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就来网络编辑文员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uvogues.com/xinchaozixun/20201215/8296.html
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我好想摆个摊卖艾草啊!可小区门口那位老大爷已经先干起来了,两块五一把,很多大叔大妈抢购。
近年来,端午买艾草、菖蒲等香草挂门上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城市的年轻人也赶起“时髦”,所谓的“仪式感”很重要啊。有善于经营的花店老板闻到了商机,在朋友圈卖起来,包装更精致些,就是38元一束了。
记得小时候,闽南老家也有相同的习俗。我们还增加了个环节,因为家家都有口井,大人们会拔棵艾草直接扔井里,中午时从井里打水让小孩们洗澡。大热天的,飘着淡淡香气的井水真让人舒服。
在古代,很早就有端午节在门前挂艾叶、菖蒲、蒿草等芳香避秽植物的习俗。宋代苏东坡写到:“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正值仲夏,气温升高,百虫活跃,蚊蝇大量滋生,容易传播疾病。古人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悬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上山采药等。这些习俗反映了古人对“卫生防疫”的意识。
“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灾。”佩戴香囊,是古人的端午习俗之一,也受到不少现代人的追捧。每年夏天,各大医馆制作的精美香囊都能卖出不少。香囊一般由薄荷、小茴香、冰片、甘松等一些香气易挥发的中药,磨粉装进精美的小绢袋中。办公桌、床头、车上放一个,既可驱蚊辟邪,又古风十足,寓意美好。
端午时节天地纯阳,正气汇聚,万物至此皆盛,很多中药在此时采摘药力最强。古代民间有“端午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之说。《诗经》描写道:“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里的芣苢,就是现在的车前草,很多地方都有。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在端午这天到田间山野采集车前草。车前草春开紫花,夏结紫色的子,药名车前子,其全草和子都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
除了采草药,人们还在端午这天到野外扑捉蛤蟆入药。蛤蟆也就是蟾蜍,记得小时候有人长了疔疖或腮腺炎,就用刚剥下的蟾蜍皮贴患处,很快肿就消了。另外,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能够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本草求真》记载:“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真乃以毒攻毒的典范。蟾酥和蟾皮都是我国禁止出口的紧缺中药,现在还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
端午节免不了的是吃粽子。祖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习惯不同,包粽子的原料也各有千秋。甜粽、咸粽、肉粽、辣粽......粽子体现了人们丰富的创造力,毕竟你能想到的一切食物,都有人包进粽子里。猪肉、香菇、花生、豆沙?这些都是太常见了,据说深圳人还发明了榴莲粽子,简直超乎小伙伴们的想象。粽子虽好,可不能多吃啊!毕竟,糯米是难消化的食物,五花八门的粽馅各有各的禁忌。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这里就不多说了,毕竟一年才一次端午啊!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陈志勇浦树感谢支持,传播中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