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那些“年”,古人怎么道尽?
《守岁序》
王勃
岁月易尽,光阴难驻。春秋冬夏,错四序之凉炎;甲乙丙丁,纪三朝之历数。十二月之阴气,玉律穷年;一万岁之休祯,金觞献寿。鼖鼓雷动,烟火星流。辰子黄童,统钩陈而驱赤疫;诸王等集,陈玉帛而朝诸侯。京兆天中,竦楼台而彻汉;长安路上,乱车马而飞尘。王丞相之登临,行将在目;戴待中之重席,忽尔明朝。槐火灭而寒气消,芦灰用而春风起。鱼鳞布叶,烂五色而翻光;凤脑吐花,烁百枝而引照。悲夫!年华将晚,志事寥落。公孙宏之甲第,天子未知;王仲宣之文章,公卿不识。对他乡之风景,忆故里之琴歌。柏叶为铭,未泛新年之酒;椒花入颂,先开献岁之词。作者七人,同为六韵。
--文--
夏日岁商曰祀,周曰年。
——《尔雅》
一岁之中,盛于此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呜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
——《荆楚岁时记》
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闯,去尘秽,净庭户。
——《梦梁录》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
——《风土志》
--诗--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尚颜《除夜》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销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董思恭《守岁二首》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
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
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杜审言《除夜有怀》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罗隐《岁除夜》
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寒灯短烬方烧腊,画角残声已报春。
明日便为经岁客,昨朝犹是少年人。
新正定数随年减,浮世惟应百遍新。
——方干《除夜》
千门庭燎照楼台,总为年光急急催.。
半夜腊因风卷去,五更春被角吹来。
宁无好鸟思花发,应有游鱼待冻开。
不是多岐渐平稳,谁能呼酒祝昭回。
——曹松《江外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流星向椀落,浮蚁对春开。
成都已救火,蜀使何时回。
——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诗》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刘禹锡《元日感怀》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孟浩然《除夜有怀》
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余。
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
木经霜雪根无蠹,船出风波载本虚。
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
——苏辙《除日》
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
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席振起《守岁诗》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
商量爆竹谈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吴曼云《压岁钱》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范成大《祭灶词》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crisoul
排版:曹菲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