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煮茶,总有一种暖

有一种文化

对儿童成长好

对家人健康好

对自己心情好

这就是

香境沉香文化

一场秋雨,一阵清风,带来阴雨绵绵的秋天。

在古人的眼里,秋天是静美,柔情,浪漫的,他们登高赏秋,松下野坐煎茶,取随身携带的小宣德炉,埋炭爇香,香气氤氲古雅,令人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从五行角度来说,秋季气候干燥,肺气旺盛,肝气虚弱,脾胃易受影响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故焚香所用的香品宜温润幽致以养阴舒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才女李清照最喜欢的香品莫过于瑞脑香,无论身处何地,何种境遇,一炉香总能将满满的忧愁驱散。而龙脑阳中有阴,在清除残留暑气方面有很好的功效。《医林纂要》中记载龙脑主散郁火,能透骨除热。在清爽的秋季焚燃龙脑香,可缓解心中烦闷的情绪,让心情如秋日的清风一样爽朗。

秋天,最美好不过的,就是悠然自得的心境,如陶渊明般阔达的胸怀,让生活远离喧闹与尘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伴着秋风,登山会友,畅饮菊花酒,是古人与秋天最好的相处方式。菊花是除了木樨外,最能代表秋天的香气,被称为隐逸之士山林之客。菊花可食,可入药,入酒,入香,可观赏……

《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

陆游曾用荔枝壳、兰、菊、柏实,制作山林四和香:

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和以桧华之蜜。

古人和香的材料都选用自然的草木,以此原料制作的香散发着植物的原生香气,是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山林之气。这种以自然界花朵果实的合香之法,是古代文人制香的一小支流,他们主张清雅恬淡的自然用香方式,带着浓浓的文人气息和古拙之气。

在古人的床帐中也少不了菊花的香气,初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中就记载着:

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头,良可见,菊花枕有着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

宋人田锡的菊花枕赋记载了菊花枕的制作方法:把菊花的花瓣采下,铺放在大盘里,上盖巾帕以免落灰招虫,然后将盛花之盘长时间地搁置在阳光下通风的地方,让花瓣慢慢脱水干燥,便可缝入枕袋之内。

据古人的经验,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可缓解头痛、眩晕等。这种填满干花碎瓣的软枕,还能够缓解颈椎病,深受文人的青睐。

日本平安时代宫廷贵族的六种名香:梅花、荷叶、侍从、菊花、落叶、黑方,分别对应不同季节使用。

其中有菊花侍从,就是秋天用香的代表。菊花模拟菊花的香气,侍从表达秋风潇飒的意境,此香传说为乙侍从所制,别名拾遗补阙,也被称为拾遗。六熏物的香方不固定,各家调香所用香料比例都不同但都是在沉香,丁子,贝香,熏陆,白檀和麝香的基础上,添加不同的香料改变香韵。

日本学者一条兼良所著的《尺素往来》之中,记录了这六大熏香的配方以及调配之法:

沉香,丁子,贝香,薰陆,白檀,麝香等六种,每方捣移而和之

加詹唐,命名梅花;加郁金,命名落叶;加甘松,命名荷叶;加藿香,命名菊花;加零陵,命名侍从;加乳香,命名黑方。

作为合香发源地的中国,香与四季的关系,更显风雅与讲究。明代香乘中记载的晦斋香谱中有,不同方位的阁院,主不同季节的香,让人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风雅与智慧。

趁着秋天的闲雅,秋风的舒适,秋雨的浪漫,闲暇时做几款香,等夜凉时,焚香,煮茶,总有一种暖。

部分文字源自网络

香境沉香文化

在庸碌的生活中创造出芳香世界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z/10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