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丽:日本合香的始祖,有人认为是奈良时代唐招提寺的创建人鉴真和尚。确实,鉴真虽第六次渡海才来到日本,但在天平十二年(公元年)准备第二次出发之前,鉴真就准备好了沉香木、麝香、甲香、甘松、龟脑、占糖、安息、栈香、零陵、青木、薰陆等合香的材料(《过海大师东征传》)。
鉴真究竟是不是日本调合合香的第一人,难有定论。但是,合香的制作方法,毫无疑问是从中国传过来的。那么就让我们来分析分析日本炼香和中国合香的关系!
看似一模一样的日本香方文聂玮庭
在《薰集类抄》中有这样两个方子。
“菊花”,不知谁人。
沉四两,丁子二两,甲香一两二分,薰陆一分,麝香二分,甘松一分。
“落叶”,不知谁人。
沉四两,丁子二两,甲香一两二分,薰陆一分,麝香二分,甘松一分。
两个方子看似一模一样,用料和比例都相同,唯独就取了两个名字而已。
▍《薰集类抄》记载:
要解释这个问题,先要理解日本炼香中的四季观念。
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荷叶——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侍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黑方——池面冰封如平镜,慈容难见吾心悲。
根据这四款香对应的季节来看,薰物各有特点,难以取舍。
季节与香描写得最到位的是《源氏物语》的第十回“杨桐”卷中藤壶皇后出家的场景:
“门外寒风凛凛,雪花飞舞。屋内兰麝氤氲,佛前香烟缭绕,更有源氏大将在香浓郁,教人如置极乐净土。皇太子所派使臣亦至。藤壶皇后忆起前日惜别太子难舍之情状,虽志向坚定,亦悲痛难忍,竟一时无语作答。”
藤壶的帘内传出与冬季相仿的所谓兰麝的香气,在《后伏见院宸翰合香方》中描述的“黑方”便是兰麝之气:“其香味沁人心脾,令人销魂,四时皆宜”。这味道与供在佛前的檀香的气味混合,其中还夹杂着源氏的薰衣香。实在是极乐净土,以此气息之美妙反衬出当时源氏的不安与为难。
(聂玮庭制)按八条式部卿之处方,窖藏一年有余,今出而重挂金衣。天凉薄秋时,最是佳善。
源氏身上的薰衣香自然高贵非凡,其来源大抵是后来在“梅枝”卷的斗香中,明石夫人拿出的薰衣香。即前朱雀院宇多天皇的香方,再由炼香的高手公忠朝臣改方而成。
据《薰集类抄》所载:
沉香三两,丁子五两,郁金二两,甘松二两,白檀二两,香附子一两,麝香一两或藿香一两。
此方香气优绝,凉意中略带清苦,其幽寂淡雅之感适合男子使用。
而关于“黑方”则有个有趣的现象。
滋宰相。小一条皇后与此方无相违。公任卿同用之。小一条院方又同之。入道一品宮女房陆奥方同之。参议师成又同之。
六个方子同一个版本,用统一的格式书写,但不同的人又有其个性的炼制方法。而中国的合香就鲜少出现这种情况,中国香方都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不会显得刻板生硬,外人却很难模仿。
沈四两,丁子二两,甲香一两或二分。
薫陸一分二分,白檀一分二分,麝香二分。已上大八两二分。
沈六两,丁子三两,甲香二两一分。
薫陸一分三术,白檀一分一术,麝香三分。已上小十二两三分。
沈四两,丁子二两,甲香一两二分。
薫陸一分,白檀一分,麝香二分。已上小八两二分。
从这三个“黑方”的香方记录格式看,就能发现与中国香方的差别,缺少一些灵动,而显得形式化。
《香乘》中有个四合香,即“沉檀脑麝”,这四款香构成了唐以后中国合香最基础的体系,许多的香方都是对四合香的增减,比如去掉檀香就变成了“李次公香”,去掉龙脑就变成了“公塘僧日休衙香”;增加一两甲香,就变成了“御炉香”,增加一分马牙香,就变成了著名的“江南李主帐中香又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而日本由于本身物产贫瘠,香文化又受唐风文化影响深远,因此炼香也有其固定的香药,但相对组合就比较单一,雷同。与中国的四香不同,日本崇尚的是五香,一般也是先有香味,再命名。据畑正高先生所言,在一千五百年前,五种最重要的香料,沉香,白檀,丁香,龙脑和欎金开始流传到日本,形成日本香文化的基础和联系,其后千变万化的香气都脱不了这联系。
(昌殊制):独向园中把秋色,谁知我意在和香。昌殊爱菊,兴来製得菊意香丸,虽无菊花入料,闻之菊香清芬袭人,尽得合香之妙趣。
与其他四款炼香不同的是,“菊花”和“落叶”都表示秋天,却代表着秋的两个极端,一个华丽丰富,生机盎然;一个枯寂静美,略带肃杀。对于秋季,这两种感受是并存的,所以一款香也是一方两面,不因为一个而舍弃另一个。根据心情,环境,要求的不同,同样的气味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才算符合两个名字的设定。
据《薰集类抄》记载:
我好此方常用之,但麝香一分可令加进之。菊花盛开,其香芬馥时,折花置傍,和合之。或人云:旧干菊花一两许加之云云,水边菊下埋之。
可见“菊花”与“落叶”的不同在于它会适当添加一丝菊香,菊花入香有两个方法,其一是摘取盛开的花朵,趁香味浓郁时,入瓷罐与香丸一起封存,使丸子能吸收一些花香。
此法又与中国“木犀香方”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更初,以竹箸取岩花未开蕊不拘多少,先以瓶底入檀香少许,方以花蕊入瓶,候满花,脑子糁花上,皂纱幕瓶口置空所,日收夜露四五次,少用生熟蜜相拌,浇瓶中,蜡纸封,窨烧如法。
其二是去陈菊研碎末一两直接加入香丸。然后于溪水边的菊花下窖藏。此法与中国合香也有相似之处。据:
温子皮云:素馨,茉莉,摘下花蕊,香才过,即以酒噀之,复香。凡是生香,蒸过为佳。每四时遇花之香者,皆以次蒸之,如梅花,瑞香,酴醾,栀子,茉莉,木犀及橙橘花之类,皆可蒸。他日爇之,则群花之香毕备。
在东方的香文化里面出现“同方异名”的情况很多,而在西方的香文化里面就很少出现,倒是有“同名异方”的现象。
古埃及有一款Lotus香油,后世根据这款香油的感觉调出来的香氛,竟有五十种之多,香型有花香型,果香型,醛香型及淡香型等等,香味更是千差万别。最经典的“Lotus”是依据狄奥斯科里迪斯在《关于气味》中收录的方法:
将九磅五盎司油,五磅三盎司菖蒲和五盎司没药混合在香气浓郁的葡萄酒中,一同煮沸后滤出。把三磅六盎司小豆蔻挫碎,用雨水泡软,再加入油中继续浸泡,过后滤去。采摘一千朵莲花,剥去叶片后放在瓶中,再倒入三磅的油。
放置一天后过滤,将水与油分离。取出另一只瓶子,在内壁涂上蜂蜜,倒入香油后撒上少许盐,在杂质聚集时除去。将第一次制取的香油放在一边。把之前滤去的所有香料放在新瓶中,加入三磅之前剩下的油和一磅压碎的小豆蔻,双手混合后放置一会儿,然后过滤。重复加入莲花的次数越多,味道就越浓烈,如果香味过于浓烈,可以通过甜葡萄酒稀释来减轻。
这种现象与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关,西方的香品强调的是感觉与名称的契合度,那种对香味的喜好是可以为人所转移的,而东方的香品更强调传承性,更恪守规律的延续性,当然那些“看似完全不像的埃及香方”以后也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探究。
悦集与修行相关的人事物分享清静健康的生活方式
▼
京东:ziyueji.jd.鍖椾含鍝鍖婚櫌娌荤櫧鐧滈姣旇緝瑙佹晥涓鍖婚櫌鏇濆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