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泽兰芳千里春药名诗简记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首清新活泼的《生查子》,作者是宋代诗人陈亚。词的主题属于“闺怨”,描述小儿女的相思之情,主题并不罕见。但这一首词的巧妙之处在于,在词中很自然地嵌入了中药的药名。词中上下阕各有五种药名——相思、薏苡、白芷、苦参、狼毒和当归、远志、樱桃、菊花、茴香。

宋代词人,繁星闪烁。陈亚并不属于著名词人群体。但他擅长以药名入诗词,熟谙药名,有药名诗百馀首。《全宋词》录其《生查子》药名词五首。

其中有一首《生查子》致章郇公:

朝庭数擢贤,旋占凌霄路。

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

也和没药疗孤寒,食蘖何相误。

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

词中以凌霄花、桃仁、没药、食蘖、大腹子、附子、甘草等七味药名表达了对自己仕途不利的委婉的不满和归隐的决心。

药名诗:顾名思义即以药名入诗,且运用得当,贴切合理,可曲折委婉的表达人情事理。

以药名入诗并不自陈亚开始,事实上,由于中药取材广泛,药名入诗与诗歌的诞生同步。《诗经》中既有大量关于动植物名字的记载,而这些动植物基本上衍变为中药。有人统计《诗经》篇,入诗之药名达41味,其中《风》31味,《雅》7味,《颂》3味。植物如卷耳(苍耳子)、茨(蒺藜)、薇(巢菜、白薇),动物如蜩(蝉)、蛇(白花蛇),矿物如赭(代赭石)等等。秦汉继承《诗》托物咏志的传统,也有很多药名散见于文学作品。药名入诗不全等同与药名诗,比如《诗经》“采采芣苢”,“芣苢”是实写,名实相副,就指的这种植物,而药名诗则借用药名谐音或字义,创造出与植物无关的情景事理。唐代诗歌发展到了历史高峰,药名诗的记载比比皆是,且写作手法不断创新。如唐诗人权德舆有一首题名为《药名诗》的绝句:

七泽兰芳千里春,潇潇花落石磷磷。

有时浪白微风起,坐钓藤阴不见人。

里面嵌入了泽兰、络石(藤)、白薇、钩藤(又名钓藤)等药名,而描写自然风光细腻妥当,足见作者功力。

药名入诗有一种很有难度的创作手法。叫作“药名离合”。如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药名离合”的写作手法。每一句的句尾字和下一句的句首字相连,利用本字或谐音,恰好凑成药名。本诗中就凑成了地黄,栀子、桂心等中药名,较句中运用“半夏”“白微”药名更有难度。这种“离合”写作手法更为晚唐陆龟蒙、皮日休等诗人加以广泛采用。由于陆对药名诗的巨大贡献,清学者赵翼论药名入诗,把药名诗的正式诞生归功于陆龟蒙:

三百篇中多有之,如“采采芣苢,言采其虻”……此后唯文字中用之……而以之入诗甚少。如张籍《答鄱阳客》诗“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风前半夏枝”……陈白沙诗“恰到溪穷处,村村枳壳花”、杨梦山诗“常记任家亭子上,连翘花发共衔杯”,此不过兴会所触,偶拈入诗,非专以斗巧也。乃有专以此见奇者,陆龟蒙有“乌啄蠹根回”及“断续玉琴哀”之句,实始滥觞。

陆诗原诗见于与皮日休、张贲的《药名联句》:

为待防风饼,须添薏苡杯。——张贲

香然柏子后,尊泛菊花来。——皮日休

石耳泉能洗,垣衣雨为裁。——陆龟蒙

从容犀局静,断续玉琴哀。——张贲

白芷寒犹采,青箱醉尚开。——皮日休

马衔衰草卧,乌啄蠹根回。——陆龟蒙

雨过兰芳好,霜多桂末摧。——张贲

朱儿应作粉,云母讵成灰。——皮日休

艺可屠龙胆,家曾近燕胎。——陆龟蒙

墙高牵薜荔,障软撼玫瑰。——张贲

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研台。——皮日休

谁能将藁本,封与玉泉才。——陆龟蒙

皮日休和陆龟蒙是好友,在创作上有共同爱好。二人经常唱和。

如皮日休之《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

暗窦养泉容决决,明园护桂放亭亭。

历山居处当天半,夏里松风尽足听。

陆龟蒙《和袭美怀锡山药名离合二首》:

鹤伴前溪栽白杏,人来阴洞写枯松。

萝深境静日欲落,石上来眠闻远钟。

皮诗嵌入决明、亭历(葶历)、半夏,陆诗嵌入杏人(杏仁)、松萝、落石(络石藤),都巧妙自然。皮日休《奉和鲁望药名离合夏月》三首,也颇有趣味:

乘最著来幽砌滑,石婴煎得远泉甘。

草堂只待新秋景,天色微凉酒半酣。

避暑最须从朴野,葛巾药席更相当。

归来又好乘凉钓,藤蔓阴阴著雨香。

窗外晓帘还自卷,柏烟兰露思晴空。

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皮日休字袭美,陆龟蒙字鲁望,二人诗题“和袭美”“和鲁望”“药名离合”,充分说明对于这种创作方式的喜爱。

宋代文学大家辈出,撰写药名诗的著名词人有黄庭坚、辛弃疾等。如黄庭坚有《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云:

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

牵牛避洗耳,卧着桂枝阴。

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

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

天竺黄卷在,人中白发侵。

客至独扫榻,自然同此心。

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膝。

回望无夷陵,天南星斗湿。

诗中分别嵌远志、甘遂、牵牛、桂枝、前胡、半夏、夜兰香、杜衡、天竺黄、人中白、自然铜,覆盆子、牛膝、芜荑、天南星药名。

辛弃疾有《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二首,录其一如下:

山路风来草木香(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禹余粮)。

泉石膏肓吾已甚(石膏),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防风)。

孤负寻常山简醉(常山),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栀子)。

湖海早知身汗漫(海藻),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甘松)。

宋代医学教育发达,文人墨客对于中医药非常熟谙,因此,药名诗、药名词的创作迎来了新的高潮。王安石有诗“药名劝酒诗实好”,充分说明药名诗在当时的普及性和药名诗对于推广中医药文化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药名诗创作水平和艺术高度上讲,历代大家各有千秋。仅从药名诗创作数量来看,上文中的陈亚属第一。陈亚,字亚之,扬州人。咸平五年()进士。历任于潜令,知越州、润州、湖州,官至太常少卿。著有《澄源集》。少孤,长于舅家,受其舅影响,陈亚作药名词一百余首,现留存五首。

宋以后,药名诗的创作进入了衰落期。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诗词本身作为文学主流模式的没落。随着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兴起,药名曲、药名词成为其后文学作品的一个点缀和节点,文化创作者更多







































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
白驳风那里治得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songa.com/gsjj/12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