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答释。二:一、示结坛方法。二:一、坛场基量。
一、坛场基量。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旃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旃檀、沈水、苏合、熏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雪山牛乳,纯是醍醐。所有茹退,最为香洁。但和一味旃檀,即可涂地。苟无此者,即取深土。别加众香,十味和合,以涂场地。八角之坛,方圆应量。除地为之,仍无级数,即今墠也。坛虽八角,上下为十,以应圆数。以下文,有悬镜相对,上下交光,一一镜中,现十方佛。以表一身即十身,十身即一身。重重无尽,互相显现,互相容受。即表证藏心,不思议境界之相也。下文,十方诸佛,一时俱现,镜交光处,是此相耳。△旃檀者,出外国,有白有赤。俞益期曰:木根,谓之旃檀。注一
(注一:《法苑珠林》第三十六:栴檀香,竺法真《登罗山疏》曰:栴檀,出外国。元嘉末,僧成藤,于山见一大树,圆荫数亩,三丈余围,辛芳酷烈。其间枯条数尺,援而刃之,白栴檀也。俞益期《笺》曰:众香共是一木,木根为栴檀。)
△沉水者,《异物志》曰:出自南国,以时研倒着地,久烂,取至坚者入水,则沉与水平者,名??香。
△苏合者,《续汉书》曰:出太秦国,合诸香煎汁为膏也。一云兽所作,中国谓之怪香。
△熏陆者,出秦国,海边大树,生在沙中,凡盛夏时,树胶流入沙上,状似桃樛。
△郁金者,《说文》云:百草之华,远方所贡。合而酿酒,以降神也。
△白胶,可见。
△青木者,出交州。有云:出天竺国。
△零陵者,《南越志》云:土人云,燕草、芸香。《月令》云:仲冬,芸始生(香草)。注二
(注二:《法苑珠林》第三十六:《南越志》曰:零陵香,土人谓为燕草、芸香。《大戴礼》,夏小正月,采芸为庙菜。《礼记月令》曰: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曰:芸,香草也)。《说文》曰:芸草,似目蓿。《淮南》说:芸,可以死而复生。)
△甘松者,《广志》云:出凉山。
△鸡舌者,出五马州,可合以香合。俞益期曰:木之华,为鸡舌。
△茹退者,茹食粗者,退为粪。
△除地者,削除地面,令平净也。封土令高,谓之坛。坛方圆丈六。及外供具,一一皆十六,应以道场,表四种法界。统四法界,为一真法界,即如来藏。正是行人,所证之法。四界互具,即成十六。十六融通,只是一界。行人所解所修所证,俱不离此,故以表也。
△兜娄婆香者,出兜渠国。《汉武故事》曰:西王母将降,上烧此香,香闻百里。
二、供养法式。二:一、列供具。二:一、长时供具。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钵。钵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钵。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垆]炉,间华铺设。庄严香[垆]炉,纯烧沈水,无令见火。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砂糖、油饼、乳糜、苏合、蜜姜、纯酥、纯蜜,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
诸佛菩萨,不食此食。为令福增,示现而食。令修行者,福慧具足,速得圆满。如佛受纯陀,最后供养,令其具足檀波罗蜜。此亦如是,故须供养。二、随时供物。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苏]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投是[苏]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飨佛菩萨。
二、陈像设。二、陈像设。
令其四外,遍悬幡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兼金刚藏,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毘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悬幡列像,一一皆令,影现镜中。欲使行人,熟此境界。则于事事无碍法界之理,易得证耳。若时若处,一念之中,遍游十方,遍见诸佛,遍行佛事,遍得供养。一念既尔,尘尘皆然。△当阳安卢舍那者,是今经部主也。
△蓝地迦,即青面金刚。
△频那夜迦,双身之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