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甘松 >> 甘松禁忌 >> 灵台苹果

灵台苹果

灵台苹果产于甘肃省灵台县。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泾河与渭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海拔在~米之间,地处东经°00′—°57′,北纬34°54′—35°14′,交通便利,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是一个以农为主、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发展果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是世界上全部符合优质苹果生产七项指标的优生区之一,是国家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甘肃省19个苹果重点生产县之一。

灵台苹果

甘肃灵台

清脆甘甜,营养丰富

60万吨

目录

1独特风味

2生长环境

3灵台苹果欣赏

4主栽品种

5营养价值

6栽培历史

7主要荣誉

8苹果的历史

独特风味

上世纪50年代,灵台通过引进拉开了苹果产业化的种植的序幕,经过70多年的发展,灵台苹果已成为黄土高原现代苹果发展产业中的一枝新秀,其矮砧密植模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灵台县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污染少,出产的苹果具有个大、果面光洁、外表光滑细腻、色泽鲜艳红润、肉质脆嫩、清甜多汁,蜡质层厚、含糖量高、抗氧化、耐储存,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铁、锌、锰、钙等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起到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养颜润肤、润肠、解暑、醒酒等功效,因此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生长期、膨胀期均为套袋种植,避免与外界接触,享受着如同婴儿在无菌恒温箱中的生长环境,绝不含有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残留,绿色无公害。

生长环境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泾河与渭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米之间,地处东经°00′—°57′,北纬34°54′—35°14′。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塬面较小,总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的13.9%,分布于13各乡镇,形成大小不等的塬面,其中什字塬最大.5平方公里,是陇东第二大平塬,最高塬为朝那塬,海拔米,最低塬为吊街塬,海拔米。

塬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耕地面积(年统计数字)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6.8%,塬面黑垆土分布亩,南北两麓广泛分布黄绵土和黄墡土、红胶土,生态环境优良,无工业污染源,是陇东传统的农业区,主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小杂粮有谷子,糜子,豆类,荞麦等,油料作物包括胡麻、荏籽、油菜籽等,素有“粮仓”之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丰富的古商周遗存,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的支道之一。世界针灸医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就出生在这里。

灵台苹果欣赏

中国为世界苹果的主要产区,而中国苹果的种植区,论口感、品相新疆苹果为上,并从西向东渐差。在陇东地区,灵台苹果是可与静宁苹果相提并论,所差无几。灵台县海拔高度~m,年均气温在8.6℃,年最高气温9.3℃,年最低气温7.7℃,年平均日照时数.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4mm,无霜期天以上,被国家划分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优势区。同时,我县为畜牧养殖大县和雨养农业区,远离工业城市,环境、土壤、空气、水质没有污染源,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自然条件,出产的苹果具有个大、果面光洁、外表光滑细腻、色泽鲜艳红润、肉质脆嫩、清甜多汁,属全国绿色、有机苹果生产的自然生态区。

主栽品种

年统计显示,灵台县全县苹果栽培品种多达20个,有发展潜力并且已经形成规模的品种主要有红富士、嘎啦、红将军、金冠、新红星、蜜脆、秦冠、乔纳金、瑞阳、瑞雪等。

红富士(上市时间:10月~翌年5月):脆酸爽口、风味独特果肉乳黄色,肉质松脆,汁液多,风味酸甜,稍有香气,含可溶性固形物13%-15%,品质上。

嘎拉(上市时间:7月):果肉乳黄色,肉质松脆,汁中多,酸甜味浓,品质上等色泽淡雅、脆甜可口!

金冠(上市时间:8月):果面少光泽,稍粗糙,全面绿黄色,充分成熟后金黄色;阳面有红晕颜色金黄、浓香馥郁!

新红星(上市时间:9月):果面全部鲜红或浓红,有光泽,艳丽美观;果肉黄白,肉质细而致密多汁,味香甜、色泽鲜艳!

蜜脆:果点小、密,果皮薄,光滑有光泽,有蜡质,果实底色黄色,果面着鲜红色,条纹红,成熟后果面全红,色泽艳丽

秦冠(上市时间:10月~翌年5月):个大体实、味甜耐存!

乔纳金:果面光滑有光泽,蜡质多。梗洼深,中广,萼洼深,中广。果皮薄韧,果肉乳黄或淡黄色;肉质中粗松脆;汁液多

瑞阳:

瑞雪:

营养价值

灵台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非常适合婴幼儿、老人和病人食用的水果之一。灵台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它们是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灵台苹果含有的纤维,能促进儿童生长及发育。含有的锌能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常食灵台苹果还能减肥及帮助消化。准妈妈每天吃个苹果可以减轻孕期反应。职业人群压力大,可以闻闻苹果,会缓解紧张、忧郁等的不良情绪,同时还有提神醒脑的功效。祖国医学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还能防癌,预防铅中毒。

苹果中的维生素C是心血管的保护神、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元素。根据美国科学家布鲁斯·罗林斯的研究成果表明,未成熟或半熟的苹果,具有防辐射的作用,苹果的成熟需要大量的日照,能有效吸收阳光中的射线,美国硅谷部分办公室已将苹果作为防辐射的主要物品,他们认为苹果的防辐射作用远远大于仙人掌和芦荟,而且比起刺手的仙人掌要更美观。苹果其性味甘酸而平、微咸,无毒,具有生津止渴、益脾止泻、和胃降逆的功效。吃较多苹果的人远比不吃或少吃苹果的人感冒机率要低。所以,有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现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部免受空气中灰尘和烟尘的影响。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所以苹果不但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小吃,而且是一切想要控制血糖的人必不可少的水果,并且它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苹果还能防癌,防铅中毒。祖国医学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

栽培历史

灵台县栽培苹果历史悠久,自明清时期,灵台县就有零星野苹果的栽植史,俗称“白果”,生长力强,果实发白,味道甜美,是茶余饭后品尝的佳品。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建立以后,野苹果仍然作为水果广泛栽植于庭院,五十年代以后逐步引进国光苹果,先在国营苗圃示范栽植,逐步向社队(乡村)推广。六十年代生产队开始培育集体苹果园。七十年代开始大发展,要求每个公社林场栽植百亩以上的苹果基地,每个大队、生产队林场建立30—50亩苹果园,八十年代以前我县苹果栽培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发展模式,年底统计栽培面积仅有亩。上世纪80年代以后,果树经济林效益显著,苹果栽培开始出现大面积、规模性栽培,品种有国光、红星、秦冠等,栽培发展经历了三个快速增长时期,以此可将灵台苹果三十年来的栽培历史划分为三个发展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年--年,栽植高峰期是从年到年,面积从亩增加到,增加了亩,平均每年新增将近多亩;第二个时间段是年--年,栽植高峰期是从年到年,面积从亩增加到亩,增加了亩,平均每年以近万亩的速度在增长。但从年以后,受多种原因影响栽培面积出现了大幅减少,面积从亩骤减到年的亩,是降幅最大的一段时间;第三个栽植高峰期是从年开始持续至今,栽植面积从年底的亩,发展到目前22.67万亩。平均每年以近2万亩的速度在增长。灵台县苹果栽培面积及产量统计见表1-1(数字来源于灵台县统计年鉴)。

表1-1灵台县近三十年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统计表

单位:亩、吨

年份

面积

产量

年份

面积

产量

13

3

作为农业生产大县近年来我市努力推行农产品名牌战略,近年来,灵台县以“建设国家级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为总目标,下决心大力提升灵台苹果这一品牌,把灵台苹果做强做大,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将发展栽植苹果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题,积极采取措施,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户发展苹果产业。年全县苹果面积达到22.67万亩,果品产量达到6亿公斤,产值9亿元。

主要荣誉

至年5月,灵台苹果获得国家绿色基地认证亩;年获平凉市人民政府标准化示范园3处,年获平凉市人民政府标准化示范园2处,荣获平凉金果博览会银奖4枚。

苹果的栽培历史

苹果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果树,属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植物的果实,原产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细亚乃至我国新疆。欧洲在纪元前三百年,M.P.Cato已记载了苹果的品种。其后,罗马人开始栽培,并有嫁接繁殖。十八世纪J.B.蒙氏及T.A已利用自然杂交进行实生苗选育,逐步推广栽培。当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移民把苹果传入美洲,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种。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从欧美引入苹果,乃传入亚洲。此后,澳洲、非洲也都相继引入苹果。近百年来,世界五大洲先后有了苹果栽培。

苹果在中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了。相传夏禹所吃的“紫奈”,就是红苹果,可见中国有苹果已经很久远了。晋朝郭义恭著《广志》中说:“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当时已知“正月二月中,翻斧斑驳椎之,则饶子”。即类似现代的环状剥皮技术,来促使多结果。可见,晋代中国种植苹果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了。宋人李调元的《南海百咏抄》,已有咏苹婆果诗云:“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迄至明代,不但有“夏熟”的“素萘,朱柰、绿柰”,而且“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李时珍《本草纲目》)。然而,中国古代栽培的柰和林檎,虽“光洁可玩,香闻数步”,但“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见《群芳谱》)。原产中国的绵苹果,在汉代已有记载。在魏晋时代已有栽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关于柰和林檎的详细阐述。柰就是现在的苹果,包括槟子在内。林檎即沙果。故苹果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多年,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苹果的繁殖、栽培和加工等方面的丰富经验。甘肃河西走廊成为绵苹果的中心产地。目前绵苹果在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仍有广泛分布,并有-年左右的老树。新疆还有苹果原始森林。它是可供很好利用的苹果自然资源。

19世纪中叶欧洲苹果入籍中国后,欧洲苹果的天生丽质,很快地显示出来,就逐渐代替中国的绵苹果。欧洲苹果先在山东烟台落户,19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山东青岛和辽宁南部,又相继引种,并开始进行经济栽培。现在中国各苹果产区,除原有苹果属树种外,作为经济栽培的苹果品种绝大部分都是从欧、美、日、苏等国引入的,称为西洋苹果。西洋苹果在中国栽培的历史较短,以烟台引入最早,约在年由美国传入,以后在青岛、辽南、成都、昆明及伊犁等地先后从日、德、美、法、苏等国引入不少品种。哈尔滨和吉林所栽的小苹果类多引自苏联、中东地带以及北美等地。中国引入的苹果品种,在解放前各地栽培面积很小,产量也低,解放后才开始大量发展。可见,西洋苹果在我国栽培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赞赏

长按







































白癫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jj/10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