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
古画:古人用笔圆熟,传色入绢素,思大神妙,愈玩愈妍,虽年远被蒸亦精神。后人作者,色墨皆浮于缣素之上,全无精彩。初若可观,久则意尽矣。
古绢:色淡黑,自有一种古香可爱。惟佛像,香烟熏黑者多。伪作者,取香烟沥,或灶烟脂,捣碎煎汁染绢,其色黄而不精彩。古
绢自然破者,必有鲫鱼口,须连三四丝,不直裂。伪者则否,其绢亦新。唐绢,丝粗而厚,或有捣熟者;有独梭绢,阔四五尺馀。五代
绢,极粗,如布。宋有院绢,匀净厚密,亦有独梭绢,但稀薄者非院绢也。元绢,类宋,有宣州独梭绢,又有宓机绢,匀净厚密。赵松
雪、盛子昭、王若水多用之。宋四家: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硅,
若元四家:则赵松雪、黄子久、王叔明、吴仲圭,形神俱妙无邪学。
御府画:宋徽宗时,俱有御书标题,后用宣和玉瓢、玉宝,□中多□□者,宜细辨之。古人题画,书于引首,徽宗题跋亦然。故宜
和间,背书画用黄绢引首也。近世多书于画首。赵子昂曰:“画至元朝遭一劫也。”
名手:王维,小劈斧、树梢雀爪叶,多夹笔,画人物眉目分明。李思训,小劈斧,画设色山水、树叶用夹笔。子昭道亦然。称
大小李将军。李龙眠,但作水墨不设色,无笔迹;其有笔迹重浊者伪也。率用澄心堂纸,惟临摹古画,有用绢着色者。
董源,石若披麻,其水谷纹;树多亭直;叶,单夹笔兼之,喜多作人物,设色效李大将军。
李咸熙,师关同,世无其画,不必论矣。
郭熙,山水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松叶攒针叶,单夹笔相半。
东坡,竹从地直起至顶,未曾逐节分,又作枯木怪石。
米芾,宗董源,子变父法,元晖自成一家,点缀草草,不失天真。画纸不用胶矾,不肯画绢,惟临摹有之。
李唐,大劈斧,水不用鱼鳞谷纹。
马远,师李唐,用焦墨作树、石,树叶夹笔,石皆方硬,以大劈斧带水墨皴。
夏硅,山水同马远,而喜用秃笔,树叶间夹笔,楼阁信手画成、不用尺界。
高士安,皴法宗董源,云树学米芾,元朝第一手也。历代名画甚多,略指数家,以见一般。有一人之法,识者自辨其真。
古墨迹:响榻伪迹,以纸加碑帖上,向明处,以游丝笔圈,却字面填以浓墨,曰响榻。然其圈隐隐犹存,其字亦无精彩。
辨纸色:古墨迹,其色必表古而里新。伪者,用染法,则表里皆透,微揭示之,乃见矣。
辨纸:北纸横纹,其质松厚;南纸竖纹,若二王真迹,多会稽竖纹竹纸。唐有麻纸,质厚;有硬黄纸,其质滑泽。二王迹,亦有此等
者,皆唐人仿书也。五代有澄心堂纸。宋有观音纸,匹纸长三丈。又有彩色粉笺,质光滑,苏、黄多用之。元有彩色粉笺、彩色花笺、
罗纹笺、蜡笺,皆出绍兴。有白笑清江纸、观音纸,出江西。赵子昂、巙子山、张伯雨、鲜于枢多用之。有倭纸,以蚕茧为之,亦佳。
淳化阁:宋太宗命王著用枣板摹刻。各卷尾篆书: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摹勒上石。上有银锭纹,用澄心堂纸,李庭硅墨拓打,手揩之而不污。
绛帖:尚书潘师旦,增入别帖重摹十卷于绛州。北纸、北墨,极有精神。石比淳化本高二字。潭州刻者,曰潭帖,与绛雁行,俱次
于淳化。至绍兴间,三次重模,则失真矣。元枯间,刘次庄模于临江,除去卷尾篆题,而增释文,曰戏鱼堂,又在潭帖之次。大观间,
奉旨重刻于太清楼□□□稍有多寡。增入兰亭,有蔡京标题卷尾,曰;“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旨摹勒上石。”潘氏子析居,分绛石为二,
其后绛守得上十卷于公库,因刻下十卷足之,曰“东库本”。潘家又重刻上十卷亦足一部。于是绛州有公、私二本。经靖康兵火,并不
存矣。后金代重刻者不佳。蔡州模绛帖上十卷刻于临江,曰“蔡州帖”,在潭帖之上。元祐中奉旨,除淳化帖外,刻御府所藏真迹,日
“秘阁续帖”。戏鱼塘有利州本,较临江字稍大。
黔江帖:秦子明于长沙摹刻僧宝月古帖十卷,载入黔江绍圣院,乃潭人汤正臣刻。
武陵帖:较诸帖增益最多,中有黄庭,然博而不精。
赐书堂:宋宣献公刻于山阳,古钟鼎文,绝妙。二王帖不佳,石已不存,又重刻矣。
彭州帖:类北纸,亦刻历代帖,不甚精彩。
汝州帖:摘诸帖字牵合为之。卷后有汝州印,后会稽重模日“兰亭帖”。
淳熙秘阁续帖:卷尾云:“淳熙二年乙巳岁二月十五日修,内司恭奉圣旨模刻上石。”二王帖:许提举刻于临江,摹勒甚精。
甲秀堂:卢江李氏刻,多诸帖未见,后有宋人书。
星凤楼:尚书赵彦约刻于南唐,亦精善。
群玉堂:韩诧胄刻。
玉麟堂:吴涺模刻,不精,多杂米家笔仗。
宝晋斋:曹之格刻,最下。
百一帖:王万庆模刻,刻手不精。
南北碑纸墨:北墨多用松烟,色青。北纸松,不甚染墨,拂之如薄云过青天。北碑皆然,不用蜡油。南碑用油烟,色纯黑,用油蜡,碑文赝墨皆仿此。
帖拓:旧拓纸薄,久则磨光,而纸面无气味。
中通曰:拓,先煮墨绢包,试而拓之。为蝉翼,须蜡一摩。北方用骆驼油,市上用鸡(蛋)清:或以纸油入墨矾。兆兖云:“墨亦矾
调,待纸将干,则匀而不枯、不渗也。刷卵清者,天阴转潮,须洗发团之,微用白蜡磨拓帖面,永远发光,又可长用。
辨绢:唐绢粗扁,宋绢极细,新丝烧之则焦臭,年久者否。
刻字:用石灰、盐煮,易刻耐久。
摹帖纸:响拓,捶蜡明如鱿角,次捶油纸。若热桐油涂绵纸,久则茶洗可存数年。
磨古剑:勿用水及粗石,用香油就细石,慢磨去锈,却就铁炉边(下残缺一行)。
洗古铜:先以水洗净拭干,捣罗极细灰,遍擦,用硬靴刷刷之,然后用绵揩出色。
点铜斑:硇砂、寒水石各半两,金丝矾二钱,胆矾三钱,为细末,清盐水调匀。先将铜器以绿矾和盐水涂一次,火上烧,再涂一次,
却上药,令干再上。掘地坑炭火烧令红,沃以醋,乃以铜器入内,醋糟覆盖,又掩以土,半月取出洗干,以黄蜡揩之,自有诸色斑出。
朱砂斑:铜器先烧去油污,好米醋涂之,再浇去油。白矾、硼砂等分为末,醋和乱点,上火烧微红,以风木炭打磨,色如胭脂,甚好。
磨镜:白矾六钱,水银一钱,白锡一钱,鹿角灰一钱。锡、汞和如泥,入灰、矾研细,色□再洗,令白。
画鸾镜:雌黄一钱,粉霜、硇砂各一分,细研,胶水调镜上,随意描画人物花草,候干,火烧片时,以磨镜药磨去,其画自见。
装潢
洗画:以画副油纸置案上,将案两足垫高,一边泻水,用糊刷洒水淋去垢污,至水净而止。如污深,则用枇杷核,锤浸滚水,冷,洗
之,皂角亦可。洗已,急以清水淋解之,又将新纸印之,令速干。
覆背:必纯用绵料纸,亦须上壁,与画心同帧过,洒水润透,用糊相合,全在用力多刷,令表里如抄成一片者,或以好竹料连四,用
好绵料纸托为覆背,亦易砑光。连七、刚连勿用。
安轴;用粳米粽,加少石灰锤如胶,永不脱落。灌矾,轴易裂,又易脱。
染绢;古用钟山土黄染纸托衬,久而益妙。最忌橡子染纸,久则透绢作斑。
粉变:洗用白净酮块调水,以新笔涂黑处,不可使晕开,将连七覆盖卷收,过半月视之,黑气尽透纸上;如不尽,再治之;多不过三四次,既净,以新烹淡茶□□。
手卷:古用纸边最妙,用绢易脱。金粟笺,用白芨糊折边甚雅,覆纸选口口口四,洁而厚者搥过用之。托,用长案连接帧之。如
卷太长,则先表前半,压定,俟干再表后半,必以无接缝为佳。
册叶:古人绢本亦用纸镶,今人绢绫蓝线,益巧益俗。但裹纸层层,用胜四外朴内坚。大者,纸十层;小者,六七层,以厚实为胜。裁折之条后,同碑帖。
硬壳:碑帖俱宜硬壳。糊,用白芨、明矾,少加乳香、黄蜡,又用花椒、百部煎水投之。纸,用秋闱败卷,贱而精;金膏纸,亦可用。
厚糊刷纸三层,以石砑之,叠叠如是,曝之烈日,候干,以大石压之,听用。各种绢绫,随宜加饰。
又方:糯米浸软擂细,滤净淋去水,稠稀得所,入豆粉及筛过石灰各少许,打糊为壳更坚。外面装裹仍用面糊。成帖后,初须置近
人气处,勿令发蒸。一年后,药性坚定,永不蒸、蛀矣。
治糊:先以花椒煮汤去椒,盛净盆内放冷,将面轻轻糁上,令慢沉,勿动,过一夜,明早搅匀,浸数日,旦旦搅之,俟性过,淋去原浸
椒汤,另放一处,却入白矾末、乳香少许,以新水调,稀稠得中,入冷锅内,用长大擂槌,不住手擂转,不令结块,方用慢火烧熟,就锅切
作块,用元浸椒汤煮之,搅匀,再煮,搅不停手,候熟取起,面上用冷水浸之。常换水,可留数月,冻则坏矣。加楮汁更牢。或面和芨末
入水。米海岳云:“余得好书,辄以好纸二张,一置书上,一置书下,自旁滤细皂角汁和水,沛然浇水入纸底,于盖纸上周,活手软按、
拂,垢腻皆随水去,内外如是□□水浇五七遍,去盖纸,以干好纸渗之两三张,背纸已脱,而合于半润好纸□□背纸加糊背焉。”
装潢法:表背作池,故曰潢。大约粘宜省浆,表宜绵纸,多刷则悬壁不瓦,镶攒必俟天润。上壁,贵其滋调;下壁,则宜燥矣。表册
挖纸不在绫绢,续用芨背缝,务当尽心,久则有损。其时贵秋、冬,春中,夏下,忌暑溽也。春以皂角一挺,滑石、白矾、椒油、黄蜡各一
两,夏用蜡、矾、艾各一两,金精石、木鳖、秦艽、白芨、芫花各半两,乌头、信、巴豆少许,皂角一挺,秋加石燕少许,冬用蜡一两,矾半
两,茯苓三两,盐三钱,面一斤,其砑子者,用芨汤并熬,以肥皂搓水一升,后用蜡同煎。
芝泥法:茶油四两,皂角九钱,白芨去皮毛五钱,金毛狗取毛一钱,老生姜去皮五钱,以武火熬,文火慢收之,滴珠为候,绢滤去渣,
再煎数沸。艾绒、银朱各四钱,油调之,再蒸,再晒,听用。(今所云桂花油,即茶子油加桂花。)
松雪斋:用麻油一两,入蓖肉七,熬令色改,漉去,投芨、椒、矾、芽皂,文武(火)三沸;又滤去,俟油成珠,投黄蜡少许,去渣贮磁瓶
(掩埋);瘗月馀,以水□珠研淘,加油染煮帛。熟艾、鹅毛、吐丝之类,以绢囊缝固,纳于印池。珠六钱,加辰沙四钱。吴宁野纪:用川
山甲油,取其不渗。程穆倩:加大青取其发紫艳也。中通云:油于印色外者,加白敛。
灯心印泥法:灯心调粉,日之,碎后,以水澄之,受油胜艾。序
窃闻陶朱居室,亦资颦黛之人;西伯行仁,犹需蚕桑之妇。油盖而簪华胜,睹丑马之临坛;弓鞋而踏青园,见懿筐之在手。蚕政之重,所从
来矣。然而烹姜调桂,可占中馈之佳;垢耳蓬头,终作奇男之玷。且柳絮之堂,闱房解赋;书带之室,婢子能文。谁谓风雅之闲情殊不足道,
脂膏之细事即无堪传哉?爰集内政,以告解人。
书斋雅制字画
装潢珍玩
石谱
书斋雅制
染纸煮浆:糯米五升,浸一宿,研烂,水二斗,调搅;绢滤入豆粉一斤,再搅匀,下锅慢煎频搅;候滚,入蜡半两,再搅;候熟,入白矾一两,急
搅;如浓,旋入水,酌稀稠。恐锅小,分二煎。
煎槐花法:每半升炒焦黄色,用水二碗,煎数沸;候浓,用绢滤汁,入矾半两,蚌粉一两,研碎,入盆搅匀。
煎苏木法:槌碎,沸汤浸三、两时,煎浓,次加白矾,滤入盆,搅。
槌纸:每百张一石,捶之。每干纸十张,洒湿一张,沓上,如此百张放平桌上,以板压大石其上,一伏时上下,□□□□平石上,捶
二三百下。(每百)张内,将五十张晒干,却与湿者相间之,又捶三四百下,依上再晒干,又沓,如此三四遍,直至无一张粘者。再以五
七张,以次倒下捶匀,光滑如油纸方已。惟在捶、捣、揭、换工夫,务要手匀为法。
白纸每三十张,以前浆入铅粉、银粉、白石脂细末研匀。先刷表,候干,又刷里,干则上轴。捶罗纹或研花样,捶如前法。
肉红:以苏木汁加紫花少许,黄丹一捻,入银粉煮浆调匀,色淡为佳。
蛾黄:槐花一两炒焦赤,以冷水一碗烹汁,入银粉,如上拖之,或先研矾入盆,调浅。
粉青:以靛一斤淘净澄去灰,入银粉煮浆调匀,色淡为佳。
浅云:以槐花汁、靛汁,看匀看深浅,入银粉煮浆调匀。打纸绉法:长头发入肥皂水洗净,晾极干作团,以打磨绉纸直而且光。
风纸法:取上好连四纸,逐张卷起,挂透风处,久则自坚,书画家宜多藏之。
潢纸浆:每百张,明矾二两,黄明胶一两,滚汤化稀水于纸上,刷二次,阴干,作一垛,压,令极干,即逐张以生布揩拭,自然光滑。
古经纸:每百张,用浆五碗,槐花汁一碗,苏木汁二碗,浓墨半碗,调和加减,砑极捶光,可装背文书。
洗书画:每将(书画)平铺案间,取水匀喷湿,须令四面平稳,用马尾罗,罗寒水石末一钱厚,再喷;又罗真荚灰,候半时,以温水冲
起。如有污,取灯草揩之即净。若墨污,须一伏时方冲。
打碑:薄纸每张折叠定,于沸汤内蘸过,用布按去水,展开逐张
趁湿贴石上,以软刷拂之,微干,以小粉热糊匀刷,却使软布磨擦,墨色拂之。浓谓墨本,淡曰蝉翼。更将黄蜡涂板上,以毡一片擦过,即擦碑上以(为)度。
假碑:白芨、白矾等分,细粉倍之。酸浆草如无,醋代之。先将上二味罗净,以一分入细粉二分,再同研匀,以草汁调如浓墨。写
字晒干,用笔蘸墨涂黑,再晾干去粉,即成白字。要光,以蜡搭之。又以胶合白矾成锭,研真纸上;候干,用柿油磨墨涂之。
洗字:硇砂、瓦粉、木贼、白龙骨、白石脂、桑柴灰、密陀僧等分,加入言少许,为末。先湿字后掺药,熨斗熨之,干即落。又雌黄涂,一漫即灭。
石燕一个,全而不伤者,为细末,涂文中误字,自落。扇头误印,以指擦鼻凹油,擦之一二次即净。
巡碑:铁屑好醋调写白纸上,墨涂纸背,候干,拂去铁屑,以黄蜡打光,即似碑本。
接纸缝:楮汁合白面、白芨末为糊,缝如一线,日久不脱。
葵花笺;五、六月戎葵和露摘叶捣汁,用好纸裁段,汁内少投云母粉、明矾和匀,入大盆,以纸拖染,挂干,或用以砑花,或就素用,皆雅。
宋笺:黄柏一斤,捶碎,以水四升浸一伏时,熬至二升,用橡斗一升,如上煎;深胭脂五钱,用汤四碗浸榨出红。三味各入盆。每
用观音帘坚厚纸,先用黄柏拖一次,再以橡斗,再以胭脂,更看深浅晾之。
染纸作画:纸用胶矾俗工也。法以皂角捣碎,浸水中一日,入砂器重汤煮一炷,滤净调匀,刷纸一次,挂干,复以明矾泡汤刷一次,拆裱亦佳。
捶白纸:黄葵根汁一二匙,水一大碗,搅匀用之,令纸不粘而滑,多用反粘不妙。依前捶法,干湿相间,压一宿,湿则晾干。否
则,扑打千下,揭晾干,又压又打,令发光为度。
金银印花笺:云母粉以苍术、生姜、灯心煮一日,先布后绢,包揉各一次,绝细,以绵纸数重置灰上,倾入起干。将花板五色笺平
放,次以白芨调粉刷,上板覆纸印花不可重拓,欲其花起也。若用姜黄煎汁同白芨水调粉刷印,花如销金,亦妙。
绿笺:以盆贮水,俟苔浓泛起,持纸拖之,绝佳。
松花笺:槐花半升炒焦,冷水三碗煎汁,以银粉一两、矾五钱研,先入盆,次下滤净黄汁,搅匀拖之,以淡为佳。
矾纸法:明胶熬稀水,又以清水另浸明矾,酌量加之,以水涂手掌上,就耳边交两掌,粘以听之,其声大,黏者胶大也。再加矾水,不甚黏为度。
油绿色:合靛花、藤黄为之。
洗字:蔓荆子二钱、龙骨一钱、柏子霜五分、白丁香十条、定粉少许,为末,点水字上,以药糁之,少顷拂去。又菖蒲根、稻谷研细,
水调搽字上,候干擦去。又地藁根阴干为末,先以津液湿字,后糁之。
又方:以鸡子去清,黄入白硇三钱,蜡封其孔,令鸡抱之,(月)足取出为细末。每以清水点误字,即以末糁之,候干,扫去药,字即落。
又造笺:纸百幅、胶半斤、矾八钱,汤化醒之。春夏微酽,秋冬甚薄。调颜色拖过,晾干,捶平为笺。又胶矾拖过晾干,研好定粉加颜色,胶调刷纸,砑滑腻为笺。
油纸:桐三麻四不用煎,十五蓖麻去壳研;定粉一分合和了,太阳一见便光鲜。
朱墨:秦皮、栀子、皂角各一分,巴豆一粒去皮、广东黄明胶半两,同煎汁,和好银朱入模。
代泥金:黄铜细末半斤捣,荸荠半斤同捣和,三日如泥,淘净,和胶水,研如金。
胜金泥:云母石、干地梨、硇砂、硼砂等分。每药四两九钱,粉黄铜一斤,其药七包,七次下尽,铜枯成粉。如有锅底块未尽,照常
再粉。先将黄矾熬成水,候药下铜倾入矾水中,即成金泥,以白芨少调,任书。
真香油一两,天麻子一两,入铜铫内熬烹,入黄蜡一钱和匀,乘热拌熟艾,随意多少,入朱,不须绢衬隔,自然不塞,印文不生醭,不炽。
印油:用蓖麻油埋地中一年,白如脂,调印色最佳,不用熬治。
印色:真麻油半两许,入蓖麻子十数粒,捶碎同煎,令黄黑色,去蓖,将油拌挼熟艾,令干湿得所,后入银朱,色红为度。
蓖麻油埋三、二年,色白如冰,每用斤数,日内翻晒至熟,次下黄蜡、白矾末各一钱,白芨末二钱,金箔钿五十片,入瓶听用。将旧
坑豆瓣朱砂研极细,用水飞过三五次,去黄标并砂脚,只用中间水飞细者。入粗碗中,用烧酒倾入,微火煮一炷香,色变酒干,取起又
研朱如面,方合前油拌艾,久而愈红。蕲艾要揉百遍,去黑星。一法,用真蜜少许,久而愈鲜。
又方:麻油二斤、牙皂三个、蓖麻仁半斤去壳捣烂、花椒四十粒(令色不变)、藤黄一钱、明矾五分(取发亮)、黄柏五分、胡椒三十
五粒、黄白蜡各□□,辰砂二两、二红二两、水花朱四两。先将麻油、蓖仁熬数沸,再下皂椒,滴水成珠方下蜡矾等,去渣,用艾加三朱拌红为度。
造银朱;水银十六两,硫磺四两。先化磺,次下水银。阳城罐盐泥固济三寸厚,阴干装入瓶,用铁灯盏坐其口,盏内常要不干,盐
泥固口,缝留哨口小眼一个,用铁线一条,穿定铁盏瓶耳,入炉。以炭一百二十斤,早晨下火,至来日早晨住火,午时出炉。冷定打破
瓶,取出拣了核子研细,用水五桶,或盆瓮一处,再研伏时,或盆瓮内坐起,水定上面为板红,次是二红,底是心红,以刀劙开晒收。
勾朱法:每银朱一两、白矾一两各为末,先将矾于石器内作汁,却以朱逐旋投入,搅匀,提起放冷,碾极细收用。
法糊:瓦盆盛水,以面糁水上一斤,任其沉浮。夏五(日),冬十日,以臭为度,沥浸面清水,煎白芨半两,白矾三分,去渣合所浸面
打浓糊,入桐油、黄蜡、芸香各三钱重,就锅内打作一团(入白芨、明矾,则不蛀;入萝白汁少许,则不瓦),别换水煮,令熟去水,倾注器
内,候冷。日换水浸,临用以汤调开。
洗印章:图书久为油朱所固,先于灯盏内浸一宿,次日取出,蘸香炉灰,用硬棕刷干洗之,未尽更蘸刷之。不损印文,而清丽如新。凡刷印,先用绳约定,以防其滑。
洗砚:勿用热水毡片,惟莲房或按皂角水洗之。半夏切平,洗砚最佳。
收笔:以黄连煎汤调轻粉,蘸笔候干收。黄山谷以蜀椒、黄柏煎汤,松煤染笔收之。笔有油腻,以皂角水洗,以黄绢包,久而不蛀。
又法:银朱不以多寡,入藤黄,用水研匀,但以点、抹、揩、擦不落为度,胜于胶调,久而不败;或用白芨粉。
重朱墨:秦皮、栀子、皂角各一分,巴豆一粒去皮,黄明胶半两,同煎汁,合之。
销金:藤黄一两,用蜜三匙,粉一两,先以细酒将黄泡开,滤去渣,后加蜜粉,火上稍煮,取下候冷听用。夏用冰糖一撮,不用蜜。写字用粉,销金不用粉。
收水银:水银撤了,以鍮石引之皆上石。
督齐:或文书或纸,督齐必先以纸一二幅摊桌上,督之。
书丹:用肥皂则易写。写碑用梨擦过,则墨不滚。
蜡斗:蜡一两,入郁金末少许同熬,色深浅随意加减,乘热以绢
滤去渣,入沥青、皂角子再熬,既不透纸,又可着蜡。上尊位书,宜温蜡浅蘸,易于开拆。家书宜热蜡深蘸,以防私折之患。
收书:芸香、麝香、樟脑,皆可辟蠹鱼。
收画:未梅雨前晾燥入匣,纸糊缝,令周密,过梅月方开匣,以杉梓为之。漆其表,勿漆其里。
造墨:松烟十两,阿胶四两(鹿角胶亦可)、藿香、甘松、姜汁、猪牙皂角四味,煎去渣,澄清熬膏。十两中,化阿胶四两。胶四、金箔
三个,银箔二个和烟一处搅匀,捣万杵,造成锭,下灰池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任用。宜入漆加蟹黄少许□□。
造石器:硬软石膏各一斤,蛇含石一两,炭火煅三度,碾为细末,用龙骨、明矾汤调就,做器皿坯模,候干,雕琢打磨。初造时,要
红,入朱砂,或银朱;要黑,入墨(不加石炭);要黄,入雌黄。
煅一切药石法:用细项大腹沙壶,自项捶去之,入药煨火待红透,倾出分毫不减少。
洗试金石:石上金满,用盐洗去,留湿地上,少时,以胡桃油拭之。
金刚钻:钝者浇红,入好醋中浸之。如失去,连土扫入钵内,研之,响者是。
治朱砂:朱砂贱可以合色,但中多铁屑,须以磁石引去之。
增银法:银一钱,炉甘石二分半,入铁罐,瓦盖煨之,后用武火,一炷久,重二分。
磨灯心:以米粉合淡胶水涂之,晒干碎之,入水,粉胶沉去,又涝出灯心晒干,又涂又晒,如此三次,以调印色,胜艾绒。
洗画粉:粉黑被烟薰,以石灰汤蘸笔洗二三次,如新。
文房春风膏:以杨花铺砚池不冰。藁本煎汤拭桌,则不沾蝇。
花瓶水不臭:烧瓦一片在内,胶泥亦可。
花瓶水不冰:以头灰汁插之;或水一酒二;或用硫磺置其中;或以炉灰置其中。
洗灵壁石:石久经污作茶褐色,当以朴硝入汤同煮,一二时取出,如石灰色,却以乱丝或丝瓜蘸细沙与石灰磨洗,其黑如墨,即有凿痕,亦浑然矣。
替销金:青礞石、焰硝各一两同研,入大甘铜(锅)中煅之,以沸汤淘去红汁,令净,见金星用之。
装古铜:井花水调泥矾,浸一周时,再烘热铜器,上作脚色,候干,口硇砂以水浸化,净笔蘸刷上三两度,候日余,洗去,干即洗之。
其妙处,全在调颜色水洗工夫,须洗三五番,方定,入地窖藏,即生朱砂斑。要颜色沉,以竹叶烟薰之。
一法,用胆矾、硇砂、寒水石、硼砂各半两,金丝矾二钱共研,以清盐水调之,将铜器先用绿矾和盐水上一次,烧一次,口次,方上前
药,候干再上。乃掘一坑,炭火烧红,以酽醋泼之,器以醋糟覆盖,用土罨。出,洗净,以蜡擦之,自有朱砂斑。
幽古:泥矾热上三两度后,方可洗,仍以竹叶烟薰。
假琥珀:苏木一斤、紫草半斤共打碎,水五升,同入锅滚数次,熬干,以白蜡半斤化开,透明为度。
假白铜:水银二钱,白矾一两,飞丹一钱,用唾研末为度,以铜洗净,用此药擦之,其白如银。
又法:用姜黄一钱,水银死过七分,和匀,以新笔蘸刷,入炭火烧之,如此三度,待黄色,乃用食盐、焰硝入砂锅煮六七沸,与真金无异。
又,锻铁灶中飞出如尘紫色,紫色轻者曰铁花,亦曰铁精。可摩莹铜器。
麝:市人研荔枝搀之,即当门子粒,亦系造成,最难辨认,□□□始可信也。辨真诀云:来如面,去如线,灼以星火渣不见,用
指□□去也。伪者,以鸡血和荞面包麝皮充之。
犀角:分水辟尘,置米中鸡见而骇。
人参:潞州紫团,紫大而扁。羊角参,坚白而圆。高丽者,近紫团。□罗者,亚黄味薄,莫如辽东黄参。试之,令一人衔,一人否,
同走二里不喘。秋参重实,其轻松者,春参也,十不及一。
沉香:以粟米大投火上,滚粘泛起,大如大豆。
造水银:□□□□□□入朱砂半满,上加敲碎瓦粒,剪铁线□□□□□□盐泥固缝,以熟炭火,先文后武炼一炷□□□□□□
壳又入砂,如前法再煅。每砂一两得水银七八钱,低砂得五六钱□□□。
造轻粉:水银一两,皂矾七钱,白盐五钱同研,微见星为度,放坎饼盆中,翎扫圆如饼,覆以乌盆,用炉炭罗过水调封,盆底去火三
寸许□之火慢,则渐加至半斤为度,三炷久,提出候冷,用刀轻轻挑起□□灰勿令香落,鸡翎扫下,盆底粉角,任意扫净,另放又加□□□□□□。
造故色纸:烧桦皮熏之,其自故者,表故里新。
潢捶法:白矾、倍黄明胶滚化,而稀水收之。捶纸以一湿一干,合百为垛,用大石压一伏时,乃捶三百下,以互间匀叠为度。洗砚:墨胶久滑,以麸炭磨之。
劣墨发光:蜡梅皮浸水磨之,胜糖。煅铁烧红有花沸砧上,如兰如蛾者,名铁蛾,亦名铁落,浸醋书宇,又于纸背涂墨,则如碑字。
铜为赤金,有赤、白、青三种。赤铜出川、广、云、贵、日本;白铜出云南;青铜出南番,皆采矿炼取之。惟赤铜为用最多。以炉甘石
与铜各一斤,炼之成黄铜,色如金,人以(充)鍮石;以矾石炼为白铜;杂锡炼为□□。
新罗铜宜为钟。石绿、石青、白青等铜,并是药。制成铁铜:以苦胆水浸至住赤,煤熬炼成而黑坚。锡坑铜大软,铜之性极柔,其体极坚。但其中多有铅,故其体脆,
铸之多蜂窝、渗眼。虽出良工之手,不免有炸坏之患。用炼过净铜一斤,投升打灵砒一两,陆续入汁中,待清,引汁入模,则无蜂窝、渗眼,但砒铜性燥,体犹脆,仍不坚固,待锉磨,内外光细,然后用熟炭火烧红,离火风吹,砒烟渐去,以无烟无臭为度,方用捶打其体,甚坚。
李时珍曰:“苍术、粉铜、巴豆、牛脂、软铜、慈姑、乳香、哑铜,物性然也。”又曰:“同胡桃嚼即碎,相制也。”《抱朴子》云:“铜有牝牡,
在火中尚赤时,令童男女以水灌铜,铜自分二段,凸起者牡铜,凹起者牝铜也。以为雌雄剑。”
辨古琴:古琴年久漆光尽退,色如乌木,纹有蛇腹梅花。此真奇古。伪者,冬日内晒,或以猛火烘琴极热,以雪罨激裂之,然漆色终新也。
唐琴:有雷文、张越二字。其龙池凤沼间有弦,馀处悉凹,令关声而不散。
宋琴:有官局,其琴有定式,长短大小如一,有不如式者,悉野斫也。
古琴:惟夫子、列子二样。近有云和样,非古制也。
辨古玉:上有红斑为血古。若青玉上有黑漆古、渠古、甄古皆不贵。菜玉,上有如黄土一层,洗不去,此土古也。以包浆为贵。
玉色:以白如酥者为上,或黄者如栗,碧者如蓝,红者如鸡冠,
绿者深绿,俱贵。或黑如漆,为墨玉;非青非绿如菜叶,为菜玉,价并低。若淡碧,不甚贵。(下残缺一行)
罐子玉:北方于罐子内,用药烧成,无气眼者类真玉。但微有蝇脚,久远不润,且脆甚。
茅山石:白而光、有水,石冷白色;或有水路;或有饭糁色。其好者真似玉,刀刮不动,终有石性,不温润。
玛瑙:器要样范好,碾得薄,不夹石者为妙;中有人物、虫、鸟形者最贵。有锦红花者,曰锦红玛瑙;有漆黑中一线白者,曰合子玛
瑙;黑白相间者,曰截子玛瑙;有红白杂色如丝者,曰缠丝玛瑙,皆贵。有淡水红者,曰浆水玛瑙;紫红色者,曰酱斑玛瑙;有海蜇色
者,鬼面花者,皆低,总以红多者上。古云:玛瑙无红一世穷。浆水玛瑙,色内有纹如柏枝,为柏枝玛瑙,最佳。凡用玉、瑙、晶器,骤倾热酒则璺,宜先以温水烫之。
水晶:澄澈无瑕玷、击痕者佳。凡器以素为好,碾花者必有节病。倭晶第一。南者白,北者黑,信州者浊。假者用药烧成,色暗
青有气眼;或有黄青色者;亦有白者,但不明洁。昔,丁恕有水晶风字砚,发墨如歙石。
玻璃:有酒色、紫色、白色者。与水晶相似,器多碾雨点花儿。其伪者,入手却有气眼,如琉璃。凡琉璃有油,以酱汤洗,勿见水。
象牙:大食国牙,滋媚光润,纹缕细腻为上;三佛、齐国次之;广牙多下。象牙,古简笏,上下有座,盖两边有垂柳。
犀角:成株,肥大,花儿好及正透者贵;反是者贱。其纹如鱼子,谓之粟纹。纹中有眼四净明,此为山犀。黑如漆,黄如粟,上下
相透,云头雨脚分明,通天花纹,状似百物之形,最贵。有重透者,
黑中黄花;黄中黑花;有□□□,黑中黄花,此二等,亦贵。有倒透者,黄花有黑,此等次之。花如椒豆斑者,色深,又次之。黑而无
花,不值钱矣。出临河路者佳,蛮犀、川犀不佳。
犀带:多有就角地上,贴好犀作面,夹之一片者,可验底面花儿。大小远近,更于侧面寻合缝处可见。又有原透花儿不齐整,用
药染成。黑者,则无云头雨脚;黄黑连处纯黑而不明,但有粟纹而不圆者,必是原透花儿不居中,用汤煮软,攒打端正,非生犀也。毛
犀甚似,而无粟纹,纹似竹,此非犀也,不为奇。
骨笃犀:如淡碧玉,稍有黄,扣之清响,嗅之有香,浇之不臭。能消肿。最贵。
珊瑚:色如银朱,柯大枝多者,贵;有髓眼淡红者,价轻;有枝上朽断者,用口梢定,熔红蜡粘接,宜细认之。
琥珀:红而黄者,曰明珀;有香者,曰香珀;鹅黄者,曰蜡珀,此等价轻。深红者,曰血珀,其中有蜂蚁松枝者,最贵。此物于皮肤
上揩热,用纸片些少离寸许,则自然飞起。假者,染羊角为之;真者,出高丽、倭国。
蜡子:出西番、南番性坚。有红者、紫者、酒色者,明莹大如指,亦有小者。古云:蜡重一钱,价值十万。自然者,好;碾琢者,不佳;假者,必有气眼。
猫眼:坚黄如酒色,活者一道白,横搭转侧分明;大者如指面,小者价低。睛散及不活(者),或青黑色者,皆不为妙。
马价珠:色青翠。大者、好者,值价如马夹石。粉青,有淡烟色及老者,似口口眼,以珠拂之则明。
碧靛子:色青绿,好者类马价;黑绿者低,出南番。
石榴子:明莹者佳。
铺绒绿:色纯绿,如铺绒,不甚贵。
金星石:无金星不夹石者佳,有金星蜡色者贱,碾得巧为妙。
珠子:南番者,好;广西者,易黄;圆白而光者,佳。北海珠,身,青色,披肩结顶者,价高;骨色、粉白、油黄、浑色者,贱。古云:一圆二白,皆以分两定价。
砗磲:似蚌白,有纹理,不甚值钱。
鍮(音偷),石:出波斯国。《一统志》云:答儿密,古之丹眉流国,产愉石。《格古论》曰:鍮石,自然铜之精者也。今炉甘石炼成者,
伪也。按:真者如黄金,烧之,赤色,不黑。
玳瑁:出南番。白多黑少价高;黑多者,贱;有黄紫者,以龟筒夹玳瑁黑点者,宜辨之。龟筒出南番,似玳瑁而无斑。鹤顶出南
番,有鱼顶鱿红如血,用龟筒夹为梳,曰鹤顶梳。
象牙,南番者大,广交者小,锯开粉红者,上。牙心明者,谓之心影;不明者,谓之气脉;黑者,谓之播纹。若有黑点,麻璺、偏影、
触纹、大松纹、小点,谓之泪痕;大黄点,谓之粟靥;白骨色者,谓之骨白。牙性粗,皆不足贵。
鹦鹉杯:海螺为之,不为贵。
镔铁:出西番。面上自有旋螺花者,芝麻雪花者。凡刀剑上打磨光净,用金丝凡凡之,其花则见,价贵于银。假者,是黑花,宜细
验之。刀有三绝:大金水总管刀,一也;西番浮鹳鹕木,二也;鞑靼桦皮鞘,三也。昔有镔铁剪刀,制绝精工,外面起花镀金,里面嵌银
回回字。定铁,出某肃,青黑色,亦坚固□□贵矣。
柴窑:柴世宗时烧者,天青色,有细纹,多足,粗黄土。或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汝窑:宋物。淡青色,蟹爪纹。、无纹者,更薄,尤工,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
官窑:宋物。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类汝窑。有黑土者,曰乌泥窑。伪者,皆龙泉所浇,无纹路。
董窑:淡青色,细纹多;亦紫口铁(足),比官窑,无红色,质粗,不细润。
哥窑:旧窑色青,浓淡不一,有铁足紫口。好者,类董。元末新窑粗燥。
象窑:有蟹爪纹。白润者,上;黄粗者,下。俱不贵。高丽窑:色粉青,类龙泉,有白花朵儿者,不甚值钱。
论曰:官器品格率类哥窑,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董窑、乌泥窑,皆法官窑,质粗不润。元末,新烧更劣矣。时云:铁足紫口善。凤皇山土色紫,器口上仰,泑水流下,比周身较
浅,故微露紫痕,此不为贵。看隐纹,则官如蟹爪,哥如鱼子,若有窑变异象,又不可常格论矣。今又有以旧片补旧器,入窑再烧,宛
如故物,但补处泑(釉)色浑而质干燥,无精彩耳。
宣和、政和年制者,仿定器,而紫黑者,亦少;白薄如玉者,尤佳;黄厚油灰皆下晶。霍器,仿折腰制者,亦工。凡口皆滑,惟欠润
泽,而质脆不堪□□定之下;龙泉次之。佳者,可比官窑,但少纹片、紫口铁足耳。
玻璃窑:少雅品,且不耐用。
均州窑:有青、红、紫、黑数种。底有一二字号为记。
明朝饶器:中画双狮弄球,球内篆书永乐年制。细若粒米,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又次之。宣德年,红鱼把杯,以西红宝
石为末,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鲜红夺目;若紫黑色者,稍次矣。又有青花如龙,松、梅把杯,人物、海兽酒把杯。壶瓶多五彩烧色,
如白瓯中有坛字或有龙凤暗花纹,底有大明宣德暗款,隐隐桔皮纹起,真妙晶也。成窑,五彩用色浅淡,有画意,青花盏,薄如纸。匾
肚把杯,亦胜于宣。然成之青花,不及宣之五彩。
古定器:白润者,贵;黄粗者,贱;外有泪痕者,真;画花者,最佳;素者,亦好;绣花者,次之。有紫定、墨定、土俱白,其值高。茅
蔑骨出者,贱。盖市语:损曰茅,路曰蔑,无油水曰骨出也。
吉州窑:类紫定,体厚,质粗,不为贵。
古磁:好者,类定;亦有绣花、画花素者,但无泪痕,次于定;新者,不足论。
古建器:多敞口,色黑润,有黄兔毫斑。滴珠大者,真,但少薄者。
龙泉窑:质薄细,翠青色者,贵;粉青色者,低。有一等,盆底双鱼,盆口有铜绦环。体厚者,不甚佳。
古饶器:薄润最好。有素折腰样,(芒)口者,体虽厚,色白润,尤佳,值次于□□。元朝造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者
足大;素者欠润;有青色□□者,俗甚矣。
霍器:出霍州。元朝*(左爽右刂)金匠彭君宝仿古定制,折腰样甚整齐,日彭窑,细润者类定,皆滑口欠润,不为贵。卖骨董者,称新定。
大食窑:铜以药烧,作五色花,香炉、瓶盏之类,只宜闺阁,非文房清玩也。
剔犀器:以滑地紫犀为上;底如仰瓦,光泽坚薄,色如枣,剔深峻者,次之。福州,旧做色黄滑底,圆花者多,曰福犀,坚且薄,亦难
得。嘉兴新作,虽重,少有坚者。黄底者,最浮脆。
剔红:器无新旧,但朱厚,色鲜红,坚重者,佳;剔剑环香草者,上,若地黄子。山水、人物、花木者,虽工易脱;朱薄少红者,低。宋
内府,多金银作素者。元末西塘,薄而不坚,劣矣。假者,用灰团起,外以朱漆漆之,曰堆红,又曰罩红。但作剑环香草者,多,不值
钱。大明底款永乐。永乐黑漆以针刻,宣德刀刻,以金填之。
螺钿:宋内府俱坚漆,或嵌铜线,甚佳。吉州新作者,多用作料灰,乃猪血和桐油,不坚易坏。
鸂鶒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如乌木。有□者,上。
鞑靼桦皮:色黄,斑如米粒大,微红□□□□。
紫檀:出广西。湖广新者,红;旧者,紫,有蟹爪纹。
乌木:纯黑间道者,嫩,出南番。假者,以醋调矿灰涂柘木,经宿黑,烧胡桃壳熏,又以油胡桃擦之;或以莉蒺木浸泥中,即莉柴。
花梨:紫红类降真香,亦有香。鬼面纹者,佳;花粗色淡者,下。
香楠:出西番。纹理纵横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贵。谓之骰子香楠。
杉木:色白,纹黄稍红,有香,纹细如雉鸡斑者,贵;花粗者,次之;直理不花者,多。
桫木:色黄,纹稍黑,花细者,佳;直理者,多。性柔可圈。
椤木:色白纹黄,粗亦可受。直理者,多;理直而细者,曰,革椤。金刚子:大者贱,愈小愈精,要纹深细。
古铜:铜入土千年,色纯青如翠;入水千年,纯绿如瓜皮,皆莹润如玉。未千年者,不能莹润也。其入土者,青绿剥蚀,彻骨莹润,
朱砂斑垤起;其未入土者,色紫褐,亦有朱斑垤起,此皆贵品。若蜡茶色,黑漆色,年近而锈,未入骨,此皆次之。其剥蚀处如蜗篆,自
然少有斧凿痕,则伪矣。伪者,以好醋调朱砂末,傅铜上,候成蜡茶色、漆色、绿色,入水浸后,用稻草烟熏之,以新布揩,色光;或棕刷
刷之,又以漆调朱为斑,要皆在外,不能入骨。
三代器:夏器嵌金,其细如发;商朴素;周则雕篆精密。或讹相嵌为商器,非也。
唐宫器:多有监官花押,花纹亦细。宋句容及台州造者,多小,细纹花儿。元杭州姜娘子,□江王吉所铸,花纹粗,不甚值钱。(残缺一行)
小浅深如一,并无砂类。若模糊不匀净,样范不端正者,皆野铸也。
古款识:三代用阴识,其字坳入。汉用阳识,其字垤起,间有坳者。盖阳易而阴难也。
香炉:古无炉,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中所用。世多假之,体质亦易辨也。
古镜:古人必用青铜,制作精致,惟唐大细。
古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用以养花,花鲜明,开速而谢迟,即就瓶结子者。陶器亦然。大抵紫褐色或青绿一色、光莹射目者,为
上;水银黑漆,次之。其有褐色,上有云头片、芝麻点、朱砂斑并绿翠雨点者,必传世物也。
古今真伪辨:古嵌一物,周身无一处完整,非剥落,即为青绿结遮,或隐,或露,出自天然。伪者,必凿,完全片段,或嵌,或遗,状土
剥落,方以法蜡掩饰。近人搜拾古冢残环碎珥,裁为方圆规制,以嵌彝鼎,假作三代法物,不可不知也。
三代钟鼎:阴识字有百十之多。汉、唐以下,皆阳识。间有阴识,亦非钟鼎古文。古工精细,拨蜡清楚,底子光滑,周身如一,并无沙眼欠缺,今不能也。
宣器:摩砻最工,识文用匾方印,阳铸大明宣德年制;真书,字面完整,印亦光滑。多用蜡茶、谬金二色。蜡茶以水银浸擦入内,
重洗为之。镕金,以口为泥,数回涂抹,火炙;或口所费不赀,非可仿佛□,但花纹。
石谱
灵壁石:扣之声清,刀刮不动,能收香。斋中有之,香烟终日不散。色黑如漆,纹细白如玉,不起峰。佳者,如卧牛、菡萏、蟠螭。
英石:出英州。如铜矿声,倒垂岩下,以锯取之,故底平,起峰二三寸,润黑色。
竹叶玛瑙石:斑类竹叶。紫黄色斑大者、青色斑细者,贵。碾骰盆,嵌桌面。
沂州土玛瑙:红多,细润,不搭粗石者,佳;胡桃花者佳;大云头及缠丝者,次之;红、白粗花,又次之。可锯板,嵌桌面、床屏。丝红石:白石红纹,亦可嵌桌。
南阳石:独绿花者,佳;淡绿花者,油色云头花者,次之。(下缺一行)
永石:色青不坚,好者,有山水、日月、人物之形,但多刀刮成者,摸之凹凸者可,验紫者胜。青花者,可嵌桌面、屏风,非贵物也。
川石:白底青黑,花纹如山坡,性坚,可嵌桌面,少大者。
湖山石:青黑,类太湖,纹类骰子、香楠,可嵌桌面。
乌石:出山西。色黑,坚润,可相带。
青州红丝石:外有皮表,其理红黄相间。理黄者,其丝红;理红者,其丝黄。须饮以水使足,乃不燥。唐彦猷甚奇此砚,以为发墨不减端石。
临安:一青,一青白,其质奇怪,四面嵌空。
武康:出湖州。一青,一黄黑,石多卧生,亦有峰峦。
昆山:色白洁,块磊巉岩,无耸拔之峰。土人植小草木于奇巧处,卖之。
江革:道州县名。一稍青,一灰黑,有巉岩之势,而粗燥。永宁者,一深青,一微青,一微黑,颇类太湖弹子窝。数尺者,有大山之,象,岩壑万状。
常山:一石数峰,高下万状。一深青,理如刷丝;一青而滑,皆有声,地名口口。
开化:亦出衢州逊思溪。
澧州:磊块大小不一,理如铺丝,多险怪,类诸物状,有白脉。(残缺三行)
袁石:微青,多峰峦;又有石嘑中生小林木;或高数尺,如一大山。
平泉:李德裕庄名。每获奇石,必刻“有道”二字。
兖石:褐色,有峰峦,扣之作声,亦可为器,一名栗玉。
排牙:出临安,山名拜郊台,岩岫玲珑。
石笋;镇江、益州皆有。其质挺然,理如刷丝。
泰岩:出袭庆府。大小三四寸,色灰白,或微青,亦嵌崄,亦可琢。土人不甚珍。
峄山:亦翠润。
襄阳:一青黑,一灰褐。横长尺许;或如拳,可置几案。土人不重。
岘山:色黄,亦奇,灰褐者多,穿眼,可出音。
排衙:苏仲恭有睡鸂鶒一,石笋一,皆归内府。又米元章曾取为岘山。
清溪:出广南。亦巉岩,扣之清越。一白色,尤奇。
邢州:太行生黑石,有峰峦,可置几案。取为砚,名乌石。
仇池:出韶州。小石,岩窦甚奇,扣之有声。
卢溪:出袁州。色青黑,嵌空□□数尺,鲜小巧者。
余州;石如钟乳,色如灵壁,扣之清越。
熟潭:无小者。
韶石:有峰峦,类道州永明石,品质糙,须磁末刷之。
分宜:色绀青,玲珑奇怪,有数人可远致者。
萍乡:亦袁州属。石如钟乳,亦嵌空奇异。
鱼龙:出潭州。微青,或灰白,类鱼龙形在石面,疑鱼所化。
松花:出婺州。石有松纹,小者,可置几案。
洛河:青白,有五色斑,最白者,可烧假玉。
通远军:类鱼鸟,扣之有声。青黑,温润,磨刀不敛。长尺者,价数十千。
兰州:纹彩可喜。亦有如物像者。
黄岩:台州有方山,其石皆方。
松磁:荆南县出。石五色,类真州玛瑙。
于阗:色如蓝黛,有白点灿灿,曰,金星石;又深碧光润者,日翡翠。然无口少,土人贵翡翠而贱金星。
黄州:石五色斑斓,光明莹澈,纹如刷丝;或成物像,率细碎。
因坡公口口易小儿百,故作怪石供。士大夫遂好之。
杭石:白,无峰,岩多磊块、尖锐;或如朱砂床,有棱,望之光明。以上玩设。
金星、银星:二石并出歙。金星,色淡青;银星者,色青黑。有星处不堪磨。侧取为砚,并粗燥。大者盈尺,久用退乏。
悬崖金星石:出万州。色漆黑,绝细润,水湿星现,干则否,极发墨,久用不乏。端溪下岩之亚也,非歙出。
分宜:袁州县名。出石紫色,扣之有声,发墨,宜笔。
龙牙:出潭州。产水中,稍紫润。
大沱:出归州江中。色青黑,有鹧鸪斑纹,质颇粗。
玉山:信州县名。色清润,扣之有声,采为砚,多如莲、杏叶样。
方城:唐州县名。一淡绿,一深紫,一灰白,质细,无声。紫者,可砚,余作器。
南剑:州名。青黑,光润有声,发墨,宜笔。亦可作香炉诸器,最佳。
建州:色深紫,坚润有声,间有如豆点,不甚圆,两三重石晕,亦发墨,为佳。
华严:出温州。一种紫石,有横纹,润者,可砚;黄者,有黑斑,可琢器。
密石:出安丘。色白,纹如刷丝,盘诸石面;或成佛像,去其粗质,可为研。
巩石:色绿,有纹,自为水波,湿润,友墨。坡公有圆者,目为天波。
辰州:色黑,类皆州者,可琢器镌印;坚润者可研,而少。
绛州:色稍白,纹多花浪,类牛角,一名角石。为研,可研丹砂,而滑不发墨。
寿春:色紫,发墨有声。倪云林有风字砚,特轻薄。
龙尾:出婺源。坚劲发墨,以金星为贵。石理微粗,或如刷丝
罗纹,枣心、瓜子、眉子,两两相对。又一种,色青,无纹。又祈门县所产,青紫,亦温润。
龙尾:旧坑,亦卵石。色淡青黑,细润,无纹。水湿微紫,或隐隐有白纹,或星月之象,干则不见。大者,不过四五寸,多作月研,
就其材也;亦有纯黑,此品最贵,不减端石,然宋已尽矣。其粗黑绝大者,皆新坑也。
又有罗纹、刷丝、金银间刷丝、眉子四品。旧坑,皆青黑,绝润,罗纹甚细,刷丝如发密,眉子如甲痕,如蚕大,此晶亦贵,北宋已竭矣。新坑,枯燥,纹亦粗。眉子长二三寸;刷丝每条相去一二分;罗纹如罗纹大者二三尺。
端溪:下岩旧坑,卵石,漆黑,细润,眼有晕,多者如排星斗。庆历间已尽。
又有卵石,去膘得之。色青黑,如玉。有青花如筋头大,或有白点如□。
此晶亦贵,北宋已取尽矣。新坑,淡紫,眼如鸜鹆,有晕。嫩者,扣之无声;□□微有声,久用退乏。润者,亦难得。然比下岩低三等矣。
上岩新旧坑,皆灰紫,粗燥,眼大如鸡眼,扣磨俱有声,久用光
如镜,旧坑为胜。总之,辨眼者,活胜泪,泪胜死。层晕中有黑晴,
曰“活”;重晕模糊,曰“泪”;黑暗不明曰“死”。
类端:沅州一种,粗黑,或有小眼。端溪人以之假端。辰、沅人多作犀牛式等样。又有*(左氵右黎)溪一种,表淡青,内深紫而带红。有极润者,久用,光如镜;或有金线黄脉相间者,曰“紫袍金带”。洮河出绿石,不耐磨,俗号绿□。青州紫金,吉州紫石,皆类端州西坑。
奉化:明州邑名。色微黄,扣之有声。其纹横裂,亦可加工磨治为砚。
修口:出洪州。五色,如玳瑁;可琢,可砚,亦发墨。
涵碧:出婺州。镇潼、晋后、李充伯玉砚,发墨,奇爱;又许汉阳碧玉砚。青州以熟铁为砚,有柄可执。桑维翰铸生铁砚。以上砚材。
莱石:五色斑剥,可以雕器。
虢石:一种色紫,有白如圆月或龟蟾云气之状,琢为屏,亦佳。一种色黄,纹如山峰,可作砚屏。然手摸石面,多有高低。
阶石:色白,可以琢像雕屏。
六合:真州县名。出玛瑙石,颇细碎。有大而白者,五色纹如刷丝,温润。人就巧碾物像。
溜州:质白,有纹,斑黑如云,扣之有声,治为方斛诸器。
鼎州:祈口山石,紫黑,大、小圆匾,虚空其间。小者可为研滴,大者可栽菖蒲。
上犹:处州邑名。微紫,多浅黑斑,两晕,外晕绿,可作水斛。
宝华:出天台,类莱石。
石州:或黄白,或青紫。类桂府滑石,雕器镌章,甚妙。
夺玉:出燕山。坚白,可琢。
韶石:色深绿或青绿。可雕。
桃花:色粉红,可琢。出韶州。
白马寺:在河南。色绀绿,类马价珠。一淡绿,有刻佛像绿为上。大不过梅李。
无为军:两面多柏枝,色带紫,或灰白,间有纹,如山林、可为屏。
泗州:去粗面,色微青白,为器亦佳。
菩萨:其质六棱,大如枣栗,映日有五色圆光。
饭石:出婺州。青色,紫绿,石细碎。可为数珠、镇纸。
络丝:出沧州。色白,有丝萦绕。
浮光:光州山名。洁、透明,类阶石。土人琢为器及印材以上器用。
林虑:质坚润,扣之有声。石生坑中,垂如钟乳。斩去粗石座如板,山峦秀出,曾贡内府,其色甚碧;又一种,色稍斑,大,有山壑嵌空洞穴;假,人为有中虚者,可施香烬,俨然有没。大不过三五尺,小如拳。
太湖:产洞庭水中。嵌空,崄怪。一白,一青黑,一微黑鲜有小者。
无为军:色黑润,大数尺,小或五六寸。多作群山势,声。
数回涂抹,火炙;或口所费不赀,非可仿佛□,但花纹。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古戈爾藝術
歡迎轉載轉發
有任何意見、建議及推薦內容都可與我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