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云平台应用系列中药香囊在新型

中药香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探讨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发生之际,传播速度快,且人群普遍易感,目前治疗其病尚无特效药,但中医药在其预防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药香囊防疫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此次疫情发生,中药香囊也应用较广,结合各省市香囊配方的用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中医香囊在新冠肺炎中发挥的作用。

-·-·-·-··-·-·-·-·-·-·-·-·-·-··--·-·-·-·-·-·-·-·-··-·-·-·-·-·-·-·-·-·-·-·-·-·-·-·

目前,在尚未研制出针对新冠病毒特异性疫苗阻止病毒感染,并且病毒不断变异的情况下,普通大众如何预防疫毒感染,提高人体免疫力尤为重要,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新冠肺炎的实际应用中独具优势,佩戴香囊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已广泛应用到疫情的防治工作中。中药香囊是利用药物的芳香走窜作用,通过人体的口鼻、皮肤毛孔及经络穴位的吸收发挥芳香祛湿、清热解毒、辟秽驱邪的作用,达到中医“治未病”的作用,此疗法来源于“衣冠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的一种。自武汉发现新冠病毒以来,这一方法就参与到救治当中,各省市都制定出了符合当地气候变化的中医方案,其中中药香囊在预防方案中推荐较多,本文通过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因病机及中药香囊的现代药理研究机制,探讨中药香囊在新冠肺炎中发挥的作用。香囊与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的“疫病”范畴,病因是感受“疫戾”之气,人群普遍易感,尤其中老年人因正气亏虚,气机升降紊乱,病死率更高,所以对人群预防和顾护正气是关键。吴有性在《温疫论》中论述:“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正气强,则虚邪贼风、疫毒不易乘虚而入。中药香囊是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运用“中医外治”理论,“三因制宜”制定而不同的香囊配方。.香囊防疫,自古有之香囊疗法历史悠久,早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言:“有草焉,名曰熏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治疠”,也是最早记载以佩戴草药的方式预防疫疾。唐代时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记载佩“绛囊”,可以“避疫情,令人不染”。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辟瘟第二》上记载:“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若逢大疫之年,以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烧之。温病患亦烧熏之。”就是用香佩法和烧熏法预防瘟疫。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云:“辟温气方,太乙流金散……三角绛袋盛一两,带心前,并挂门户上”。“虎头杀鬼方……绛囊盛,系臂……家中置屋四角”。“捣女青屑,三角绛囊贮,系户上、帐前”“马蹄捣屑二两,绛囊带之”。在其中多个香囊悬挂起来以防时疫。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瘟疫》中收录辟疫药材就有降香、木香、苏合香、沉香等木材。清代的《松峰说疫》中描述“透顶清凉散:凡遇时令不正,瘟疫流行,人各带之,或嗅鼻,可免侵染”,也是以香囊佩戴于身以防感染瘟疫。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记载了多种香囊疗法,如辟瘟囊、绛囊等多种香囊方子。可见香囊早在古代就用来防疫。.2中药香囊预防新冠肺炎用药分析文章整理出各地区及两位教授给出的香囊建议共3个,分别为河北、广东、甘肃、宁夏、四川、安徽、海南、云南、上海、黑龙江、大连市及周仲瑛、王琦教授的香囊方案。以下整理出中药香囊频次功效及气味,详见表。

表各地区中药香囊药物汇总

中药频次气味功效藿香气味芳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艾叶0气清香散寒止痛、温经止血苍术9气芳香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石菖蒲7气香浓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白芷7气芳香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佩兰6气芳香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冰片4气清香开窍醒神,清热止痛肉桂2气香浓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薄荷2搓揉后有特殊香气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疹草果2特异香味燥湿温中,除痰截疟川芎气浓香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金银花气清香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桑叶气微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菊花气清香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香附气芳香特异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宽中辛夷气芳香散风寒,通鼻窍吴茱萸气浓郁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雄黄微特异臭味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中药频次气味功效苏合香气芳香开窍、辟秽,止痛山奈气特异温中化湿,行气止痛。止痛甘松气芳香理气止痛,开郁醒脾沉香气芳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降香气微香行气活血,止痛止血丁香气芳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木香气芳香浓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贯众气微清热解毒、杀虫、止血苏叶气清香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图中药香囊方药物性味分析图2中药香囊方药物归经分析图3中药香囊方复杂网络分析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药物性味、归经进行分析,详见图、图2。分析可见香囊方中辛温味药居多。药物归经前四的依次为:脾(6)、胃(3)、肺()、肝()。使用数据挖掘分析,对香囊中药处方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边权重6),可得出图3,核心处方药物为:藿香,艾叶,苍术,石菖蒲,白芷,佩兰,冰片。新冠肺炎病机关键为“湿毒邪”,病程时间长且缠绵难愈,病位为肺脾,“疫疠之气”进入人体,首先犯肺,继而传变至脾胃,故而早期病人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道症状,脾喜燥而恶湿,湿易伤脾,运化无权,水湿内停,部分病人表现为腹胀纳差、恶心呕吐、便溏等消化道症状,治疗以宣肺益气、健脾化湿为主[5]。由图表可见香囊药物中有24味都有芳香气味,芳香能让人产生愉悦感,正是体现“香”佩法的治疗作用,其中多为辛温药,归属于肺、脾、胃、肝居多,辛具有发散、行气之功效,且大多含有挥发油,辛入肺,肺在体和皮毛,开窍于鼻,香囊气味通过皮毛、鼻窍直达肺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6]中提到“土爱暖而喜芳香”“脾胃喜芳香,芳香可以养鼻是也。”许多芳香类的药物辛温归脾胃经,香囊中藿香、佩兰、苍术、草果、甘松等药,香味沁脾,明代吴昆《医方考》记载:“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香能开胃窍。”故辛温之性、芳香之气,可温燥化湿、醒脾开胃。归属于肝经的药物占据第二,芳香之气,辛温走窜,入肝可条达肝气而解郁,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木能克土,新冠肺炎患者肺脾虚弱,情绪抑郁,肝木过旺,则会“木亢乘土”,影响脾的运化,气机不畅肝木郁结,而运用芳香之品可以扶土抑木,疏肝解郁以补气健脾,宽胸理气以调畅情志,如川芎、香附、木香、沉香、降香、甘松等,也充分说明怡情志、调心神是香囊药物的有机整体组成部分。大多数天然草本植物的叶、茎、根、花、果实等,直接装入香囊中不利于气味的散发,故而研磨成粉,装入袋内。香囊中药物剂量河北与广东方案均为“等分为末”,宁夏、海南、云南未明确说明,余方案均根据实际情况中药剂量均有所不同,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候超等[7]在其正交实验法优化中药香囊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表明药粉打碎成40目,每袋装入药量30g最佳。使用频率最高的前6味中药为藿香、艾叶、苍术、石菖蒲、白芷、佩兰,此次肺炎疫情湿邪为关键,故中药香囊中多使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湿之药以祛湿。佩兰最早是以香佩为用,《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本品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故名。”艾叶、苍术气香有空气消毒、杀菌的作用,防止空气传播、交叉感染,以净化空气。《本草正义》言:“苍术,气味雄厚,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石菖蒲味辛温,主风寒,辛能散风,温能驱寒,芳燥能除湿,故而针对肺炎疫情早期寒湿疫有效。白芷辛温,味芳香,能解表散寒、祛风燥湿,针对早期风寒湿束肺之证,香囊选方时既有芳香辟秽之功效,又着重疫情病机关键“湿邪”芳香化湿,对于早期预防可有特效。.3审时度势,三因制宜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人为出发点制定出“同病异治”的方案。中药香囊也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体质差异等特征制定出不同的香囊配方。北方地区气候寒冷,但室内暖气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在感染疫毒之后,易化热伤阴,形成“外寒内热”的机体环境,又因北方人喜食肥甘厚腻、口味较重,脾胃运化不及,湿热内蕴,病理特征表现为“寒、湿、热、毒”,其中黑龙江、河北、甘肃、宁夏地区中的香囊方案中对在藿香、佩兰、艾叶、苍术、白芷等的基础上薄荷、金银花、菊花、桑叶等疏风清热解毒的中药。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潮湿,病机特点以“湿、热、毒、”为主,治疗多以解毒、化湿、行气为主,故而香囊配方多用到芳香化湿,解毒行气之药,如草果、藿香、佩兰、白芷化湿,降香、沉香、山奈、甘松等芳香行气之药。2现代药理探析新冠肺炎发病关键是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表明中药香囊有抑制病毒细菌增生、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流感病毒、改善肺功能等作用,对早期流感病毒预防可有帮助。现代研究认为香囊里的中草药散发出的芳香气味,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微环境,可净化空气、杀毒抑菌。王旭东[9]在其实验研究中表明辟秽香囊可减轻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所致肺病变,降低肺指数值,具有减轻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肺病变作用。中药香囊主要通过鼻嗅进入人体发挥作用的,香囊中多选用具有较强挥发作用的中药,能被鼻粘膜迅速吸收,具有扩张鼻粘膜血管,增强鼻腔粘膜防御功能,以减少人体感染疾病的机会。挥发性气味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芳香气味能够兴奋神经系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抗体含量增高,同时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促进抗体的生成,sIgA抗体形成细胞后进入血循环,作用于系统淋巴结和炎症部位,阻止病毒在鼻粘膜上黏附、增殖扩散,阻断了病毒的传播,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此外,呼吸道药物气味被人体吸收以后,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快胃排空,从而增强食欲、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儿童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因其鼻黏膜上的sIgA含量较低[2],不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适合佩戴香囊。让儿童经常将香囊置于胸前、贴身衣物、枕边,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性疾病有一定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22]辟秽香囊可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和CD4+细胞数、CD4+/CD8+比值及血清INF-γ呈现上升趋势,从而增强呼吸道免疫功能。香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多为藿香、佩兰、艾叶、苍术、菖蒲等,广藿香挥发油中的主要成为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二者皆有抗炎、抗菌及抗病毒等作用,研究发现广藿香醇可以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中IgG、IgM、IgA滴度,调节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减少肺部炎症,改善肺损伤。大量药理研究表明艾叶及其提取物可以杀灭多种细菌、病原微生物、病毒,对空气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起到了明显的杀菌作用,艾叶油[26]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减轻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起到平喘作用,艾自古就有养生保健的作用,在现代研究中更是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而提高自身免疫力。现代研究表明艾叶、苍术等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空气中的细菌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在一项研究中显示,中药香囊能减少空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的细菌数量。苍术除了空气消毒抗菌外,还具有抗炎、促进胃肠动力、胃排空等作用[29]。佩兰挥发油所含的伞花烃、醋酸橙花醇脂、5-甲基麝香草醚B等可直接抑制流感病毒,研究显示佩戴佩兰香囊可提高呼吸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还具有促进胃肠道作用。菖蒲主要药理成分为挥发油[3],有体外抑菌和抗炎及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对疫情中情绪低落、抑郁之人有效。中药香囊发挥作用与药物成分的功效有很大关联,在新冠肺炎早期预防病毒感染,调节情绪等方面有较好作用。3临床应用3.芳香辟秽,扶正祛邪《素问·刺法论》中记载:“五疫之至,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新冠肺炎属疫病,预防其病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祛邪和扶正。《神农本草经》中说“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香可助长阳气,起到扶正祛邪之功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松峰说疫》记载“瘟疫乃天气之邪气,人体正气固,则邪不能干……盖邪气自鼻通于脑,则流布诸经,令人病瘟。气出于脑谓嚏之,或张鼻以泄之,或受气于室,速泻于外,而大吸清气以易之,则邪从鼻出,而毒气自散,此却邪于外之法也。”中药香囊可芳香通络走窜,香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其挥发出的气味,通过口鼻粘膜、皮肤腠理、经络穴位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从而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正气。佩戴香囊时,把香囊悬挂于胸前膻中穴处,膻中穴位居胸腺处,高浓度的药物保持在胸腺部位,可以补益肺气,增强机体机体胸腺免疫作用。此亦为增强人体正气。3.2芳香化湿,醒脾开胃新冠肺炎病位在肺脾,外感湿邪首先犯肺,继而传变于脾胃,脾为湿困,气机不畅,脾气虚弱,又可影响肺气宣发。新冠肺炎患者早期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纳食差、舌苔厚腻等肺脾之症,藿香、佩兰、菖蒲、苍术皆有芳香化湿醒脾之效。病邪早期寒湿困脾,草果可燥湿温中,芳香醒脾,《本草汇言》云:“草果气味香辛而热,香能达脾,辛能破滞,热能散寒与湿。”《药品化义》载:“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辛能通利九窍,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功”,佩兰醒脾气、涤甘肥,早期患有腹胀、纳差等病人可健脾消食开胃,又可驱除秽浊恶气。现代研究表明芳香化湿类的中药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可以刺激嗅、味觉及鼻粘膜,从而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胃肠蠕动,加快胃肠代谢,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排出肠道积气。3.3芳香开窍,调养心神新冠肺炎患者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心脾亏虚,血不养神。芳香类药物可以醒神、安神,菖蒲、冰片、苏合香都具有开窍醒神之功效,且苏合香有辟秽作用。《重庆堂随笔》曰:“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清、益心志、妙药也。”菖蒲开窍安神,振奋精神,《本草逢原》中描述苏合香:“能透诸窍藏,辟一切不正之气。凡痰积气厥,必先以此开导,治痰以理气为本也。凡山岚瘴湿之气袭于经络,拘急迟缓不均者,非此不能除。”三者皆入心脾经,清香以助正气、安心神。3.4芳香解表,益气补肺芳香类中药多为辛味,以其疏散之性,外走肌表,开宣毛窍,具有芳香疏泄,宣散表邪之效。在香囊中选用白芷、薄荷、麻黄、菊花、桑叶、辛夷等解表药,这些药味辛香,可疏风解表,宣发卫气,开泄腠理,针对新冠肺炎早期表现为咳嗽、气喘、鼻塞等风邪犯肺征象。肺朝百脉,开窍于鼻,芳香气味通过鼻窍呼吸入肺,经血脉流通与其他脏腑联系在一起,其芳香药性可改善脏腑功能,以起到补肺健脾的功效。3.5芳香解郁,调摄养生疫情蔓延后普通大众恐慌、焦虑、抑郁,芳香气味可通过嗅觉系统兴奋大脑神经,产生心理和生理活动,调节紧张情绪。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情绪不节,肝郁互结“木郁则不达”,木亢乘脾,气机不畅,香附、木香、苏叶、沉香、甘松等皆有芳香行气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木香“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苏叶芳香行气,开胃醒脾,甘松开脾郁、醒脾气,共奏行气解郁之效,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状态。4结语中药香囊中的芳香药物,以“整体观”为基本,既可振奋人体正气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能净化空气,避秽气,是预防疫情的两个重要方面。中药香囊应用广泛,但由于各省市预防方案中公布的香囊处方较少,故而搜集的数据较少,以上数据可供参考。中药香囊主要以芳香辟秽、化湿解毒、怡情养神为主,正是早期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之举。其制作简单,佩戴方便,可贴身携带或悬挂于生活居所,值得大众推广和应用,也是当下提倡的“绿色疗法”之一。

文章出处:陈扬,苏同生,伍洁洁.中药香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探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44(0):5-20+5.

欢迎访问中医临床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fb/17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