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删除
明天就是北方的小年啦,不知道各位怎么度过呢?是和家人吃顿饺子宴还是疯狂采购年货呢?接下来小编将开启一场穿越之旅,带大家去看看古人是怎么过小年的~
先秦祭灶
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
——《论语》
祭灶之习,由来甚久。在夏朝,灶君便已经成为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祭灶。
——《后汉书·礼仪志中》
而且啊,这时候的祭灶主要由老妇人主持,且时至东汉祭灶主要在夏天举行。是不是很意外?
挂桃符
春联者,即桃符也。
——《燕京时岁记》
春联,起源于桃符,即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木板,周代时已经出现。最初的制作材料为桃木,且题有字符,因而称之为桃符。
桃符与春联最大的区别在于制作材料的不同,桃符大多是用桃木制成,而春联多以纸张为制作材料。所以那时候过年大家门前挂着的都是一块块的桃符,而非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春联哦~
汉代祭灶
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后,暴至巨富。
——《后汉书》
到了汉代,小年祭灶仍是被看作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汉宣帝时有一个叫阴子方的人,因在腊月杀黄羊祭灶,成了巨富。百姓争相模仿,于是小年祭灶选用黄羊作祭品这个习俗遂沿袭下来。祭灶日也定在腊月进行。
也就是从汉宣帝时起,历朝历代才开始把祭灶日定在了腊月,宰杀黄羊祭祀。
唐朝吃饺子
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颜氏家训》
古时饺子馄饨同源,起先区分并不明显,所以很长时间里饺子并未有专门的名字,只能用“馄饨”代称。
胶牙饧
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
——白居易
小年夜,亲戚毕至,吃团圆饭,席间有种糖叫胶牙饧,类似于后来的灶糖和糖瓜粘,后世作为祭灶品。也就是说在唐朝,胶牙饧并不作为祭灶的祭品,这时的祭品仍是以鸡、鸭、鱼等荤菜为主。
宋朝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中国人的春节习俗很多都始于宋朝,宋代的年有着浓郁的节日气氛。相较于前代,宋朝小年的民间活动更为丰富。
祭灶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范成大《祭灶词》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宋代的祭灶习俗有着生动的描写,此时的祭灶仍是以荤菜为主,而且祭灶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这与先秦有着很大的不同。
吃饺子
饺子在宋朝已经被唤作“角子”或者“饺儿”,想必饺子本饺内心已是:农奴翻身把歌唱了~终于从馄饨派别中独立出来了~
挂桃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桃符发展到了宋朝虽然仍是称为“桃符”,但是材质已经由桃木变成了纸张,这与现代的春联相似度可以说是99%~
放爆竹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东京梦华录》
因火药的发展,宋朝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虽然和现如今的爆竹烟花没法比,但是想想,那时无论是宫廷的高院深墙还是民间的大街小巷,都有人竞相燃放爆竹,在接连不断的爆竹声中,节日氛围也更加浓郁。
爆竹声,孩童嬉戏打闹声,观赏者连连叫好声,声声入耳。如果能回到古时过年,想必也是一件乐事了。
明朝祭灶
明朝宫廷祭灶祭品仍沿用黄羊,南苑要在腊月二十二这天捕捉黄羊送入大内。
明朝时期,祭灶的祭品出现开始用关东糖代替荤菜的现象,后渐渐得到普及。关东的“糖贡”要在腊月二十二运到北京,所以老北京管祭灶的麦芽糖叫“关东糖”。
祭灶时把关东糖融了,涂在灶王爷的嘴巴上,传说这样能让灶王嘴巴变得甜甜的,他在返回仙界时便多给自家说好话,另一种说法则是用糖可以把他的嘴巴粘住,这样他便没法说自家的坏话。
挂桃符
“桃符”真正被称为“春联”,则是在明代,可见在明代贴春联这一习俗已经开始盛行。随着朝代的更替发展,春联也渐渐成为一种文化。
清朝小年发展到了清代,民间小年的习俗基本与前代无异,所以最有趣的还要数宫廷中的小年。
祭灶
早在进入腊月的时候,宫廷上下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小年这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号,皇帝要在清宁宫祭灶神。煮祭肉,贡品非常多。皇帝的重臣以及各位皇家贵族必须要参加。
挂春联
民间的春联一般都是贴起来的,但是清宫中的春联却是采用“挂”的方式,一来方便省时,二来可以多次使用。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民国后渐渐消失。
放爆竹
对于春联都如此讲究,那放爆竹也应是如此。
自腊月二十四号开始,只要皇帝从宫中出来,每每经过一个门前,必须放一个爆竹,入宫也是如此。在内廷执事太监、官员,根据爆竹声的远近,了解皇帝的行踪。
封印
每年腊月,如系大建,则于二十日封印,至明年正月二十日开印。如系腊月小建,则与十九日封印,至明年正月十九日开印。
——《旧京风俗志》
清代官署就设有封印、开印的制度。封印,就是把印信、关防加封条锁起来,停止办公,表示放假。就是在小年之前四天——腊月十九至二十二四日之间,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布告天下,各个衙门,照例封印。从腊月二十六号开始,就不再管理政事,停止办公,正月初一才开始重新管理朝廷上下的事务。于是,各部院衙门的掌印官员,邀请同僚欢聚畅饮,以酬谢一岁辛劳。
自彩服日,至次年初五日,不入学。
——《清宫述闻》
彩服日即腊月二十一日,看来不仅政府官员放假了,就连学堂也开始放寒假了啊。小塔表示,只要有假期,回哪个朝代都可以。
其实中华民俗文化博大精深,小编介绍的也仅是冰山一角,如果你有更好玩有趣的小年民俗,欢迎通过评论留言告诉小编~
祝大家小年快乐~
往期精彩林慧心▏花无媸▏公羊羽▏花清渊
山海经中的名家大师
五部武侠五个梦
历史上最传奇的游侠居然是他们
武侠
家国
爱情
幻想
爱恨情仇、家国大义
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
一切都只是历史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