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说香:
《心性智慧的开启与香之道》
正安文化直播室
时间:年7月25日19:00-20:00
主讲老师:常海音和音香道创办人,“和音听香”香道修习系列课程带领人,北京大学养生文化研究中心传统香学班导师,正安文化特邀香道讲师,太极禅香道导师
访谈嘉宾:韩嘉天音乐导聆人,“嘉天”私家音乐课系列节目主编,“十分钟听懂古典音乐”主讲。圣地五台山与文殊智慧嘉天:海音老师,听说您长期居住在五台山,说说您和五台山的因缘?
海音:我是一四年的夏天,第一次来到五台山。当时的北京非常的炎热,听说五台山是避暑胜地,而且是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于是就来了。一个人去朝台,行走在五个台顶之间,就像行走在一个怀抱里,内心很自在,也很安详,感觉就像回家一样,居住下来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年|夏
嘉天:我们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能否更多的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海音:五台山可以说是世界级的佛教圣地,是因为它在佛经里被明确的记载,文殊菩萨在此游行居住,为众生说法。而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九代祖师,也被称为诸佛之母,意思是众生须依文殊菩萨的智慧才能成佛,所以在藏汉、海内外的佛教徒心中,五台山的地位是极高的。
我个人很喜欢云游,走过了很多名山,五台山有非常不同的感觉,它是位于太行山系的北端,由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延绵而成,可以用“巍巍敦厚”来形容吧,视野上非常开阔,山间的气息也非常通敞。据说五台山有金矿,磁场非常好,花几天的时间将五个台走上一遍,对身体也非常有好处。五台山的气候非常的清凉,是个避暑胜地,又被称为“清凉山”,这个清凉,可不仅如此,佛家认为,众生生活在火宅之中,也就是充满着各种烦恼煎熬的红尘世界之中,要靠开启文殊菩萨的智慧,才能享受脱离苦恼的超然的清凉心境。
嘉天:五台山是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的道场,人们去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您也在五台山,可以说说您对文殊菩萨的理解吗?
海音:确实,能够来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是一个人的福报,毕竟现代人都太忙碌了,忙于追求外在物质的满足和自我的证明;心很难有一念回转,回到心本身上面,对生命意义的觉悟上面。不过,我们认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就特意跑来来礼拜那些文殊菩萨的塑像。我想我们踏在了这片山上,以脚步或等身长头丈量礼拜了五个台顶,也在文殊像前一次次的俯身而拜了,这当然是非常善的因缘,但也许还是不知道文殊菩萨到底是谁。
从历史角度看,文殊菩萨是一个佛教中的历史人物;依人的头脑智识的有限性来看,文殊菩萨也是一个神化了的传说人物;但是就依佛法本身和真实修行而言,可以确定的是,文殊菩萨并不是一个神秘不可及的外在的神,文殊菩萨表征的是:我们每个平凡的人内在本有的大智慧,那就是我们自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每个众生都本具的佛性。我们唯有在生活的在在处处,把这份智慧活出来,才有可能真的遇见端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文殊菩萨。
前来五台山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朝礼和绕塔的人们
所以,对于文殊菩萨,首先我们不要在自心创造宗教化和神秘化的障碍。佛教其实是有关生命真理的非常朴素和究竟彻底的一种教育,佛法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追求的真的幸福快乐安详的根本所在。有句话说,佛陀是觉悟了的人,人是还未觉悟的佛。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来到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是为了向内心本具的大智慧,发起求取之心。
嘉天:既然文殊菩萨表征的就是我们本有的智慧,我们在生活的在在处处可见,为什么还要来到五台山呢?
海音:问题是我们并没有真的升起这个智慧啊。文殊菩萨在五台山以各种各样的方便来示现,我们来到五台山,举目所见,耳根所听,心中所想……就这样在意识心田里种下了开启智慧的种子。
我在五台山见到过文殊菩萨许多不同的形象塑像,有男身,有女身,有老人像,有童子像……这些都是在表不同的法。不过,这些土木金石的文殊塑像,未来也会因为某种变故,而损毁坏灭,所以当我们俯身礼敬文殊菩萨时,我们拜的究竟是什么呢?
或许那个外在的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当下的心念缘此发生了转变,唤起了一念恭敬心、清净心,这本身就是文殊菩萨的加持,也是一种修行。我们有同学第一次来到了五台山,就流泪,心中有什么被触动了,但是又说不清。我们就是依着这些善的因缘,通过亲近学习有关智慧的教言,在一切处身体力行,真的升起了这个大智慧,那么我们就可以家庭中、工作中、接人待物中,各种顺境逆境中,随缘运用这份智慧,人无论在哪里自然都是一样的。
香与佛教的不解之缘嘉天:当我们礼佛的时候,通常都要烧香,我也在佛经里看到很多有关香的身影,香和佛教之间似乎有难以割裂的渊源。
海音:是的。不仅是香和佛教,自古以来,香和人类的精神世界就是息息相关的。上古时期,人们熏烧带有香气的植物,以上升的香烟,来沟通天地神明和祖先,期望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护佑。世界各大宗教,也以烧香来供养各自的教主或者神祇。香确实很神奇,介于有形无形之间,依据大量的记载发现,香确实可以起到一种沟通的作用。
我们回到佛教,香除了用来供佛,还是一种修行的法门。当我们翻开佛经及后世论著,会看到大量有关香的记载,出现的香料的种类不计其数,涉及的用香的方法非常丰富,佛菩萨也借香来讲经说法,更有通过香而启悟心性智慧和实修的法门。
嘉天:通过香而实证心性智慧的法门,这个可以展开说说吗?
海音:两千五百多年前,一缕沉香的香气,飘过了一个人的鼻端,这个人缘着闻见的这缕香气,顿然开启了心性的大门,证入了自在无碍的内心境界。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楞严经》里记载的,以闻香而入道的香严童子。
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讲到:“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意思是说,我们眼里看到的影像,鼻子闻到的香气,即便是微细之物,也有它的体性,也就是《心经》讲的“诸法空相”,空无自体,无可执取,唯有心性是真,但此心性,清净无染,不立一法,无相可得。所以,只要用心观察一切现象,我们就可以于哪怕一色一香中,见到事物的真实相。
香严童子闻香入道后,向佛是这样汇报的:“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这是佛家把香引入修行法门,最著名的例子之一。这个法门被称为鼻根圆通法门。由于对香气的观察,发现根尘之不实,俱是虚妄之相,由此证得自性之周遍法界,圆通无碍。
同样是闻香,我们又是怎样闻的呢?我们在闻香的时候,身心是个什么状态?我们来看香严童子前面的话:“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鼻。”意思是,如来教导我谛观审察一切因缘和合的现象,于是,我辞别佛祖,独处于清净的斋室,养晦自修,见众位比丘烧起沉水香,香气寂然,静静的侵袭我的鼻子。香严童子是在身心达到了一个宁静清净的程度,内在的觉照升起,在鼻根与香尘接触时,才有了顿悟入道的因缘。如果我们心思散乱,妄想迭出,就好像内心的天空风沙弥漫,乌云蔽日,能看见事物本来的样子吗?以散乱心向外攀缘,闻到的,是什么香呢?
同样是闻香,一个是随顺觉性,一个是随顺习气。这就是不同的所在。
嘉天:佛家以供香来礼佛,还发展出很多仪轨,有时我觉得仪轨的存在,如果过于繁琐,对人是不是也一种限制?
海音:不仅仅是礼佛,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比如茶道、香道,都有建立一些仪轨。确实,如果我们不明了建立仪轨的真实目的,就很容易僵化成新的条条框框增加自我束缚。
建立供香仪轨的目的,首先是提起供香者的恭敬心,对治人心里很容易具有的傲慢。再者,仪轨所要求的过程和规范,可以收摄人散乱的心念。人的心平常是很散乱的,处于在外神游的状态,我们很难觉知到而已。还有从身体及身心关系上面简而言之,仪轨要求身端体正,身正身体里的气脉通路就正,脉正气就正,身体里气的循行与人的心念息息相关,气正心自然清净。
其实修行的方便无处不在,领悟了它的真意,就会不偏不倚,仪轨就是自在本身了。
嘉天:恩,仪轨的存在还是很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呢?
海音:发一个在家可行的供香仪轨的介绍图片,供大家参考。
有几点大家要了解,供香前,要洗手,漱口,端正仪表,身心寂静安定。
点香时,香的明火不可以用嘴吹灭,因为我们呼出的气是代谢出来的浊气。
香要从头到尾燃完,不要因自己外出或者其它原因人为熄灭。
最重要的,其实供香时的心态,在于“诚”和“敬”。
在《华严孔目章》里,将礼佛分为三种态度:一是成过礼。礼佛时体态仪表不正,心与轻慢相应,这样的礼佛就有过失。二是相似礼。身仪虽然看似端正,但是礼佛时心念杂乱,也有过失。三是顺实礼。身仪端正,与正智相应,收摄心意,带着觉知来礼佛,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借香开启身心修养之旅嘉天:香不光可以作为礼佛的供品,香本身对人的身心也有益处。
海音:没错。香的气味和能量振频可以直接改变我们的身心状态。现在我们熏的这款香,你有什么体验?
嘉天:这款香,在初点燃的时候,首先感受一股凉意沁入心脾,并且感觉通达到小腹,心境瞬间沉静下来。它的香气有点甜,不冲不呛,清灵、淡雅、柔和,却又有一种无形的穿透力。
海音:是的。这独特的香气,就是被誉为“众香之首”的沉香。沉香非常稀有难得,它是由一类特定树种的树木因偶然的受伤分泌香脂疗伤,天长日久汇聚香脂而成。它的香气进入人体内,能够将人体的燥急上浮之气,引降下行至人的下丹田,也就是小腹位置,中医称之为导气归元,气降下来,人的思维就缓慢下来,头脑相对放空,这是熏闻沉香令人心绪宁静、可以安神养神的原因。沉香非常适合于打坐禅修时使用。
嘉天: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那更需要通过熏闻沉香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了。
海音:是的。中国古人非常注重以熏香来修身养性,沉香只是其中的一种。香气之所以可以养生,缘于香的生成机理。古人以传统的阴阳理论来论香,讲,香是天地之间的纯阳之气,凝聚于植物中的精华,所以,香本身携带着一种我们通俗所说的正能量。因为天然香料具有能够打通气脉的物质,当香在人体内部循行,可以宣通气机,疏通经络的堵塞,相应的对精神心理也产生正向的影响。
嘉天:所以当一款香我们闻了很舒服,是不是也可能因为它打通了人体内部某些脉路阻塞的地方?
海音:没错。香在祖国中医里被称为香药,归于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中医对香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用中医的术语来讲,香有化湿、解郁、安神、活血行气、醒神开窍等等功德。
嘉天:以前对香的认识,仅限于寺院烧香拜佛,和居室熏香驱除异味的印象,没想到香的文化其实是非常深远的。
海音:你说的居室熏香,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常养生方式。人和环境的能量交流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人所处的环境会影响人的身心状态,环境非常重要。注重养生的人需要一个气场良好的环境。香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祛除邪浊之气,生发空间的阳气正气。房间如果有背阴、潮湿、充斥异味、久无人住、气不流通的任何状况,都可以多熏熏香,比如檀香。
嘉天:既然香对修身养性有这么大的好处,香的种类又很多,市场上也有那么多的香,香的气味也是千变万化,那究竟什么样的香是好香呢?
海音:好香的说法,从比较产生。有没有一个标准呢,绝对标准没有,相对标准有。
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好香。对于一个病者,能治他病的就是好香。佛经《楞严经》里的香严童子,那支能带领他体证香严境界的沉香,就是好香。同样一支香,因为体质和嗅觉感知差异的关系,有人反感它的香气,有人喜爱它的香气,对于喜爱它的人来讲,它就是好香。当人们选择使用一款香的时候,对于昏沉的人,能提神醒脑的就是好香,对于浮躁杂念多的人,能静心的就是好香。在青藏高原,通常会添加有辛温走散类的香料来和制香品,可以驱体内之寒,对当地人来讲就是好香,而对于内地平原生活的人们,用多了却可能造成耗气......所以,从气味、功效以及引发的心灵境界上面,好香是因人而异且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的。
嘉天:那么,从香这个物质本身而言,公认的好香的相对标准有没有呢。
海音:有的。首先,我们所谈的香的范畴,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然香,不是市面上充斥的以化学香精代替天然香气的有害化学香。化学香里含有损害人体健康甚至致癌的物质,倡导大家一定不要用化学香。
接下来,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来考量一款香呢?一般我们最直观的是从气味入手,好的香气不会产生浊、焖、腻、冲、烈的感觉,不会闻了之后令人更加散乱、混乱甚至窒闷。香的气味可以无限丰富,但是好香会传递出一种中正平和之感,它能对空间气场和意识起到净化的作用。在中国人的审美里,如果一款香带有凉意,且有清妙之感,那就是香中极品了。
如果我们想再深入了解,那么好香首先要选择品质高的原材料的选择,并依据中国传统古法工艺,通过炮制,对香料的香气药性进行调理。用两款以上不同的香料制成的和香,香如何组方配伍也就是香方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中国人古老养生智慧的缩影,制香过程要讲求天时地利,制香人的心境要寂静安稳,制好的香要经过窖藏醇化才能使用。这样做出来的香才是好香。
嘉天:闻到这样的好香,好的香气会令人执著。
海音:这就是普通人和修行人在此处的分水岭。我们说,香道,借香悟道。没有道的香,只能称之为香艺。通过鼻根接触到香气并产生起心动念,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修行人会在其中做功夫。我们香道里有个词语叫:“听香”。
嘉天:香是用来闻得的。为何称之为听香?香怎么听呢?
海音:香确实是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只是我们普通人不会相信也做不到,因为那是在佛法里被称为证悟心性后六根互用的一个境界。暂且不谈。
我们现在所谈的听,是一种形容。闻香时人是一种什么状态的,鼻子凑上去,一种主动的,主观的,获取的,分析评价的,遇到好香会欢喜、贪爱、执著,占有,遇到不好闻的会心生厌恶,离弃,遇到说不上好闻不好闻的,我们的头脑中也是起起伏伏的念头,-----或许我们并没有真实接触到香本身的存在。我们只是单方面接触到了我们自己对事物的想法和取舍。
神游,是大部分人的正常的精神状态,心被感受到的外在对象带跑,神不定,-----内心的家中没有主人了。听香呢,心没有随香气离座起身,追逐而去,听香的人身体是非常放松的,心是非常闲淡自在的,不去追逐香的来和去,也不执著香气的好与坏,心如镜子一样,对经过它的事物现象照的清清楚楚,但却只是映照而已。香的气味,烟气的隐现,都是变化无常的,如实而已。这种借香养心的方式,很像耳朵听的状态,是被动的,无选择的,四面八方的,清清楚楚的,所以称之为听香。
嘉天:您在说的过程中我感受了一下,确实,听香的感觉更自在,心放松下来,反而对香气的感受更细微明了了。
海音:是的,只有心真的放松和宁静下来了,就像一面如镜的不起波澜的湖水,自然的就能映照出天空的圆月。我们才能真的开始香到底是什么,才能触摸到一点点香道的味道。
嘉天:那么在生活用香的过程中,我该如何将心性的成长,融入其中呢?
海音:我们有一个叫做《印香:行香与静心》的课。
印香是古法熏香的一种方式,使用模具,将香粉压制成吉祥图案和字符的熏香品,再从一段点燃循序燃尽。制作的过程称之为行香。
行香的礼仪,能够提起我们的恭敬心。行香过程需时时觉知自己的动作,会发现自己的妄念纷飞,难以安住,以及无意识的粗浮的动作,思维和行为上的一些模式。最终的篆香作品,就好像我们心的镜子,暴露我们的心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所有的问题。我们通过一次次的行香,来和自己的心相处。香的供养,祝福回向,观烟领悟上善若水与无常之理,最后香燃尽领悟因缘和合与生住异灭,这些都将我们的心导入正知正见和心性磨砺之中。
嘉天:听说我们在五台山的香道行修课中,您会带着大家亲手制作供养文殊菩萨的香,称之为“五方真气香。”这是一款什么样的香,为什么要用它来供养文殊菩萨?
海音:这个香方来源于古籍,我也是在多年前看见了它,后来第一次来五台山朝台记起了它,很自然的想制作这个香来做供奉五方文殊。这是个比较大的香方,含有五个小的方子,分别是:东阁藏春香、南极庆寿香、四时清味香、西斋雅意香、北苑名芳香,五款香的香衣对应五个颜色,使用上对应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从养生的角度对应五个季节,以及人的五脏。
这个香方的配伍非常的妙,妙在哪里呢?以东阁藏春香为例,香方里有沉香,沉香的气往下走,穿透力非常强,人在跑步或是着急时气就上浮急促,过去人们用沉香末冲服,这样可以引气归元,元呢,就是下焦。檀香呢,气从中脘到胸中散开,属于一味开心的药。在治疗冠心病时会用到檀香。乳香,产自于阿拉伯,在中医来讲,它能暖肝,它是温暖木气的,丁香,它也可以暖肝,还可以降胃气,甘松,从脾土里出,由土而上行。玄参,其实不是香,但在和香里经常看到它,用沉香燥的话,可以和甘松配在一起,起到润燥的作用,玄呢,北方玄武,属水。这个香方实际上是以水为主,加上温木,水中温木,到了这里,檀香就化成火,由甘松从土里出,(中医的一个理,万事万物离不开土,升降出入离不开土,我们人和地球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方子妙在水中温木,木气化火,到了化火以后,心花怒放,麝香是最后一点,把心花打开。引子用青柏香,为什么用青柏不用老柏,因为青柏属于东方。
嘉天:听您这么一讲,中国传统和香,真妙,它是在天地人的整体观里,善巧的使用香的。
海音:对,我们必须把香放在中国古人养生智慧大的语境和视野里,才能领略香是多么的美妙。我是因为这个香方,拿到了一把解读中国香的钥匙。
日常生活用香指导嘉天:非常期待这次五台山香道行修之旅。既能学习到中国传统的香文化,还能亲手做香,献给文殊菩萨。那对于我们日常养生中的用香,有什么建议吗?
海音:日常生活中,每天居室熏熏香,比如檀香,一些和香,生发一下环境的阳气。潮湿或者异味特别大的,还可以熏点藏香。晚上阳气敛降,人宜清净内守,令心神安和,可以熏一点沉香,或是气息清淡柔和的香。
香还是要搭配使用,尽量不要长期单一使用一款香特别是单品香,对人体会容易产生偏性。比如檀香,古书上说“檀香单焚,易气浮上燥。”意思是说,如果长时间频繁的单独使用檀香,容易上火。檀香,特别是新伐的檀香,大多有腥、燥二气,古人一般要先进行炮制,使其性平和,再和香制香。我们现在市场上的很多檀香大都省略了古法炮制的程序,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时候,注意不要长期单独使用,同时观察自己的身体,以免上火。
香性属火,在体内向上走,所以阴虚火热的人不宜用香。
如果要更深入的花,那就要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养生思想,结合当年的五运六气,根据节气,而动态的变化组方的养生用香。
嘉天:我发现您所有的课程都叫“和音听香”。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特别的有感觉。您可不可以解释一下“和音听香”有什么含义吗?
海音:和音听香,这四个字是自然的出现在心中的,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慈悲柔和的能量。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贴合心意。音这个字我非常喜欢,它有无限的延伸感,心量也应该是这样的吧。嘉天您是做西方古典乐和中国古乐研究的,关于音这个字,您是如何理解的。
嘉天:其实无论是西方古典乐还是中国的古乐,声音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振动,它会产生一个很和谐的场,而听者呢,会沉浸在这样的气氛中。
海音:恩,音的本质是一种振动,事实上一切现象都是能量的振动,我用音来代指存在的一切现象。和是道德经里“和其光同其尘”的和,和于一切音声,和于一切现象,正如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渐渐的,万事万物的本性之香,就像明月藏鹭般,一般无二的显现出来。所以,借助香这个外缘,最终能够听到我们自己的心香,这才是香道的本怀,这应该就是一个香道学人的心灵追求吧。
嘉天: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非常感谢海音老师给我和听众们,打开了香的大门。
海音:谢谢大家的聆听。欢迎大家来到五台山。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回顾本期访谈直播, 和音听香?五台山香道行修课第二期,将于年8月12日至17日开办。
课程内容 报名进行中。向琴老师--
·END·
聲明:本文由和音香道原创并授权发布,欢迎转发本链接,未经许可,谢绝擅自使用及摘录转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