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端午文化传承浓情粽香

专业老牌白癜风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3/5782290.html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午,已传承两千多年,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古人还将端午称为端阳、重午等。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二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的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2、食粽子:端午节食粽子,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古粽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3、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五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蕴含着人们深刻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传统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

初夏的端午,与亲朋好友结伴出游,别是一番风味,祝愿大家端午安康!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y/199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