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复脉汤
黄芪g、生地黄g、桂枝12g、炙甘草12g、甘松15g。
期前收缩(早搏),属中医“心悸”范畴。
方取炙甘草汤意。黄芪与生地黄同用,黄芪甘温,益气升阳,如雨时上升之阳气,生地黄甘寒滋阴,如将雨时四合之阴云,二药并用,阳升阴应,云行雨施,气充阴足,脉道通利,期前收缩安存矣;桂枝、甘草名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通阳复脉;本病患者多精神紧张,思虑过度,佐甘松芳香以开郁结。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生地黄、甘松皆有调整心律的作用。诸药配伍,酌情化裁,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加紫石英30g、茯苓18g;心动过缓加熟附子15g.红参9g。大剂量应用黄芪,有时可出现脉搏散乱,歇止无定,病情似有加剧之势,此乃气充阴足而脉道盈满通利之兆,无需过虑。《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碎金录》
张志远先生这首方子治疗中医的“心悸”、“怔忡”症疗效很好。此方来源于张仲景的炙甘草汤方,张老经过化裁,提出其中的生地,加入黄芪,药简方效,运用临床不亚于炙甘草汤方,且好掌握,无副作用。我在临床上治疗心悸一证过去习用炙甘草汤方,由于其中药味较多,且生地一味就达克,用起来很不方便。自从学习了张志远先生的这首益气复脉汤,运用于临床屡收佳效。
曾治一妇女,年近50岁,胸闷气短,轰热汗出,心烦多梦,特别是心悸一证突出,舌淡苔薄白,脉浮濡结代,三五一停。饮食二便尚可。前医以冠心病治之,用大量活血行气通瘀之药,不效,且心悸一证越发突显,整天慌慌不可终日,以为患了什么大病,多处求医吃药。经人介绍求治于我,乃告之易治,此乃更年期综合证兼心悸。炙甘草汤合二仙汤证。
生黄芪g、生地g、桂枝15g、甘草15g、甘松15g、龟板15g、仙灵脾30g、仙矛15g、巴戟天15g、黄柏12g、知母12g、当归30g。七剂水煎服。
复诊,心悸消除,结代脉消失。轰热汗出减少,效不更方,上方加生龙牡、女贞子、旱莲草七剂诸证消失。(古道瘦马医案)
小便失禁症别开生面的治法
王XX,女,37岁,教师。
初诊:年7月6日。得遗尿症,不仅在睡眠中,即白天欲尿时亦不能控制,在情绪激动时立即思尿,余无异常。治以补肾固涩之剂。盖肾与膀胱合,肾虚则膀胱不约也。
处方:熟地黄、怀山药各10g,山茱萸、桑螵蛸、芡实、金樱子、覆盆子各10g,云茯苓12g,煅龙骨、煅牡蛎各15g。(5剂)
二诊:7月11日。药后遗尿依旧,且尿时更增不爽之感,并无疼痛。窃思用补肾固涩之剂丝毫未见效果,应非虚证,结合患者在情绪激动时欲尿且不能自控,或与肝病有关,以“肝苦急”,急则疏泄太过,故小便不能自控。改拟柔肝缓急之剂,佐以固涩。
处方:生白芍15g,炙甘草6g,制首乌12g,芡实、金樱子、桑螵蛸各10g。(5剂)三诊:7月16日。服5剂后,遗尿已经控制。再以杞菊地黄丸合水陆二仙丹。早服杞菊地黄丸10g,淡盐汤送下,晚服水陆二仙丹。服法用量与杞菊地黄丸相同。(《孟景春临床经验集》)
古道瘦马按:遗尿一症的病机,一般责之肾与膀胱是无可非议的。《内经》有肾司二便,肾与膀胱为相合之脏腑,膀胱司小便,有“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但用补肾固涩之剂,未见效果,故抓住情绪激动时小便不能自控的症情,转而从肝论治。盖足厥阴肝的经脉病候所生病中有“遗溺”、“癃闭”。重用白芍和炙甘草缓肝急而获效。此案有三点提示:一是常法不效,应及时转变思维,多方思考,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二是抓住病机治疗,往往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三是调节此症不可拘泥于芍药甘草汤,多种思硌,甘麦大枣汤也能治疗,理相通么。我在临床上就用此方治愈过类似遗尿证,且妇女最宜患此类病,男子很少见,宜引起注意。
中科让您寒假告别白癜风中科医院专家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