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宁新庄镇贫困山沟沟的农家子弟到甘肃省副省长兼任省政府秘书长,常正国的人生之路可谓是应验了那句俚语:山旮旯飞出金凤凰。
年7月28日,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任命:常正国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成为继冉万祥、张世珍后,会宁黄土地上走出的第三位副省长。
此前,常正国担任甘肃省政府秘书长。此次履新后,他成为目前全国第二位兼任省政府秘书长的副省长。此前一例出现在今年1月底,辽宁省政府秘书长李金科当选辽宁副省长。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县域总面积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辖区人口58万人。
会宁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多年前汉武帝时就设有祖历县;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沿途留下了许多重镇驿站和城堡遗址。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会宁由此闻名中外。
苦瘠甲天下的艰苦环境,“家长苦供、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教育精神,成就了会宁高考状元县的美名。恢复高考40年,会宁向大中专院校输送优秀人才11万余人,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获得硕士学位的余人,获得博士学位的余人,物产贫乏而人才辈出,这就是三位副省长、多名博士、博士后的家乡会宁。
新庄塬,是会宁县西北部的一个山塬区乡镇。和靖远县的箬笠乡,榆中县的贡井乡接壤。东西长25.5公里,南北宽13.5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现辖8个行政村。
说是塬,却没有多少平坦的塬区,其实是一道东宽西窄、蜿蜒三十多公里的大山梁,两条涧沟夹着一道梁,一条是沙河沟,一条是杨赵沟。两沟在榆中交界地收口且几乎会合,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可以说,新庄是会宁最苦最穷的乡镇之一。
常正国年10月出生在新庄塬镇的中吊村中堡社。中吊村又名“武家沟”,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直到年春节前夕,其村的最后一个“摸黑”社才通上电灯泡,告别了靠煤油灯照明的历史。这里坡陡沟深、土壤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先天的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决定了这里发展滞后的步伐,重重绵延的山岭困住了村民们与外界联系的便捷和时代共舞的脚步。
祖辈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坚韧不拔、刚柔强劲。站在中堡社的后山梁头上,俯视山底,清一色的土坯乱墼在黄土高坡上并不显眼,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看惯了的本色并不显得单调。这里的村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一部分村民迁往外地居住了。房屋拆得七零八落,留下了残垣断壁的围墙和无规则置放的小土堆,像古战场一样。
雄壮厚重、圆润饱满、延绵相连的大山,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新庄塬人,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生生不息。走出大山的梦想,让这里的孩子从小更加能吃苦,更加勤奋努力,通过高考、中考跳出龙门的人才更多,新庄塬,因此成为享誉全县的“状元乡”。
常正国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甘肃工作,年至年,他在甘肃省计委、发改委工作了近20年,年出任省发改委副主任。
年初,常正国首次主政地方,担任定西市市长。在定西工作期间,他花了大力气向全国推广定西土豆,并推动定西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由“千年药乡”打造“中国药都”。
年,常正国回到省政府,任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年11月出任省政府秘书长。
常正国简历
常正国,男,汉族,年10月出生,甘肃会宁人,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7月参加工作,西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
现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秘书长、党组成员,省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
附:会宁县新庄镇杰出人才
西雁传媒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