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旧时视为恶月、毒月,禁忌颇多。
江南地区,是日,家家门头插菖蒲剑、悬艾人、贴五毒符、手腕上系“百索”五彩丝线,小儿额前用雄黄酒书“王”字、佩戴香包香囊、焚艾草、白芷、苍术等香药等。
端午节最要紧的莫过于用香,是日,香药之用有沐浴、饮食、佩戴、熏焚。
端午节·佩香囊
《青玉案·元夕》中描写盛装丽人的有两句:“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古代女子所过之处,往往有阵阵暗香随风飘来,而香气的来源绝大部分便是香囊。
自古端午就有佩戴香囊的习惯,传统香囊惯用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药,可添加山萘、熏草、泽兰、艾叶,磨研、提炼成粉状,缝制而成。香囊选用的中草药多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挥发油,气味清香纯正、持久,多数中药有效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霉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从而起到了驱邪避瘟的作用。
端午节·沐香浴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用兰草汤沐浴以达到杀菌驱虫。此外,芳香有开窍的功能,能打开人体的孔窍,使人体头脑清醒,气机通畅。而人体的气机一通畅,排毒、化浊的机能也就自然增强了。
端午节·焚熏香
端午节熏焚香药不以味取而以实际功用为上,通常以艾為主。江浙一帶民俗端午日于房屋内先洒雄黄菖蒲酒于墙壁上,再熏焚艾草、菖蒲、苍术等,以此驱毒虫蚊蝇、祛邪消毒,净化环境。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夏卷载有一香方是专门用于5月至6月避瘟远邪所用,其方以苍术、台芎、黄连、白术、羌活、川芎、草乌、细辛、柴胡、防风、独活、甘草、蒿本、白芷、香附子、当归、荆芥、天麻、官桂、甘松、干姜、山萘、麻黄、牙皂、芍药、麝香、大枣等和合为之,名为《太仓公避瘟丹方》,凡官宦旅馆,久无人到,积湿积邪容易侵人,制此爇之,可以远此。终日焚之,可以避瘟远邪。
炼香
线香
传统居家生活中的用香,营造了一个芳香四溢的氛围,既有利于本性的愉悦、心神的安守,也有利于居住环境的阳气生发,有利于身体的防病养生。
当然,不知道上哪儿购买香囊、香器的朋友,不妨去木雕城挑选一件心仪的物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