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是我国最为重要和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它包含了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等内容,是华夏文化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但是民间认为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最为隆重。老百姓一般把春节称为是过年。“年”是传说中的一种上古时期的猛兽,据《神异经》记载,深山里有一种叫做山魈的猛兽,人面猴身,喜欢吃虾蟹,并且还不怕人,常常在除夕之夜来到附近的村庄害人。人们为了对付它,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发现把竹子放在火中时,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音让山魈十分忌惮,灰溜溜地逃回山里去了。据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由此可以看出,年兽的原型是来自于传说中的山魈。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更是包含了大量的道教元素。神仙崇拜是道教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在春节期间,天庭众神跟随玉皇大帝一起下界到凡间,向世人展现道教神仙的“普天同庆”,也是为了考察世人的善恶之事。同时道教宫观里的道人们也会举行盛大的斋醮仪式,为人们祈福禳灾,祝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传统的祭灶习俗,也叫“送灶神”。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祭灶词》有诗曰:“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灶神,道教又尊为灶君司命、灶神星君等。相传灶王爷身边常有两神随侍,一位手捧“善罐”、一位手捧“恶罐”,他们将一家人一年来的善恶行为记录于罐中,待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奏一年来家里每人的善恶之事。贴门神也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人们把印有门神的画像贴在大门上,具有驱邪避祸、保家卫宅的吉祥寓意。自先秦时期就有春节贴门神的传统,最初的门神是将桃木雕刻成人形,分别挂在门的两边,传说最早的门神是神荼、郁垒两位神人,他们负责镇守关在大桃木洞口的鬼怪,防止它们出来害人。到了唐朝时期,门神的队伍里又加入了秦琼、尉迟敬德两位猛将,道教吸收传统文化后,又将福禄寿吉祥神、天师钟馗、刘海蟾等等归位门神。旧时,春节期间小孩子最喜欢的便是发压岁钱了。《燕京岁时记》记载:“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置橘荔诸果于枕畔,谓之压岁果子。元旦睡觉时食之,取谶于吉利,为新年休征。”压岁钱,又称“压祟钱”、“压胜钱”,用钱来压胜驱邪,避免小孩子受到伤害。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也承载了传统文化里浓厚的亲情。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圣诞之日,俗称天公生,玉皇会,道教和民间也会举行各种仪式来庆贺玉皇大帝的诞辰,以此来祈愿一帆风顺、国泰民安。玉皇大帝在腊月廿五会亲自带领众神下界凡间,依据众生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并且在正月初九这一天重回天庭。古代社会,人们敬畏天地,将上天称为老天爷,封建帝王更是将它神格化为昊天上帝加以祀奉。宋朝时期的宋徽宗笃信道教,将道教的玉皇大帝与昊天上帝变成了同一个神,自此玉皇大帝在民间百姓的心中也有着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