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
我国北方地区把昨天腊月二十三叫做小年,而对南方大部分地区来说,小年则是今天。古代也有“官三民四”的传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则过腊月二十四。“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无论你在南方还是北方,到了腊月廿三、廿四,过年的各项准备工作都要正式拉开帷幕了。
关于小年这一天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方和北方每年都要争论一番,但在另一件事上,却是不分南北达成共识的,那就是小年当天要祭灶。“灶君”亦称为“灶神”、“灶王”,一般供奉于灶头,人们认为他是主宰一家祸福的神灵。《抱朴子·微旨》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相传,在小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作“年终述职”,顺便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人间的见闻,于是,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灶神,以求灶神多说好话,少说坏话,求吉祥平安。“贿赂”灶王爷的办法也是千奇百怪,有人用糖瓜给灶王爷“嘴上抹蜜”,也有人用酒糟来涂抹灶台,希望将灶王爷灌醉。宋代范成大《祭灶词》一诗中说: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兮!”
范成大真是一位非常“接地气”的诗人,这首诗把一个农家小年祭灶的场景刻画得活灵活现。祭灶是只有男子能够参与的活动,家里的男丁们为灶王爷准备好纸车纸马,然后置办酒菜为他送行。烂熟的猪头,鲜美的鲤鱼,还有松软香甜的豆沙糕团,农家一年的辛苦所得,都大方地摆出来款待他。在酒香和火光中,灶神爷喜笑颜开,于是人们趁机提出了他们的请求:平日女眷们的争斗口角,您就装着没听见一样,猫儿狗儿弄脏了灶台,您也千万别怪罪。今天您老酒足饭饱回到天庭,家长里短的事情您就别汇报了,求您早日回来,保佑我们富贵吉祥!有时候,人们也会趁着祭灶,和亲戚朋友们一起喝杯酒,权当提前庆祝新年。陆游在《祭灶与邻曲散福》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虽是竹篱茅舍,但小年也一样要热热闹闹地过。几盏浊酒,宾主尽欢,这样平平淡淡的日子,亦是人间好时节。
不过,即使是这样平凡而温馨的祭灶场面,也不是家家都有幸能够体验到的。对于贫苦人家来说,就算这些酒肉无力置办,也要用一碗清汤来送一送灶王爷。宋代吕蒙正的《祭灶诗》这样说: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相比于其他人千方百计想让灶王爷少说一点家里的事,吕蒙正显得很特别,他只嘱咐了灶神一句话,如果玉帝问起人间的事,你就说,现在正当乱世,文章笔墨不值钱啊!对读书人来说,这是让人多么愤懑难平的世道,而对天下百姓来说,文章不值钱的世道,也一定不会好过吧。能够“丰年留客足鸡豚”,就已经是百姓们难得的好生活了。
所幸,我们生逢盛世,今天的我们,能够和家人朋友们一起,过一个富足安康的小年。虽然对今天大部分家庭来说,祭灶已经没有了专门的仪式,但如果灶王爷真的能给玉帝捎句话,就请告诉他,在今天的中国,我们过得很幸福,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来源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
原标题:《小年:正是人间祭灶忙『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