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牌一般是按照香方,严格按照其配比将各种香材研磨成粉和合而成,然后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模具里边,阴干窖藏之后方可使用。香牌大多为直接压模而成,但也有经过繁复雕刻的,如苏州博物馆所藏一件清代镂空和香牌,非常精美华丽,至少得朝中大员方可使用。香牌平时戴在身上,可以熏衣香体,男女老少皆适用。其历史要远远晚于香珠,为旧时宫廷制香枕所用香方,供皇帝、妃嫔养生之用。后人发现制成香牌,随身闻玩,以期达到通经活络、安神养心之功效。明清时期官宦富贵人家十分注重以香养,其闲适高雅的生活品位非今人可比。当时的达官显贵及富商大贾,为了强身健体、驱邪除秽,常不惜重金购买天然沉水香,再配以檀香,麝香,龙涎香,乳香,龙脑及鹿血等名贵香药,严格按照古代秘传的合香方配成合香材料,再根据具体需要,做成和香牌,或压模成佛像,扳指等,起到了宁神静心,调中理气,保健养生之功效。明清时期的香牌最著名的有“斋戒”牌和“御赐养老”牌两种,斋戒牌是古代行斋戒礼时所用的示警牌。明洪武五年令诸衙门各制作木斋戒牌,刻文于上,文为“国有常定,神有鉴焉”。凡行祭祀则设置。清沿明制,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应斋戒,由太常寺进斋戒牌。行祀之日各佩斋戒牌,不理刑名,不宴会,不作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而有疾有服者不与戒。明代的斋戒牌多是木质,最好用沉香雕成。到了清代这材质更多,如玉制,金属制,珊瑚制等,和香牌就是在这一时期流行起来的。“御赐养老”牌是皇帝命造办处精心制作赐予退休的臣子的一种荣誉勋章,是对其一生功劳的肯定,嘉庆元年时逢丙辰,乾隆在皇极殿举办千叟宴,邀请了全国各地数千名老人,并按年龄不同向老人发放“御赐养老”牌。而和香牌的赐予还含有“告老还香”的祝福之意,其制作除了压模,还要进行雕刻修饰,打磨和抛光。《香乘》里面载有一些关于香牌的香方,对其具体的香材配比和研磨阴干方法都有介绍。其中有“世庙枕顶香”一方:“栈香八两,檀香、藿香、丁香、沈香、白芷以上各四两,锦纹、大黄、茅山苍朮、桂皮大附子,(极大者研末)辽细辛、排草广零陵香、排草须以上各二两、甘松、三柰、金颜香、黑香辛夷以上各三两,龙脑一两,麝香五钱,龙涎五钱,安息香一两,茴香一两。共二十四味为末,用白芨糊入血结五钱,杵捣千余下,印枕顶式阴干制枕。余屡见枕板香块自大内出者,旁有‘嘉靖某年造’填金字,以之锯开作扇牌等用甚香,有不甚香者,应料有殊等。上用者香珍,至给宫嫔平等料耳。”可见香牌在明代是很盛行的,也比香珠更为珍视,所用用的是较为珍贵的上好香材,其中可承载的文字内含也比香珠更多。现今的许多香文化爱好者也醉心于研究、制作和香香牌,但大多用于香衣、香体或是单单用以佩戴把玩。不管是用以香衣、香体,还是作扇的挂件都十分雅致,这是古人精致生活的一种体现和标志。老的香珠、香牌,其味道实在是难以言说,唯有亲闻把玩才知其中妙处。老的和香珠,香牌的工艺已经失传,这让人觉得好生可惜,好在一些香文化爱好者对此大为重视和珍爱,让我们能更深入的了解其间的文化底蕴。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