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版楞严经讲记卷七

相关回顾

讲-版《楞严经讲记》卷六能实恭诵讲-版《楞严经讲记》卷六能实恭诵戒成已后,著新净衣,燃香闲居:所谓「戒成已后」,就是已经举行了受戒的仪式。「著新净衣」也就是你得到了戒体,并不是叫穿新衣服哦。后面讲了,即使你穿脏衣服、臭衣服,不影响你的戒。「著新净衣」是换了一副面目。燃香闲居,「燃香」是表修智慧,时时要提醒自己;「闲居」不是叫你无所事事、东游西荡,而是把心要闲下来,不要去搞那些名闻利养。即使遇到别人伤害我,你是要成佛的人,不跟他计较。心是不是就闲下来了?当然,两条腿盘在那里保持清净心观照,也是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这是诵楞严咒一百零八遍。「一百八遍」是表法,破除一百零八种烦恼,成就一百零八种菩提,证一百零八种三昧。然后结界,建立道场:这是寻找场地,建设道场,来成就修行的一种氛围。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这是进入道场以后,进一步地严格要求自己。方便菩提心也要如此,我们祈求十方如来加持自己,诸佛当下就是给你灌顶。藏教菩萨以为三十二相的才是诸佛,圆教来看,没有哪一法不是十方如来。时时事事处处,我们都置身于大悲光如来灌顶。佛在后面讲《楞严经》就是灌顶章句,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是诸佛给你灌顶了。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白衣」是在家居士。「檀越」是布施、供养。在家居士的责任是供养三宝,供养出家人的衣食住行。出家人是弘法,在家人是护法。供养三宝是舍一得万报,是不是供养你自己啊?你越供养,你生生世世的福报越多,要不然谁去做这个傻瓜呀?

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这是已经结界道场了。

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这是已经结界道场了。这里的发菩萨愿,一般是指四无量心。无边众生誓愿度,无量烦恼誓愿断,无量法门誓愿学,无上佛道誓愿成。出入澡浴:并不是出去以后要洗澡,进来之前要洗澡一天洗几回澡。若真如此反而还会把皮肤的抵抗力给洗掉了。所以这是表法,检点自己。出去的时候想一想,我今天持戒怎么样?进来的时候想一想,我还有哪些缺陷,要好好修正,弥补起来。时时检验自己修行中的漏洞。六时行道:白天三时,夜里三时。「六时行道」是念念在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不寐就是不睡觉。有一个念佛法门是般舟三昧,连续九十天不可以睡觉;一种叫常行三昧,你不可以坐下来,就是一边走一边念佛;一种叫常坐三昧,两条腿盘在那里不准动;一种叫半行半坐三昧,可以走一走坐一坐;一种叫随意三昧,走也好,坐也好,躺在那里也好,就是不能睡觉,念不能转。如果说圆顿大教这个三昧,它是自性本定,连睡觉都是三昧,吃饭都是三昧,没有哪一样不是三昧,处处皆是三昧。「三七日」有些解释为三七二十一,七天为一个圆满之日,所以这个三七日不定时,一天也是三七日,一百天、十年也是一个三七日,是表一个圆满的成就周期。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在定中、梦中,诸佛菩萨会现前跟我们沟通。注意,这是佛的方便说,因为你不知道是真佛还是假佛。妖魔鬼怪可以示现庄严相来干扰你,所以到了禅宗是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你可不要把它当真。有不少人在这个方面吃了亏,而且走火入魔。我自现身,这个「我」应该是我们的自性。听闻如来藏大法的同修,对照佛的标准答案,我们清楚明白如来藏的道理真实不虚,清楚明白自己即已解脱,不需要谁授记不授记。他凭自己的本能的智慧,就能印证自己已经成就。这是我们本能的智慧。什么佛?什么菩萨?我们本来就是那个东西。我们讲《法华经》《楞严经》是正法、是真理,绝不因为它是佛所讲,而是因为它确实讲到了我们的心上。你说它是佛讲的,那佛讲的经多着呢,你听了怎么样?都能开智慧吗?所以这里的「我自现身」是讲我们自己灵感爆发,我知道了,我明白自己解脱。这里的「摩顶安慰」就是明心见性。后面有解释,《楞严经》就是灌顶章句,是不是《楞严经》给我们摩顶安慰呀?读经文要做到瞻前顾后,否则你不知道佛在讲什么。一会这样讲,一会那样讲,一会讲成佛不费吹灰之力,一会儿在这儿讲的是不是很艰难啊?一会讲找老师要找个第一清净,一会讲连魔鬼都可以当老师。所以我们读《楞严经》,要注意融会贯通,你不能执著于一端。令其开悟:佛他没有办法令谁开悟,他只把道理讲清楚,你自己去悟。同样听他的法,有人开悟,有的人不能开悟。而他传法是平等传法。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自知修证,无学道成:阿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已经解脱,所以这里并不是佛给他授记了,是他自己已经了然。然后阿难向佛请法,如何建立道场,能够符合佛陀所讲的四种清净明诲,不违佛制戒律?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注意,这是第一大法,佛打了种种比喻。雪山:就是涅槃山,是表我们坚固的法身本体。雪是纯洁无瑕的,体现真心本来面目一尘不染。大力白牛:是表真心本来面目的力量、妙用,也就是报身功德。食其山中肥腻香草:这也是表报身功德,有它的力量、它的缘起。为什么它有这么不可思议的法力道力啊?「香草」是表真法、正法。因为这种力量是从根本上起用,树木华草有生发之力。此牛唯饮雪山清水:「水」在佛法里是表自在解脱,加一个清是表禅定。其粪微细,这是整个因缘和合以后现出的万法万相。这是表佛的化身功德。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方圆丈六,为八角坛。平原,是表我们凡夫因地这个肉团根。穿去地皮,是表我们在六根门头用功。佛当年讲小乘因缘法,是在六根对六尘而产生出六种意识心的这个范畴里来成就。五尺已下,就是前面讲的五戒。取其黄土:黄土表中道,白表根本。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方圆丈六,为八角坛:这里有十样东西,都属于香草之类的东西。历来经家有两种解法。第一种说法,这十样东西是表十波罗蜜,这是圆瑛大师的说法。第二种说法,是比喻为十种戒法,这是智定大师的说法。那么,十种波罗蜜呢,有六波罗蜜,在般若波罗蜜中,又引申出四种波罗蜜,依次是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所谓方便波罗蜜,是权衡机宜,不是在执著,不要太呆板。所谓愿波罗蜜,我们要发方便菩提心,以此来不断地提醒自己。所谓力波罗蜜,就是身体力行,你必须脚踏实地。所谓智波罗蜜,待人接物要懂得圆融,要善解人意。能把这十个波罗蜜持好,超越六道轮回有望。十种戒法:第一,不缺戒。你受持了多少种戒,一样不能缺。第二,不能破戒。第三个,不穿戒。这是讲细微的破戒,他没有整个的破,他破了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好像中间穿了个孔。第四个,不杂戒。你是修什么法门的,就要证到什么果位。不是你的戒你不要杂起来混用,那反而乱了你的心。并不是修得越多越好,也带有一门深入的意思。第五,随道戒。我明白了这个理,我的戒就在理中。在见道的基础之上,与这个道、与这个法门相关联的事情,就是没有说到的我们自然而然也知道,兼顾到来一起持戒。比如说不准你杀鸡,那么那个鸭是不是也是生命呐?你也不能杀鸭。第六,无著戒。就是不要执著这个戒。比如我们不准杀生,那么你看到跟你素不相识的人在那杀生,你别风风火火的冲上前去就把刀抢下来,你就执著戒了。你不知道你坏了世间法会造成更大的麻烦,这个很重要啊,往往一些人就自以为是。第七个,智所赞戒。我们赞叹人要有智慧,赞叹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高兴,而是让大家有所榜样,能够把大家鼓励起来向他学习。第八,自在戒。不要把戒当成一种负担,持戒的时候感到生欢喜心,把这个戒持住了,这都是在成就我们的心性。第九,随定戒。你今天在这里听经,就定在这个经堂里,这个时候也没有你造口业的机会,也没有你造身业的机会。所以许多人在一起共修的时候,你是不是同时持了许多戒啊?第十,具足戒。这上面讲的那个九种都要具足。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这十种东西全部要磨细成粉,再跟泥土合在一起。这是表次第圆融。以涂场地,是表我们的真心因地,在这种正法的气氛里修行。方圆丈六,为八角坛:「丈六」相当于十六尺,也就是五公尺多,方圆丈六相当于二十五个平方,怎么表法呢?八角表八正道,是不是对治八邪呀?「坛」是表场地,表真心因地,我们就坐在这个本位上,好像是法座,是不是?在这个上面来成就我们。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钵。钵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钵。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坛心,是表真如智慧。这个场地来的核心是不是我们的智慧啊?都归集于这一颗心。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坛心」。这个「心」包容万法,显现万法。这朵莲华既可以是金,也可以是银,也可以是铜,也可以是木,体现出佛法随力庄严。不要片面地追求豪华,不可以随便浪费三宝的钱财,浪费十方常住的钱财。建道场以安人为要。根据现在的具体情况,也要与时俱进,比如网络宽带、独立卫生间等等……你硬设施条件太差,他不来呀。像古时候老前辈那样坐在树下面,坐在露天里,谁来啊?但绝对不意味着把这个道场建得跟皇宫宝殿一样,劳民伤财,滥用十方常住的供养,然后招引顾客,又为少数人谋私利。当然有些人讲,说来了与佛结个法缘,生个欢喜心,也有一定的道理。莲华,在佛法里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名相概念。「莲华」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我们在解释《妙法莲华经》的时候,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莲华」。整部《妙法莲华经》就体现出一个「莲华」,整部《大佛顶首楞严经》就是解释「莲华」二字。这两部经就是讲「莲华」之法。《楞严经》也叫「妙法莲华王」。华中安钵,钵中先盛八月露水:过去出家人托钵,这是作为我们的成佛之因。八月已经进入中秋,露水是不是很清净啊?中秋是不是很清凉自在啊?也就是在我们在因地修行,这是一种清凉自在的气氛。懂得了莲华法,我们当下得到清凉自在。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华叶」是表智慧。前面的清凉自在是表解脱功德,也表我们的定力成就,定中有慧。「随安所有华叶」是表无量智慧德能。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钵:这个「八圆镜」是表八种意识心。有眼、耳、鼻、舌、身这五种俱生意识,还有第六识独头意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怎么叫「八圆」呢?八个意识心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各安其方,这是不变随缘,各得其所,无分别不妨分别。围绕华钵:「华钵」是莲华和钵。「华钵」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随缘变现出十法界万法。十法界万法无非是从八种意识心这种因缘和合显现出来,它并不是八种意识心所造出来的。十法界万法与八种意识心都是平等的,都是真真如性所变现。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镜外,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中心是一个莲华鉢,周边是一个八圆镜,八圆镜之外又安十六朵莲华十六个香炉。十六莲华表智慧,十六香炉是表戒体。十六之义与上所同,自行八正道,化他八正道。间华铺设,庄严香炉:一朵莲华相隔就是一个香炉,均匀地铺设开。纯烧沉水,无令见火:「沉水」是一种香,「纯」就是不能夹杂污染。烧香是表法,我们现在在讲经说法才叫烧香。无令见火:我们在听经闻法中,不知不觉地是不是把烦恼、迷惑颠倒去除,变成了智慧?未完待续《法华经》讲记经题-09-《法华经》讲记经题-09-《法华经》讲记经题-09-讲-版《楞严经讲记》卷四能实恭诵-众生相续(一)。-09-《法华经》讲记经题3-09-讲-版《楞严经讲记》卷四能实恭诵-世界相续(三)。-09-19圆解「普贤十大愿王」-09-《法华经》讲记经题2-09-《法华经》讲记-经题1-09-17大重阁清净讲堂-如何理解《法华经》是佛所护念经?-09-讲-版《楞严经讲记》能实恭诵。卷四-佛说不空如来藏以示生续之由,初之忽生(四)。-09-讲-版《楞严经讲记》能实恭诵。卷四-佛说不空如来藏以示生续之由,初之忽生(三)。-09-15阿难请法:身心之结,从何而解?-09-讲-版《楞严经讲记》能实恭诵。卷四-佛说不空如来藏以示生续之由,初之忽生(二)。-09-讲-版《楞严经讲记》能实恭诵。卷四-佛说不空如来藏以示生续之由,初之忽生(一)。-09-13挽救人心之唯一方法-09-讲-版《楞严经讲记》能实恭诵。卷四-阿难明心生信(三)。-09-11圆瑛法师用了半个世纪注解《大佛顶首楞严经》!-09-11大重阁清净讲堂-用手套大法开示“一心三藏”-09-讲-版《楞严经讲记》能实恭诵。卷三-阿难明心生信(一)。-09-讲-版《楞严经讲记》能实恭诵。卷三-圆彰识大即性周遍(二)。-09-08印广门清法师-正修行路答疑(-)-09-08

上下滑动即可阅读以往精彩内容

大乘佛法修学群长按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zz/15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