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全媒点击浏览
农历五月初五,
充满糯香味的节日!
记忆里的端午,
是街头巷尾飘扬的粽香,
是锣鼓宣扬的龙舟赛,
是与小伙伴游戏时的欢声笑语,
更是心心念念牵挂的家人。
除了我们熟悉的“吃粽子”、“赛龙舟”,还有哪些端午事儿呢?
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我国传统节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时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起源》
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族群,史称百越族,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龙祖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为缅怀这位爱国诗人而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说法。
1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如今,每年的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
2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
3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芩草、甘松等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4挂艾草、菖蒲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的习俗。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艾草代表着招百福,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
5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6喝雄黄酒
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7栓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8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9吃餐桌"五黄"
在江南人的传统中,端午节都要吃“五黄”,五黄指的是: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
这些端午节风俗中,你都知道吗?
来源:中药通
觉得不错
请点个!
欢迎投稿或投放广告——
猜你喜欢
点击标题可浏览文章
江宁车主,油价已上调,但你更要知道的是...定了!江宁人,买房公证摇号真的来了…
国务院发话:除这个清单外其他职业资格证都不用再考!
研一池墨馨,展一张宣纸,叙一生茶缘......
水果摊贩怎么总拿瓶子给荔枝喷”水“?探访结果惊人
夏天停车记得把这个立起来!江宁很多车主都还不知道~
商务合作请联系
g
广告投放:--
邮箱:
qq.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在哪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