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守卫剑阁情况危急,钟会奇袭

魏国魏兴太守刘钦率偏军出子午谷南口,先行攻击汉中,保障主力南下的侧翼安全。魏军东路军十余万人此次伐蜀的主力,在钟会率领下几乎未遇抵抗,长驱直入,顺利进入汉中盆地。此时汉中守军兵力很少,姜维主力尚在沓中,成都的援军也还在路上。远水难救近火,面对十余万魏军的进攻,蜀汉全线陷入被动,只好退保汉、乐二城固守待援。护军蒋斌领兵五千守汉城,监军王含率兵五千守乐城。将军傅佥、蒋舒守阳安关口。九月,魏镇西将军钟会率军进入汉中腹地,命魏护军荀恺率军一万围汉护军蒋斌于汉城,令前将军李辅率兵一万包围王含于乐城钟会自率主力径行西进,直扑阳安关口。但城高池深,很难完成任务。结果守军的大将傅金与蒋舒不和。搞的蒋舒自己率本部人马出城去了,傅金以为蒋舒此去是迎战魏军,可蒋舒到了军前即向胡烈投降,随即充当向导带着魏军返身杀回,守关军士本就不多,又被蒋舒带走不少,力量更弱。最后关口陷落。东线钟会军轻取汉中,蜀中门户洞开,形势危急!此时西线邓艾军也对姜维发起进攻魏军西路军分为两路,由邓艾、诸葛绪统领。魏征西将军邓艾将所部人马一分为三,令天水太守王颀从东面直接攻击姜维沓中大营,陇西太守牵弘从北面在姜维军退路上进行阻击,金城太守杨欣从西面攻击甘松,三面进攻沓中,围攻姜维。邓艾自己率本部人马继牵弘之后,随后跟进。姜维得知汉中被攻,即刻率军回援,姜维率军从沓中出发,打算经阴平回汉中。从沓中到阴平有两条路,若按北路前,南路约里,北路约里;若按北路后,南路约里,北路约里。南路较短,但道路崎岖。不好走;北路虽绕远,但地势平坦利于大部队机动、但此时攻甘松的杨欣部已选择北路。邀击姜维的牵弘部,以及邓艾本部人马也都集中于北路。姜维最后为了及时救援,选择了南路。受命直接攻击姜维的王颀部,与从甘松而来的杨欣部等尾随追击姜维,一路追到强川口,与姜维展开一场混战,姜维部将赵云的儿子牙门将赵统于此役阵亡,战死沙场。赵统虽非名将,但尽忠为国,力战而亡,亦不负名将之后。激战过后,姜维率军突破包围,一路到达阴平,这时才发现魏雍州刺史诸葛绪已经抢先一步屯兵桥头,堵住了他的归路。桥头在今甘肃文县东南玉垒、碧口之间,白水江入白龙江处,距阴平不远。诸葛绪军之所以屯兵桥头而不屯阴平,是因为姜维到阳平关并不必然经过阴平,却必经桥头。姜维见诸葛绪挡住去路,没有直接去攻桥头,而是带兵进入孔函谷,扬言从北道进攻雍州,诸葛绪怕后路有失,急忙率军后撤。姜维带兵入北道走了三十里,确知诸葛绪中计后,立即前队变后队,率军去而复返杀散留守的魏军,顺利通过桥头;等诸葛绪发现上当,再回军阻截时,姜维率军早已过去多时了。西路军邓艾、诸葛绪所部六万大军前堵后追,还是没能拦住姜维,相比于轻取汉中的钟会,这两人显然是失职了,没有完成战前的预定部署。姜维略施小计摆脱了追兵,正要去救汉中,却传来汉中失守、傅佥阵亡的消息。姜维只好率军退往白水关,在这里遇到了张翼、廖化、董厥等人,虽然这几位大将一向反对姜维,但大敌当前,也只能捐弃前嫌。两军合兵一处退守剑阁天险,希望凭借险关挡住钟会大军。钟会攻占汉中后率军沿金牛道南下,经七盘岭、朝天驿进抵剑阁,自秦代以来入蜀皆走此路。诸葛亮治蜀时,对蜀中防务早有部署,即守蜀必守金牛道,守金牛必守剑阁。剑阁关所在的大、小剑山绵延数十里,山势陡绝险峻,险要处只能容一人通行,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钟会到了剑阁,终于尝到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滋味,面对居高临下的汉军,魏军只能抬头仰攻,而迎接他们的则是守军放下的箭雨、投下的飞石,魏军死伤惨重却只能望关兴叹。面对姜维的严密防守,一向足智多谋的钟会也黔驴技穷毫无办法,只好展开感情牌攻势,写信劝降。姜维连看都不看。汉军列营守险,魏军前进不得。战局至此开始朝着对蜀汉有利的方向发展,姜维知道钟会大军远道而来,不能久留,到时只要等魏军粮尽退军,自己就可率军出关掩杀,一举收复失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fb/21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