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214.html
晋小军,甘肃张家川人,甘肃农业大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甘肃省中药材产业体系中药材加工储藏岗位专家、甘肃三农服务省级中药材专家、甘肃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尾菜处理利用)省级专家组专家。
晋小军在永登县民乐乡柏杨村观察丹参生长情况。
他先后主持国家地方科研项目30多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厅奖5项,发明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7项;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主编《兰州百合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尾菜利用技术与研究》《中药材栽培技术》3部,参编国家规划高等院校教材和专著6部。
扎根实践,在教学中理论结合实践
年,晋小军从甘肃省清水农业学校毕业,后获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院)工作已35年。他先后在甘肃农业大学定西三结合基地、灵台什字镇基地、镇原上肖省农科院旱农所科研基地、文县高楼山纹党基地、岷县麻子川乡大草滩当归基地、武山县尾菜处理利用基地、渭源县麻家集镇中药材产学研示范基地开展作物栽培,中药材栽培,尾菜处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数十年扎根基地,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在教学中,他理论结合实践讲课,让课堂变得丰富生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晋小军说:“基层实践是我收获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扎根基层,了解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际问题,想办法解决,提高了我的科研针对性,使技术推广变得容易了。农业科学,就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晋小军一直给他的学生灌输两个理念:一个是甘肃省首届科技功臣、小麦育种专家,他的恩师周祥椿教授给他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有奋斗才会有成功。”另一个是他自己笃定的:学习科学技术,就是要转化到应用之中。
晋小军在和政县培训当归栽培技术
气调技术,为药农和药商带去福音
中药材种植周期不同于普通的农作物,一般都比农作物的种植周期长,需要2-3年的成长,才能长成,所以药材储藏对药农们来说非常重要。储藏可以抵御药材市场价格波动,保障药农的利益。但药材储藏却让药农及药材经销商们伤透了脑筋。很多药材在储藏的过程中,不是发生霉变、虫蛀、就是走油、腐化、变色、气味变淡。使药材的质量下降,甚至报废,致使药农和药商的利益受损。储藏成了困扰药农药商们的难题。
晋小军因此精心钻研起储藏技术。他选用了易霉变、易虫蛀、易挥发走油的党参做了试验。党参传统储藏,用晾晒的方法干燥,多用麻袋和编织袋等装藏。为了防虫蛀,经常用硫磺或氯化苦熏蒸,熏蒸一次,可以维持一个多月无虫蛀。但是,这种方法时效短,且熏蒸后会留下残毒,严重影响党参的药效和品质。更为严重的是,若操作不当或防护不到位,还会发生人员中毒。
晋小军在和政县松鸣镇狼土泉村研究当归熟地育苗。
晋小军通过实验研究,他认为药材储藏可以用气调的方法。他先用真空包装药材,然后在袋内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党参试验数据显示,经过气调贮藏的党参,有效解决了霉变、虫咬、走油挥发的问题,而且水分基本保持在15%,很好地保持了药材的品质,解决了药农和药商们储藏的难题。
气调技术,可以让药材保质,能提高药材的附加值。后经过推广,被广泛应用于甘肃省药材的加工储藏中。晋小军研制的气调技术,最长可以使药材仓储保质四年。这一技术,为药农和药商带来了福音。此后,他又在保鲜储藏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
晋小军在康县种植延胡索现场
尾菜处理,变废为宝
近年来,甘肃省打造高原夏菜产业,蔬菜品牌已成为甘肃的一道亮丽名片。随着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蔬菜产量越来越大,但因外销蔬菜对商品品相要求高,加工越来越精细,导致蔬菜生产区废弃的尾菜数量增多。大量的尾菜堆积如山,腐烂后臭气熏天,孳生蚊蝇,传播病菌,污染了农田和群众生活环境。
据调查,年兰州市蔬菜种植面积为61.74万平方千米,蔬菜总产量为.91万吨,蔬菜废弃物占蔬菜生物产量的比例高达33.6%。蔬菜废弃物可达55.07万吨。在蔬菜生产区,尾菜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蔬菜种植区的一大公害。
晋小军是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