样的宁静闲适,看上去这里和西藏其他地方的乡镇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但就在进入乡镇的路旁,一尊雕像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也正是因为这尊雕像,让这个看上去普通的乡镇拥有了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

雕像的名字叫吞弥·桑布扎,作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以自己传奇的一生得以让自己的故乡吞巴乡有了“水磨藏香之源,藏文鼻祖之乡”的美誉。我们跟随着他的历史脚步,来了解他与“水磨藏香之源”和“藏文鼻祖之乡”的历史典故。

当你走进藏区,你会在玛尼石上,经幡上,看到一种特有的文字——藏文。

藏文被称为“写在世界屋脊上的文字”,它独特的书写符号让人觉得既神秘又美丽。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藏文已有多年的历史,用藏文书写的文献为记录和传承藏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藏族史籍记载,松赞干布在平定内乱重新统一吐蕃之后,积极与周边建立友好关系,出于民族间的交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及治理朝政的迫切需要,松赞干布深感缺乏文字的不便,于是在公元7世纪派遣了在几百名中挑选出的吞弥·桑布扎等16名聪颖青年,前往天竺拜师访友,学习梵文。

吞弥·桑布扎一行16名藏族青年,携许多黄金,踏上了求学天竺之路。异国的奇禽野兽并没有吓倒这些锐意向学的青年,但是天竺的热带气候却使长期生活在雪域高原的16位青年难以适应,其中15位先后病卒于他乡,只有吞弥·桑布扎孑然一身在天竺刻苦学习梵文。

在天竺学业期满返藏后,吞弥·桑布扎根据藏语实际创制出藏文字,同时根据梵文兰查字体创制出藏文正楷体、根据乌尔都字体创制出藏文草书体来作为藏文主要书写体,藏文书法艺术也由此诞生,因此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奉吞弥·桑布扎为“字圣”。

吞弥·桑布扎不仅在语言学、文字学和文法学上颇有建树,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翻译了《二十一显密经典》等二十多部梵文经典,开了藏译佛经的先河。由他译自天竺、汉地、尼婆罗等地的佛教经典著作和各种文化论著被译成藏文,使之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史料记载,吞弥·桑布扎正是出生于拉萨市尼木县吞弥家族,吞弥·桑布扎作为藏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吞巴乡被称为“藏文鼻祖之乡”也就不足为奇了。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谈谈尼木县吞巴乡“水磨藏香之源”又是如何得名的呢?

据史料记载,吞弥·桑布扎除了是藏文字的创造者和杰出的翻译家外,他还把从天竺所学到的熏香技术,结合雪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特色资源,通过创新演变而发明了藏香。

藏香,是由藏红花、雪莲花、麝香、藏寇、红景天、丁香、冰片、檀香木、陈香、甘松等几十种名贵藏药及香草按一定比例纯手工制作而成,不仅可用于佛事活动,同时尼木藏香作为藏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其具有杀灭细菌、驱除污浊之气、宁心安神增强睡眠等独特的医疗功效,早已被藏族人民所熟悉和深知。

吞巴乡的村民得到了吞弥·桑布扎制作藏香的真传,千百年来在制作藏香的工艺程序上秉承古法,代代延续。

直至今日,尼木藏香更是成为藏香中尤为重要的代表。年6月,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着朴实无华的藏香,却凝聚了藏文化的精髓,早已成为雪域高原屹然绽放的深含藏民族文化底蕴的标志性产品。说明白了藏香之源,那水磨和藏香又有什么关系,明天的文章,我们会在讲述尼木藏香为何与众不同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中详细介绍这一点。

往期内容

1、集中了西藏著名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的藏东大环线该怎么玩

2、父亲给孩子的暑期作业:一起徒步川藏线,耗时50天翻越12座高山

3、二十天骑行川藏北线:她那么美,你知道吗

xizangquanyu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y/15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