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玉兰花
在这皎洁的月光之下
玉兰花阵阵飘香香
她静谧
但却和其他的花不一样
她不张扬
但她的香味却让人回味
沉香雅集
玉
兰
芬
芳
前几天听电台节目的片花,很喜欢片子中营造的意境,为此还在老家的院里种了两棵玉兰。它们生长在同一个大院,却不可望,不能及。每年春天各自花开花落,会有风去吹送彼此的消息,还有人,会收藏那些关于花事的记忆。当我接触香文化之后,更增添了对玉兰的喜爱。
无论是洁白的花朵,还是幽雅的香气,玉兰花都赢得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特殊的礼遇与青睐。
另有一种紫色花朵的玉兰被称为“辛夷”。著名诗人王维有一首《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借涧户中的辛夷花自开自落表达一种禅宗思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题灵隐寺红辛夷花戏酬光上人》:“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用来咏赞辛夷花。
如今城市中常见的玉兰中,花色白中略带粉红色的种类,往往是由辛夷与白玉兰杂交而成的二乔玉兰。
玉兰花不仅形、色、赢得了古人赏识,其未绽放时的花蕾,更是“医家”与“合香家”比较钟爱的一味香药。
香药辛夷为玉兰属植物干燥的花蕾,芳香浓郁,一般在冬末春初含苞未放时采收,阴干,辛、温、无毒。
辛夷又名望春花,属木兰科植物。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辛夷是一种名贵的香料和化工原料,且木香,亦是一种观赏绿化植物,历史上曾多年供不应求。望春玉兰中有效成分挥发油的含量是同类品种中最高的,为辛夷的主流品种。
辛夷作为香料使用在先秦时期就被应用在古人的芳香生活中,年发掘的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四个绣花香囊中,其中一个装有茅香,一个装有花椒,其余两个装的是,茅香与辛夷两种香料。
马王堆汉墓中还出土的两件熏炉,都有使用过的痕迹,一件出土时“炉盘内盛满燃烧后残存的茅香炭状根茎”,另一件则“炉盘内盛有茅香、高良姜、辛夷等香草”。
这种混合多种香草植物熏烧的方式,是中国早期使用的熏香方式,除了求取洁净气味,还以烟熏方式驱除蚊虫。由混合焚烧的香草可知,汉代用香从先秦时期的单品香料开始走向“合香”。
清人董说《非烟香法》中记载“梅花香法”用辛夷模拟梅花的清韵:“梅花冷射而清涩,故余以辛夷司清,茴香司涩,白檀司寒冷,零陵司激射,发之以甘松,和之以蜜,其香如梅。”
不以真花入香,用各种香药来效仿梅花香型的特点,配伍组合来调制模拟出“梅香”。这种以香药模拟花香的香方,被称为拟花香方。
在拟花香方系统中梅花最受古人喜爱,梅花香方最多。辛夷常出现在用来熏衣、佩戴的梅花香中。
梅花香:丁香一两、藿香一两、甘松一两、檀香一两、丁皮半两、牡丹皮半两、零陵香二两、辛夷半两、龙脑一钱,右为末用如常法尤宜佩带。
此香记载于《香乘》“凝合花香”类目中,可用来日常熏香品闻,但最适合做佩戴的衣香使用。
模拟梅花的熏衣香,还有《墨娥小录》中的熏衣笑兰梅花香,《医方类聚》诸香门中的南剑州梅花香方。
熏衣香/南剑州梅花香方:木香、檀香、甘松各半两,藿香叶、牡丹皮、茆香、苓苓各一两,丁皮、三柰子、官桂、辛夷各二钱,右为粗末。以甘蔗汁拌湿,纸盖,日晒汁尽为度。
在非模拟花香的“衣香”中也常使用辛夷,宋代洪刍编著的《香谱》中“衣香法”与明代《古今医统大全》中“解汗气”的衣香都使用了辛夷:
衣香法:零陵香六斤、甘松、檀香各十两、丁香皮半两、辛夷半两、茴香一分,右捣为末,入龙麝少许,用之。
《古今医统大全》中记载的“衣香”,除了未绽放的花蕾辛夷香药用来合香,古人也取辛夷花蕊当做合香的材料。
清代陈渂子《花镜》中记载辛夷“花大而香浓,人多取蕊合香”,明代《香乘》“逗情香”中明确记载“辛夷用蕊尖”。
逗情香:牡丹、玫瑰、素馨、茉莉、莲花、辛夷、桂花、木香、梅花、兰花。采十种花,俱阴干,去心蒂,用花瓣,惟辛夷用蕊尖,为末,用真苏合油调和作剂,焚之,与诸香有异。
香书《香乘》中记载使用辛夷的香还有篱落香、长春香、世庙枕顶香等。其中世庙枕顶香是明代皇宫中制作的佳品,香上印有“嘉靖某年造”填金字。此香由大内宫中流入民间,被明人锯开制作成扇坠、香牌等随身用品,甚香。
熏衣香、衣香、香牌不仅可以熏衣香体,还有驱瘟保健的作用。这是因为制香的香药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可对细菌和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功能。
辛夷在秦汉时期就被医家列为上品药材,具有通鼻窍、散风寒的功效。在感冒、呼吸道疾病的高发的春天,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香囊:
将辛夷、苍术、川芎、白芷、藿香、薄荷各2克,混合研成粗末,用纱布包好装入香囊内。让淡淡香气随身,经常嗅闻可通利鼻窍、防治鼻炎、鼻塞的作用。
其实,描写辛夷花我最喜欢的还是袁宏道的《横塘渡》:
横塘渡,临水步。
郎西来,妾东去。
妾家住虹桥,朱门十字路。
认取辛夷花,莫过杨梅树。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恰似一副古画,静静地遥想,那辛夷花树旁美好地等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切,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THEEND
文字由沉香雅趣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沉香.雅趣
一缕沉香.无上雅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