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开粥厂老天津人是怎么过年的

春节是中国人眼中最重要的节日。

关于如何庆贺春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很多固定的风俗习惯,但也有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淘汰。

不过在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段相声《开粥厂》中,却把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年俗记录了下来。本文咱就跟着马三立版本的《开粥厂》,一起看看那些消失了的老年俗。

《开粥厂》马三立、王凤山

1贡品食物

给五尺高的蜜供一堂,给鲜果供一堂,素供一堂,酥油月饼一堂,面鲜一堂,灶王前小坨子三碗。

蜜供就是用面块、条过油后,滚上蜜,叠成小塔型的贡品。

鲜果供就是各种水果贡品:

素供即素斋,酥油月饼即套饼;面鲜即用面做的水果形状的点心。

一堂为五碗,只有祭灶王是三碗,因灶王比其他神佛地位较低,而灶王爷前的蜜供仅六寸高,为“小坨子”,此谓“灶王前小坨子三碗”。

2祭祀用具

重素墩子一对,给大双包一对,小双包一对,以上衬供六堂,供碗儿二十八个,供花儿六堂。

重素墩子即烛台,也有说为大号素蜡。

家庭祭祀时用的红烛,两支为一包,所以叫双包。大双包约四寸,小双包约三寸,为榆油制成,也称素蜡,区别用羊油制成的荤蜡。

以上衬供六堂、供碗儿二十八个、供花儿六堂

古代祭祀以三牲牛、羊、豕(shǐ,猪)为供品,名曰“太牢”,而以蜜供、月饼相衬,谓之“衬供”。

前面蜜供、鲜果供、素供、酥油月饼、面鲜各五碗一堂,需供碗二十五个,再加上灶王面前的三碗,正好二十八个供碗。

供花即“供佛花”,在供品上所插的假花,草、绫、纸、绢做成

红石榴花儿五朵,祭财神羊肉一块。外有一把红头绳儿,一包年饭果儿,二百挂灯钱儿,一个铺垫儿。

红石榴花儿,纸或线制成,戴在头上可趋吉避祸,也可以摆在祭祀用的贡品上。祭财神羊肉一块,初二祭财神,要用鱼和羊肉,“鱼”与“余”谐音,供羊肉有“吉祥”之意。老北京的大商号,祭品要用五大供: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南方则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红头绳

年饭果儿,除夕将新饭盛在盆里储藏,称为年饭,在年饭盆里插上松枝挂钱、柿饼、龙眼、荔枝、枣、栗等时果,称之为“年饭果”。类似八宝饭。

挂灯钱是古代宫廷用的一种钱,用作宫灯的下坠,为给宫灯压重,防止刮风引发火灾。这种钱不流通,上有吉祥话,如“长命富贵”等,民间辟邪用。

铺垫儿类似蒲团,多为蒲草编制,行跪拜礼时使用

3装饰用品

五副春对儿:有街门对儿,屋门对儿,佛前对儿,财神对儿,灶王对儿,福字儿,佛字儿,横批儿,斗方儿,出门见喜,抬头见喜。五个春条儿,两把掸子,一束藏香,一对白烛,一个灶王龛。

街门对

屋门对(贴在院内房子的门两侧)

佛前对

灶王对

斗方儿,类似合字“招财进宝”的方形

春条,即用红纸剪裁成一尺长四五寸宽的长条,竖着书写。

两把掸子

藏香:过去有钱人家有佛堂,老百姓家有佛龛,但不论大小,除夕夜必需上供。上供用的香多为子午香或藏香。藏香多用藏红花、藏寇、丁香、檀香木、冰片、当归、黑香、雪莲花、沉香、甘松等几十种名贵藏药及香草制成。

灶王龛即祭祀用的佛龛。侯宝林大师有段《买佛龛》里说道:就这么个玩意,要特么八毛!

还给十张红灯花儿,十张白灯花儿,十张黄灯花儿。三十张挂钱儿,二尺街门对儿门神一张。

灯花儿,一说为油灯,也有说是用黄白纸捻成的灯花,祭祀时使用。

挂钱儿,即吊钱。

门神的形象多为神荼、郁垒;秦琼、敬德,也有用岳飞、赵云的。

一张加官儿,一张天地码儿,一张财神码儿,一张灶王码儿。铜塑百分一架,一张财神方位单。一本宪书,一个红喜灯儿,十刀烧纸,十把麻经儿。

加官儿,旧时的年画,取加官进爵之意。

天地码,即天地爷的纸画像,上写“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

财神码

灶王码。腊月二十三祭灶时烧掉了旧的灶王像,到了年三十儿,要再把灶君接回家来,即将新“请”来的灶君神像贴到灶台上,叫“接灶”。

通俗百佛/分。这个东西几乎没人知道到底是什么了,表演时的台词也是五花八门。一说是百佛图,个人觉得应为铜塑百佛,类似浮雕的那种,一架这个量词偏向形容能挂起来的工艺品。也有说是百分,即天地爷和诸神木刻的像册,放在一个红灯花纸的大口袋内,半装半露。

财神方位单,类似于黄历,推算出每天财神的方位,列出一张表。财神爷在哪,你就去哪边做买卖

宪书,即黄历,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乾隆时,因为乾隆皇帝的名字为弘历,为了避讳,历书又改名叫“时宪书”。

麻经儿即缕状的生麻,麻绳,90年代点心盒子上捆的那个就是。

4香蜡爆竹

十个麻雷子,五个二踢脚,三挂南鞭。一封高香,一封线儿香,十盘盘香,一匣百速锭。

麻雷子

二踢脚

南鞭,南鞭北炮中的南鞭,说的是南方的浏阳鞭

高香,绿豆粗细,一尺二、三寸长。

线香,米粒粗细,不足一尺长。

盘香

白素锭,也是一种香。没图。

5化妆品

二两胰子,二两刨花,十张胭脂,十张红棉,两盒儿扑粉,一罐儿桂花油。

胰子,北方对肥皂的称呼,古代胰子用猪胰脏、砂糖和草木灰制成,故名。

刨花,即刨花水,古称粘头树,上海叫凝刨花,头发定型用。现在古装戏曲里旦角的额头盘发和面颊勒鬓(水鬓)仍然必须要用它。

胭脂

红棉,女人做腮红、口红用

扑粉

桂花油,古代妇女梳头用的油,现在应该还有老太太在用。有出京剧叫《卖水》,其中有句“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说的就是此物。

6日常饮食

二百斤烟儿煤、一百斤硬煤、五十斤煤球儿、十斤木炭、二百斤劈柴、二百斤高白面、三升高白米、二斤绿豆、二斤青黄豆、十个大馒头、一百个小馒头、二斤黄年糕、二斤白年糕、二斤蜂糕、一百年糕坨儿、五斤牛肉、五斤羊肉。

高白面、高白米。高即为好,精面的意思

青黄豆即毛豆,成熟后就是黄豆,

黄年糕

白年糕

蜂糕,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因掰开后,内有较多蜂窝状小孔,故名蜂糕。

年糕坨儿,一种油炸食品

一对野鸡、一对野猫、一块汤羊、一块鹿肉、两只肥母鸡、一只鸭子、一只关东鹅

野猫,此处的“野猫”是指野兔。这是过去玩鹰人的术语。

汤羊,汤念4声。滚水烫后煺毛而不剥皮的羊

关东鹅,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出产的“依安白鹅”

二百斤白菜、二百斤酸菜、十把菠菜、两捆韭菜、二斤胡萝卜、一捆香菜、二斤山药、一斤水笋、十块香干儿、十块菜干儿。半斤海蜇、十个鸡子儿、五个松花、五个鸭子儿、二斤黑黄酱、四两芝麻酱、半斤水疙疸、半斤咸胡萝卜、一包酱菜、四两卤虾油、一罐腊八醋、一包花椒、一包大料、一包五香面儿、一包红曲、五斤大八件儿、二百素元宵。

水笋,即茭白

菜干儿,即风干的蔬菜,如梅菜干。

水疙瘩,芥菜的根,芥菜地上部分叫“雪里红”,榨菜也是此物。咱天津管水疙瘩叫“噶头”!

红曲,可入药,也可做食用燃料,咱以前过年蒸馒头点红点儿,就用的这个

7娱乐用品

还有一副麻将牌,一副帕斯牌,两副纸牌两副天九牌,六个色子,一个宝盒,每人给一个金表,还给一辆自行车。

帕斯牌即扑克牌

纸牌

宝盒即押宝用的盒子

近二十年,很多传统春节习俗逐渐消失,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我想在当初创作《开粥厂》时,老先生们的初衷不过是为赚钱养家,但它却在不知不觉中,肩负起了一种文化使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如果以后再听到谁说“应该抛弃传统相声”这种话,那我们只好回他一句:

“你可别挨骂了!”

内容由天津人(tianjinrn88)综合整理,其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fb/15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