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养之道暖的有讲究冬天养生以肾为先

  自年11月7日立冬开始,已然正式步入冬季。冬季阴气盛极,天寒地冻,万物萧条,生机闭藏,养精蓄锐,为来年新一轮气化运动蓄势待发。从五运六气角度分析,此时属于“五之气”“终之气”时段,是丁酉年,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燥气较著,江南部分地区,海棠、杜鹃、桃花,“梅开二度”“春令反行,草乃生荣”的状况明显。11月22日小雪后,进入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这一时段前期会延续五之气风与燥的运气特点,加之客气少阴君火,可能出现相对暖冬,即有“阳气布,候反温,蛰虫反见,流水不冰”的现象,从发病上讲,总体没有较大疫病,民乃康平。

  《灵枢·本神》载:“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在冬季避寒就温,敛阳护阴,益肾填精总的原则下,结合今年冬季运气特点向大家介绍一些养生原则: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素问·生气通天论》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冬季养生特别要注重阳气的顾护,尽量避免寒邪伤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提出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因此,冬季日常应早睡晚起。冬季锻炼也要遵循晚起的原则。

  固密心志,保养精神

  中医养生历来注重养心。冬季万物凋零的景象逐渐明显,容易触景生情,抑郁不欢的情绪。

  冬月闭藏之时,应注意固密心志,保养精神,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也不可郁郁寡欢,损耗心阳。要学会把握自己的心态,做到景随心至,境由心生。在午后阳光下,沏一杯红茶,品读一篇美文或任凭思绪遨游,或做个“白日梦”,亦不失为养“藏”之法。

  冬天养生,注重五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给冬季养生框定了一个大的原则:“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并指出“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如果不能遵循冬气之应,可能会产生伏邪,到了春天会出现肢体经络病症等。因此,冬季日常做好五暖:

  头暖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人体手足三阳经均会聚于头。寒冬季节,头部暴露,受寒邪侵袭,血管收缩,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头痛、面瘫等,甚至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所以,寒冬外出时,戴一顶保暖的帽子很有必要。

  背暖背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干线,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阳膀胱经主人身之表。防止背部受风感寒,可以加穿贴身棉背心,女性可以佩戴一条坎肩,既可彰显美丽气质,又有保暖作用。此外,老年人在中午太阳好的时候,可以晒晒背部,既能驱寒,亦能促进钙的吸收。

  腹暖脾胃为后天之本,肩负食物的运化、吸收功能。腹部内藏脾胃、大肠、小肠、肝胆等消化系统器官,腹部又属阴。进入冬季,不慎感受寒邪后,易出现胃脘痛、腹泻、消化不良等脾胃系统疾病,尤其是脾胃虚寒型体质的人,除了饮食上注意外,可戴一个棉腹兜,还可以放点甘松、山萘、花椒做成药兜。

  脚暖民谚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之说。脚也被誉为“人体第二心脏”,相对头部来说,脚属阴,阳气偏少,血流缓慢,且皮下脂肪薄,保温性能差,脚受凉后,不仅易生冻疮,还会诱发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等疾病。冬季要保持鞋袜干燥,尽量穿厚一点的袜子,现在很多年轻女性为了追求时尚而不穿袜子,十分不可取。

  食暖冬季饮食宜温暖,忌寒凉,以不损伤脾胃为宜,煲粥是一个不错的烹调方法。同时,应适当进食牛肉、羊肉等,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以增加能量,达到御寒的目的。虽然主张饮食要暖,但不可过食熏烤、煎炸之物,也不主张过烫,以入口不烫唇为度。

  适度浴足,未病先防

  睡前可用温热水浴足,再左右交替按摩涌泉穴各次。关于浴足选择的药物,结合今年冬季的运气特点,每次可取艾叶20克,花椒20克,肉桂10克。究其机理,艾叶,苦、辛、温,入脾、肝、肾经,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功效。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可补火助阳、温经通脉;结合今年下半年运气特点容易上火,出现口腔溃疡、睡眠不佳、头晕脑胀等情况,加用肉桂,有引火归源的功效。花椒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其气味芳香,可健脾,可除湿止痛,还有扩张血管、降压的作用。针对五之气出现的风、燥特点,许多人血压控制不佳,加用此有降压作用。《本草纲目》载:“花椒坚齿、乌发、明目,久服,好颜色,耐老、增年、健神。”对于女性来讲,冬天手脚不温,此配方浴足可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

  顺时食养,药食同源

  冬季在五行应水,在人体应肾,可以吃点腰果、栗子、核桃等以补肾。《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饮食宜减咸增苦。另外,根据五运六气原则,这一时间段,应以甘泻之,以酸收之。此时选择食物,应注重甘味。

  鹅肉可补虚鹅肉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止咳化痰等作用。《本草纲目》说:“鹅肉可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民间还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针对今年秋末冬初,多见咳嗽甚至久咳的人尤为合适。另外,从口感上说,鹅肉鲜嫩松软,清香不腻。冬天喝点老鹅汤或者红烧老鹅、萝卜烧鹅,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牛肉益气血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等功效。牛肉富含蛋白质,而低脂肪,含有钾、锌、镁、铁、维生素B12、B6等多种微量元素,并可增强免疫力。其补气功同黄芪。对于贫血、久病体虚、营养不良、筋骨酸软、术后、体力劳动者,尤其合适。煲牛腩、红烧牛肉,萝卜烧牛肉,不仅味美,而且具有很好的营养、补益作用。

  萝卜安五脏饮食调摄,荤素搭配也很重要。这一时期,萝卜是时令佳蔬,民间有“萝卜进城,药店关门”之谚。萝卜,味甘、性平、微寒,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补中安脏等功效。萝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一般水果还多,它所含的维生素A、B以及钙、磷、铁等也较丰富。冬季可以经常吃点萝卜,可以单独蜜汁红烧,也可配上排骨、牛腩煲汤,配上老鹅、五花肉、牛肉红烧等。

  芹菜平肝热中医养生注重饮食的应节性,俗话说“九月芥蓝、十月芹”。芹菜,甘、微苦、平,入肝、胃经。有平肝清热,润肺止咳、降压等功效。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钙、磷、铁等。针对今年冬天可能会出现暖冬,有可能会出现肝火旺盛、血压不稳定、干咳、小便灼热等上火的情况,不妨吃点芹菜。芹菜可以清炒,也可以炒肉丝,炒香干或者焯水凉拌百叶等。

  温中驱寒,酌饮红茶

  冬天寒邪袭人,人体生理功能减退,阳气渐弱,养护阳气,除了吃还要注意喝。中国人有喝茶的习惯,冬季可以喝点红茶。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可温中驱寒,能化痰、消食、开胃。对于脾胃虚弱者也可饮用。此外,红茶含有脂多糖,喝红茶还有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再者,红茶还具有较强的杀菌、消炎作用,如果冬季出现上呼吸道症状也可以喝点红茶。

冬天养生以肾为先

手脚冰凉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所导致的,中医称之为“肾阳虚”。冬季的主气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人体阳气虚弱,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冬季对应的脏器是肾脏,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就会使身体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因此,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防寒”。

饮食调摄养肾防寒

饮食调摄对养肾防寒非常重要。冬天宜选食羊肉等温肾壮阳、产热量高的食物,对虚寒者尤其有益。可进食具有补肾益肾功能的食品,如核桃、板栗、桂圆等。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能入肾强肾。若将上述食品放入粥中煮食,既可祛寒,又可补养。

由于每人的体质不同、年龄有别,在食补中也有宜有忌,应灵活掌握。如肾阳亏虚者,在饮食中以温补肾阳为宜,可选食羊肉、驴肉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食物;对于肾之阴精渐衰的中老年人,冬天可配食枸杞、山药、木耳等护阴之品。冬令饮食不可过咸,因咸味入肾,会致肾水更寒,有扰心阳。另切忌寒凉食品,以免雪上加霜,伤阳气。

冬季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通过膳食调养,其效果较好。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分,肾阴虚可以吃黑木耳、黑芝麻、雪蛤、核桃肉,宜选服海参粥、地黄粥、枸杞粥等滋补肾精之品。肾阳虚可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可选服羊肉粥、鹿肾粥、韭菜粥等温肾壮阳之物。此外,单吃羊肉即有一定的补肾效果,如果配合海参食用,则属于“强强联手”。

日常保健护卫肾阳

进入冬季以后,“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养生的重要方面,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睡晚起。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晒太阳是最简单又行之有效的增加生命活力的方法。适当运动锻炼可以振奋阳气,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增强御寒能力。同时衣着厚薄要合适,以防寒保暖。

日常养肾三法,即冷面、温齿、热足。冷面,即用20℃左右的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使大脑兴奋,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温齿,即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和漱口。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热足,即临睡前用45~50℃的热水洗脚泡脚。常言道“寒从脚下起”,指双足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每晚应坚持用热水泡脚,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

艾灸祛寒温补脾肾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艾灸,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防病保健等功效。

日常可以选择用艾灸的方法补肾阳,其中最重要的穴位是关元、涌泉和肾俞等穴。关元穴位于脐下四横指处,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气虚证。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肾经首穴。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灸肾俞穴有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等作用。除此之外,日常还可以灸气海、太溪、太冲等具有补肾功效的穴位。

穴位按摩补肾扶阳

穴位按摩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起到强肾的作用,是冬季补肾扶阳简单易行的养生良方。揉丹田:丹田位于肚脐下1.5寸处。将手搓热,用右手在该处旋转按摩50次,有健肾固精的功效;按揉肾俞:此法也叫搓腰法。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50次,两侧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有防治作用;按摩涌泉:足心处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两侧交替进行,各按摩50次,按摩到足心发热为止,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效果良好。

冬季养生补肾的同时,不要忽视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比如发现尿量变化、尿颜色发生改变、身体出现水肿等情况要提高警惕,立即就医。另外以药补肾须以中医“虚则补之”为原则,一般多适宜于各种肾虚之证,具体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不可擅自做主,自行服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为更好的服务客商及农户成立玫瑰信息平台,提供玫瑰相关产业产品供需信息,帮助广大玫瑰企业及农户更及时准确安全的了解发布相关玫瑰信息。笑迎八方来客共商发展,携手共进,合作共赢。

赞赏

长按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jj/10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