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妈有话说
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往的干货文不一样,读下来心很静,感受却是丰盈的。
相信很多父母时常会想,到底现在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才能让他们将来过得幸福,各种答案都有,但很少有人提起,教会孩子怎么生活。
我们常说“养身不如养心”,感知生活、在平淡中活出味道,就是一种极好的养心。
闲言少叙,视频和文字都很美,请大家慢慢欣赏。
闲来无事带女儿做了一回香囊,按照古法捣碎,打粉,装囊,制丸,一整个细琐的过程做下来,四岁的女儿也被奇妙的香味所折服,一直兴奋的说着,“好香呀妈妈,我好喜欢,谢谢你教我做香囊。”
香能安神理气,除秽避障,看似无形却有实质,因此珍若珠玑,是历代的祖先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将中医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中,蕴成的风雅美事。
《千金要方》有记载,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时下肆虐的各类病毒其实都属于疫气,我想着趁着这个时机带她尝试做香囊,正可让她身心受益。
于是先带女儿认识了一下药材,选用了一组避瘟配方,苍术,丁香,细辛,白芷,甘松等等,捣碎,装囊。小小的她饶有兴致的一一照做,看着她卖力捶捣的模样,竟也有些感动。
我仿佛看到了《论语》中的画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一粥一饭,几碟小菜,一盏清水,困了就枕着手臂入睡,这不就是生活原本的模样嘛。
在做香囊的一系列过程中,她似乎也感受到了专注心安,竟一改往日的聒噪调皮,只说着,妈妈我好喜欢哦。
突然觉得很庆幸,一直以来我都是个没有比较心的母亲,别的孩子上早教,我只爱带她田间奔跑,别人吃进口奶粉高级料理,我只给她粗茶淡饭,别人教孩子要上进要争第一,我只告诉她去成为你自己,平安而普通。
并且是不刻意,也从不去批判别人的做法,自然而然地做这一切,所以在她心里,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生活。
其实做香囊只是生活智慧中的一件小事,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每一时每一刻都有生活的美。
春天我教她做纸鸢春饼,夏天我带她腌醋姜,秋天我带她采桂花做糕点,冬天带她做萝卜汤饼,四季的变换提醒着我们做个有觉知的人。我希望她也能在一点一滴中感受到生活本来的样子,然后热爱它。
作为一个曾患产后抑郁的母亲,历过绝望深处,终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幸福不是追求未来的浮华享受,而是在当下点滴的行住坐卧中。因此我把这些都教给了我的孩子。
事实回应我,这些年的言传身教是有价值的。她懂得24节气,懂得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喝了幼儿园的冰酸奶不舒服会回来让我给她艾灸,并且说以后都不再喝了。照镜子看到自己舌苔厚了会出去跑跑,回来少吃一点。听到外婆咳嗽,会问:阿婆你是什么痰啊,白痰就喝点陈皮水或者二陈汤哦。我生气了她会提醒我:妈妈,你又要的太多了,要宽容不要贪心哦……。
孩子也许是一张白纸,但她远比我们想的要更具有灵性,有时候我甚至都觉得,她似乎从古人的生活智慧中,看到了生活的平凡本质,长成了一个温暖淡定的孩子。
尽管现在她对于中医和生活的理解还很懵懂,但我至少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耳濡目染,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生根发芽,用觉察的智慧去生活。若她以后飞的高远,生活的饱满会让她安定从容;若跌倒在人生低谷,生活的平淡本质也教会了她不失望自惭。这是我作为母亲,最大的放心。
近期导读:
孩子生病真正应该做什么?这个案例中体现的中医思维值得学习它被誉为“南方佳木”,除了吃,还有这十大妙用!什么人不适合艾灸足三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