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甘NardostachysjatamansiDC.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杂质,晒干或阴干。
1生理特性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2产地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3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
4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和泥沙,洗净,切长段,干燥。
5性味味辛、甘,性温。
6归经归脾、胃经。
7功效理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
8主治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
9相关配伍治痰眩:半夏曲、天南星各二两,甘松一两,陈橘皮一两半。上为细末,水煮面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鸡峰普济方》松香丸)
10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泡汤漱口或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
11禁忌气虚血热者忌服。
12相关论述1、《本草求真》: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2、《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